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五)
七、八正道者,亦名八圣道。是无漏圣法,故名为正,能通涅槃,故名为道。(一)正见:以无漏智,见理真正,无有错谬。(二)正思惟(非六识思惟):以无漏智,起正思惟,策动真修。(三)正语:以无漏智,常摄口业,说正法语,令他生信。(四)正业:以无漏智,除身邪业,住于清净正身业。(五)正命:以无漏智,如法乞食,常知止足,住于清净正命。(六)正精进:以无漏智,净除烦恼,直趣涅槃。(七)正念:念正助道,其心不动不失。(八)正定:安住无为之道,决定不移。依此八法修行,自可得至涅槃。亦名八正筏,以能从生死际,渡烦恼河,至涅槃岸也。
以上三十七品,总喻菩提道树。法性,如地;念处,如种子;正勤,如种植;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枝叶增长;开七觉之华;结八正之果。如是乃至:如是,指上所举,出世间法。乃至,是超略之词。(超略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者:因对八万四千,尘劳烦恼染法,故立此净法,而对治之。起信论云:不觉念起,见诸境界,故说无明。乃至具有过恒河沙妄染之义。对此义故,心性无动,即有过恒河沙等,诸净功德相义示现。若对治未亡,不是真净。今有漏染法之影像既灭,则能对亦复不立,故曰一切清净。以上明出世诸法。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此明自他正报同净。前二句承上。一切,包括上文,世间出世间,一切诸相,无不是实相。此句义现幽玄,应加详解。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世间染法是妄,即出世净法,对染说净,净亦成妄,故曰:皆是虚妄。妄无自体,执之成有,了之本空,则相即无相(实相),全妄即真,如摩尼所现五色,愚者执为实有,悟者了之即空,当下即是真空(无相)实相矣。金刚经又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非、即离也。若能离相而见,即见清净法身如来(此如来、作不变随缘二义解,不作佛解。法身无相,而能随缘现相;如摩尼现色,虽然现相,如如不变,即是清净实相)。又如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智照现前,照见五蕴,一切诸相,皆是真空实相。如见摩尼五色,色体全是珠体。故智度论云:照色等空,名为实相。性空实理,离于颠倒,非虚伪故。于空见空,亦名颠倒。于空无著,乃是实法。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无迁无变,究竟常住。一切世出世间诸法之相,虽复千差万别,会相归性,惟一实相,自性清净,故曰:一切实相,性清净故。此实相从本以来,清净无染,迷时非染似染,今诸幻尽灭,为觉性圆明所显。一切同成一实相清净之故,托法显已,融会一己之身,心见清净,根识清净,与彼诸法,同时清净,是名一身清净也。
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者:此由自及他。于自身,既证清净实相,观一切众生,同一清净实相,不取众生相故。志公云:人如我身空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乃由自己,证得平等法故,因己会他,亦融会得众生多身,悉皆平等清净也。
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者:此由近及远,扩而充之,自一方众生身,乃至十方众生身,同一圆觉清净。上言实相,此言圆觉,以圆觉乃实相本体,亦即诸法本体。今证圆觉清净,则十方众生,正报之身,自应咸同清净也。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此由正会依,以明一多依报同净。前一人清净,融显多人,以成一界清净。此一界清净,融显多界,以成一佛刹土清净。复由一刹清净故,会得尘尘刹刹,尽于虚空,横遍一切处,圆裹三世,竖穷一切时,悉皆平等,清净不动。此即观行成功,会相归性,摄事归理,以显清净觉地,为十方三世,根身器界之体,即属圆觉体大义。一真空绝相观竟。
