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迪达尊者:若不提起正念,内心会沉迷于烦恼的泥土里
收到这份法的礼物之后,在家就要好好使用它,这样才能得到许多的利益。回到家以后好好利用这一份发送的法的礼物。这份法的礼物里面有三个,第一个是戒。戒,我们回到家的时候,也要好好保持戒律,不令让它破戒,所以我们时时刻刻不能放逸的。而定呢,就是回到家以后保持自己的一种平静的心境,让我们的内心不散乱。我们内心不散乱,清净的情况之下,我们才能洞察真实的法,所以也要有智慧。但是许多人回到家的时候,往往是回到原来的模样,就是放逸,放逸巴利文叫做pamada,它的意思是忘失,或是提不起正念。跟放逸这个名词相对的是不放逸,巴利文叫做appamada,不放逸代表是不忘失,保持自己的正念,要如何保持自己的正念呢?就是要使用告诉各位的观照的方法。
而佛陀说到了放逸,也就是忘失的时候,佛陀分成两个层次来说明,第一种的忘失,是远离,而第二种的忘失,是持止,第一种忘失的远离是指我们必需远离不善的行为,身业,口业,意业。这三业上面,对于不善的行为,我们要远离,自己没有去远离的话,对自己没有利益,对别人也有伤害。因此对于远离的部分,我们不能忘失。第二种是忘失了持止,我们应该要持戒的,我们忘失了,这也是忘失的其中的一种,我们要保持好的身业,口业,意业,简单来说,就是要保持良好的习惯,我们要远离不良的习惯,我们必需要持止良好的习惯,假如忘失远离的话,就会有不良的果报,假如忘失持止就没有办法形成利益。所以佛陀说到了巴利文pamada,是指忘失,提不起正念,放逸的时候,佛陀用两种层次来说明。
我们应当以不放逸的心,来远离一切的恶行,恶行分为三种,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身恶行有三种,比如我们远离杀生,远离去偷盗,远离去邪淫。口恶行有四种,我们不说妄语,不说绮语,不说恶语,不说离间语。而意业的恶行也有三种,我们不要去侵犯别人的物品,也不要有去伤害别人的念头,而内心里面绝对不能有断见和常见,即人死了就没有了或是人死了灵魂依然存在。以上加在一起共有十种,就是所谓的十不善业。我们要提取正念的心去远离十恶行,十不善业,假如我们可以不放逸,能够远离的话,就不会形成恶果;假如不放逸,可以持止的话,能够形成许多的利益,我们能够远离叫不放逸,能够持止也叫不放逸。我以佛陀简短的内容向各位行者来说明,但即使简短的内容里面是有实质法义的。
假如我们时时刻刻不放逸,不去行恶行的话,我们必然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在行住坐卧当中必然要提起正念,行住坐卧的过程当中提起正念就不会容易去造恶业,这个人也必会成为标准的人类。有些人放逸在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到的,意识到的这六种上面,比如有些人放逸于自己的生活当中,不断地享受五欲之乐,这种人就是放逸者,忘失者,他们的内心里面是没有清净的,意业是之所以没有办法清净,是因为回忆到享受的五欲之乐,这种人也叫放逸者。
另外有些人放逸,忘失了行布施,忘失了持戒,忘失了修行;现在有些人建立不放逸,不忘失,才能来到这里用功禅修,当我们用功禅修的时候呢,必然要有恭敬心,要有不放逸的心来禅修,因为在禅修的时候,如果自己的观照力当下放逸,当下忘失的时候,立刻就生起了烦恼,当我们修行的时候,有珍惜的心,有恭敬的心,有不放逸的心,能如实地持续不间断观察与观照,因此时时刻刻可以保持自己清净的内心。所以不放逸也有三种,我们不应该放逸去行十恶业,或者是不应该去放逸我们听到的,尝到的,看到的当下,我们不应该去放逸行布施,持戒与修行,假如都没有放逸的人,也可以命名为不放逸者,或者是不忘失者,这个人是保有一颗清净的内心。
在经典里面有句巴利文叫做appamada,它的意思是我们应当乐于不放逸,这是佛陀鼓励他的弟子们,我们要远离的,不能放逸,应该要持止的也不能放逸,接下来的意思是时时刻刻要提起正念,因为我们提不起正念,我们内心会沉迷于烦恼的泥土里面,一旦我们的内心陷入在烦恼的泥土里面,我们的内心就很难浮上来,很难登到彼岸。所以佛陀当初向他的弟子们也用不放逸法告诫了他的弟子,而我现在呢,各位也是我们亚洲的眷属,也是地球的眷属,也是轮回的眷属,各位也有进一步的禅修,你们的身体的血液里已面含有佛法的成份,你们也是所谓的法眷属,今天我向各位法眷属,就以不放逸法告诫了各位。
原文标题:当我们提不起正念,内心就会沉迷于烦恼的泥土里面。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 维安正念小站
相关文章
- 梦参老和尚:治好近视眼和一切烦恼的妙法
- 许士群:烦恼的根源分析——集谛
- 梦参老和尚:弘一法师起烦恼时自己压迫、忏悔
- 净土法门法语:舍不得布施,这是很大的烦恼
- 王骧陆居士全集 观心偈 断烦恼偈
-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跟别人不和、冲突?是因为自己内心不和,内心有冲突
- 星云大师:烦恼就像杂草一定要清除
- 净土法门法语:念这句阿弥陀佛,去妄念、去烦恼、消业障,比什么方法都有效,都快速。
- 护法法师:内观禅修法 静坐可以没烦恼
- 向智尊者:自由开放地面对烦恼
- 菩提长老: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IV. 穿著袈裟等时的正知
- 道证法师:饮食供养三宝,是要锻炼我们先回到我们的佛性,调整内心,提起正念
-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有时候,我似乎觉得自从出家后,烦恼和痛苦反而增多了。
- 达真堪布:若是自己没有烦恼,就不会有敌人和仇人
- 禅茶:追随内心
- 正净法师:烦恼现前时怎样对治
- 净土法门法语:阿弥陀佛是正念,是无比殊胜的念力
- 降伏你的烦恼
- 星云大师:万般烦恼皆由心动
- 开愿法师:敦伦尽分,布施欢喜心,你的烦恼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