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清法师:无情有佛性?
有云:有情无情,同圆种智,谓出自《华严》,然遍寻《华严》而不得,今细勘之。
华严宗祖师清凉澄观在《华严疏钞》卷25中说:
人有灵知之觉,今第一义空与之为性,故名佛性。非情无觉,但持自体,得称为法。今真性与之为性,故名法性。(今疏意)谓佛有觉义,故名属佛(性);土无觉义,但持自性,故名为法性。
佛性、法性、真如、性空等,般若经曾说是一义也,有人因此认为,既然色法性空,具真如法性,亦得有佛性。(还有其他理路,谓:色心相即。这种说法,不值得讨论。)这实际上是明显没看上下文的误读。因为般若经也说:在有情数,名为佛性;在非情数名为法性。此处澄观大师也说得很明白:人(有情)上的空性才叫佛性(也可以叫法性);非情(无情)上的真如性,但得称为法性,而不得名佛性。有智觉的,可以称为佛性(也可以叫法性);至于佛的依报法性土,但得称为法性(不得称为佛性)。虽然都指向真如,但佛性义狭,法性义宽。
同书卷37又说:
第一义空,不在智慧,但名法性;由在智慧,故名佛性。若以性从相,则唯众生得有佛性,有智慧故;墙壁瓦砾无有智慧,故无佛性。
很执白地道出了墙壁瓦砾无有佛性!
圭峰宗密《华严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卷十则继续表达非情无佛性的主张:
真如之性,无始时来,本自清净,虽有客尘,而不能染,故曰性净。在有情身,即名佛性;在无情界,即名法性。以本性清净,故以为名。
很明显,华严宗的立场,是非情无佛性!
《华严经》中找不着,华严宗又反对,可见此说传出的蹊跷。
另外,我们顺便看一下唯识的说法。
《成唯识论》卷十云:
又自性身,依法性土。虽此身土,体无差别,而属佛、法,相、性异故。
这里是说:自性身和法性土(俗云正报、依报),一属佛性,一属法性(文中而属佛、法)。有为功德所依名相,诸法自性名性(文中相性异故有本作性相异故,非是!)
这也是在分辨佛性、法性的区别。也可以说:佛的法性土(依报)上的真如性,但得名法性,不得云佛性,更无成佛之意。
无情成佛说,由此观之,实在是佛教基本名相没学好后造成的美丽的误解!
附:
又,即便说,有经文(反正我没查到我用电脑查完了《大正藏》,没有发现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或祖师说过这话,也可以如下来理解:
继玄奘法师以后,佛经翻译多运用四句格行文,上文也明显是个四句格。为了照顾每节四字的行文,对文字会做前后的语法变化或加个后缀,省简名相。此句就可以这样来理解:谓佛的自性身和法性土是同时圆满的。(种智,即佛的代称。)
相关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还是破坏僧团,这个因果责任太大太大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
- 印光大师:温光熹妄想纷飞,老法师呵斥教诫
- 仁炟法师答:每月读完十遍《地藏经》,可不可以算十斋日读经?
-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
- 一切众生皆无佛性
- 老法师为梦参长老撰写挽联:遍参知识,广弘圣教;分身尘刹,乘愿再来
- 净土法门法师:请问如何帮助一个一阐提、怨恚心、谤三宝、控制心极强,又不信因果轮回的家人?
- 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部分作品在线欣赏:究慧法师作品
-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不空的事实真相
- 净土法门法师:懂得放低自己,才能拔高人生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知道因果,这个事情马上就化解了
- 惠空法师:净土念佛次第秘中秘
- 17.无情的家人
- 证严法师:吃沙而亡的比丘
- 周安士:附录二:省庵法师四念处颂
- 净土法门法师:善恶因不能互相抵消,但能够互相影响
- 净土法门法师:关于供佛菩萨头像或半;身像的因果
-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毘舍佉大心布施
- 宗净法师:禅修要点
-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一 禅修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