卯二 理事无碍观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此文融会色空,与觉性平等一如。觉性,是理;色空,是事。理不碍事,事不碍理,以成理事无碍法界。虚空如是平等不动者,此句承前启后。前以理融事,事同理而平等不动,此以事显理,理亦同事而平等不动。理事互不相碍,故曰:虚空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亦应有平等二字。文略意该。乃谓不独无相之虚空,与觉性无碍,即有相之四大,亦与觉性无碍,故曰:四大平等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世间事相之法虽多,五大摄无不尽,皆与觉性不相妨碍。如是乃至超越十力、四无所畏等,乃至八万四千陀罗门,出世法,平等不动。当知觉性亦复如是,以显清净觉地,真俗二谛圆融无碍之相。即属圆觉相大义。二理事无碍观竟。
卯三 周遍含容观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此明事事无碍法界。上文色空事相,与觉性对显无碍,此科事与事,对显无碍。六根、六尘、四大,皆事也。前三句承上文,圆觉之性,本来遍满、清净、不动,向为无明所障,不局而局(不周遍),非染似染(如摩尼似有五色),不动而动(妄见生灭)今观行成功,复本心源,究竟清净,十方虚空,以及世出世法,为觉性之所显发,同时清净不动,周遍法界。圆无际者:即圆满十方,圆裹三世,横遍竖穷,无有边际,理事无碍之故,遂成本文事事无碍也。
当知六根遍满法界者:六根由觉性显发,则一一根,称性周遍法界,圆满无际。如楞严经根大文云: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六根悉皆如是,彼此不相妨碍。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者:尘性亦不离觉性,亦得称性周遍,彼此无碍,四大亦复如是,各各遍满法界。
此当释疑。疑云: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释云:地空实在相容,譬如凿地,出土一尺,则有一尺虚空,出土一丈,则有一丈虚空。虚空浅深,但看出土多少而定,虚空本遍于地中也。又疑:水火二性相克,云何俱遍法界?释云:水火亦实在相容。如油本是水,一点则完全是火。地、水亦然。五金是地大之属,一镕全成汁水,岂非地水各遍,相容无碍耶!世间法如是,出世间法,乃至陀罗尼门,一一皆遍满法界,圆无际故。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杂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
首句总承上文,由彼妙圆觉性,周遍圆满之故。此先举所依觉性,为事事遍满无碍之由。根性尘性,一一悉皆遍满,并非泯相归性。若泯相归性,是摄事归理,但成理法界。此乃即一一事相之法,更互遍满,互不相碍。以一入多,而一无坏;以多入一,而多无杂。根尘相入相摄,无坏无杂故,如是世出世法,一一皆然;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此明事事无碍之境,乃十玄门中,一多相容不同门。观下喻自知。
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百千灯,喻一切事法。光照一室,喻一切事相之法,遍满法界。其(百千灯)光遍满,无坏无杂,喻一根入诸根时,一根无坏;以多根入一根时,多根不杂;以一尘摄多尘时,一尘不坏;以多尘摄一尘时,多尘不杂。其余诸尘、诸法互相摄入,例此可知。一光容多光,多光容一光。光光相容,光光不同,皆无坏杂,是为:一多相容不同门。妙用难思,即属圆觉用大义。本科周遍含容观竟,并二观行成就竟。
相关文章
- 圆瑛法师:大乘起信论讲义
- 圆瑛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卷
- 圆瑛法师:世界宗教会演讲
- 圆瑛法师:信论
- 圆瑛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三卷
- 太虚大师:国内和平的前途瞻望与中间调解
- 太虚大师:唯生论读后
- 太虚大师:评朱执信君覆林直勉李南溟二君书
- 圆瑛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卷
- 太虚大师:提供谈文化建设者几条佛学
- 太虚大师:论候尔特意识学与佛学
- 太虚大师:读木村博士佛教研究之大方针书后
- 太虚大师:碧鸡山居随笔(三则)
- 太虚大师:对于文艺政策之管见
- 太虚大师:佛学源流及其新运动
- 太虚大师:有情生命的竖穷横遍
- 太虚大师:评对于西洋文明态度的讨论
- 太虚大师:爱之崇拜
- 太虚大师: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
- 太虚大师:中国应努力世界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