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最美电影 | 《牛铃之声》演绎40岁老黄牛的动人故事,感动整个韩国

时间 2021-05-04 14:34生活艺术家VegLucy作者:Veglucy

   

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

绿油油的田野里充满了温暖的故事。

80岁的老农和40岁的牛,

牛的寿命一般15年,

但是这头牛竟然已经有40岁了。

 

 

韩国纪录片《牛铃之声》,

由导演李忠烈耗时三年跟拍,

在影片拍摄后期,

导演李忠烈一人得身兼录音、摄影三职,

终于完成79分钟的纪录片,

影片投资200万元,

于2009年在韩国上映,

获得1.2亿元的票房,300万人观看,

刷新了韩国独立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

无数人被感动。


 

影片荣获,

第13届釜山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第45届百想艺术大赏最佳新人导演奖,

也被评为是在冷冬里看见绿色的温暖胶片。

甚至韩国总统李明博亲自去影院观看,

接见导演李忠烈,

称赞《牛铃之声》

唤起了过往社会的美好价值。

 

十年后这部出人意料的纪录片

依然魅力十足,感人至深。

它是韩国最美的电影之一,

这可能是电影史上最奇怪的“爱情故事”。

 

影片的开始是两位老人虔诚的

跪拜在寺庙前面为死去的伙伴祈祷,

以一段梵唱的方式延续到倒叙的片段,

为影片的开始更增加了

一丝的返璞归真的意味。


崔益钧敲响了

曾经挂在老牛脖子上40年的铃铛,

哀悼他失去的牛,伴随着这个声音,

我们迎来了一个

美丽的人与动物的感人故事。

 

崔益钧和李三顺

是一对生活在韩国京北山区中的老夫妇,

年老的他们仍无法放下手中的活计,

终日往返小家和田地之间。


 

老婆经常抱怨,

但崔益钧显得沉默寡言。

八岁那年,崔益钧患上脚疾,

此后,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农活更成为一大难题。

幸亏一头老黄牛常伴左右,

四十多年来,

老黄牛不仅帮夫妇俩分担大部分劳动,

还使他们得以养活9个子女,

就是因为有这头牛,他们才能熬过去。

 

 

春去秋来,烈日寒霜,

时间在重复中缓缓流淌,

眼看孩子们全都长大成人

走出村庄四散天涯。

 

 

老人却离不开这片土地,

离不开陪伴自己几十年的老牛,

老黄牛见证了自己从年少到迟暮,

转眼多年,从青丝到白发,

在老人心中老黄牛是朋友,

更是家人。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老牛的四十年便是最深情的守候。

 

 

夫妇俩年事已高,步履蹒跚,

而操劳多年的老黄牛

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有一天,牛摔倒了

它什么都不吃,只是在拉肚子

他请来了兽医检查,

医生告诉他,

牛只能再活一年。 

 

老人挤出个笑容回应道:

“不,都不是真的。” 

 

即使这个宣判,

早就在老人心里预演了千百遍,

他还是选择自欺欺人,

是不是我不信,就可以假装没发生。

 

老人去市场买了头新牛回来,

老伴说应该好好照顾新牛,

但老人却舍不得老黄牛。


 

他依旧像往日一样赶着牛车,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即使老黄牛已经一步三颤随时都可能倒下,

老人依旧不愿让它停下来。

 

 

这种执念和倔强让人费解,

难道他不心疼老黄牛吗?

难道非要压榨它至死吗?

看似狠心的老人

其实比任何人都疼爱老黄牛。

 

 

虽然老人每天把牛赶到稻田里,

其实牛只是在田埂上悠闲吃草,

而老人却跪在地上拔草,

用镰刀一点点收割。


  

当其他农户早就用机器

取代传统农耕工具时,

他依然坚持亲力亲为,

因为怕机器收割太浪费。

尝过穷的人,最懂珍惜。

每次粮食丰收后,

就寄给远方的子女。

 

 

相较于老人的沉默寡言,

妻子则更显得喋喋不休,

常常因为世俗琐事抱怨。


“不知道他的老婆有多重要…

天啊…我很讨厌那头该死的牛

若不是因为那头牛

我的命便不会那么苦…

把牛卖掉!" 

 

 

老人不买现成的饲料喂牛,

而是每天早上起来割草,

做牛饲料,日日如是…

 

 

老人的妻子说,

其他人都有喷杀虫剂,

就算整块田长满茂密的野草,

但他却从来没有用过。


你知道吗,这是…

因为我嫁错了男人

我要受那么多的苦,

要这样的割野草,

但他总是一声不吭。


 

老人坚决不往田里喷洒农药,

是因为若喷了杀虫剂,

那头牛便没了草吃,

你不能再用这些草喂饲它。 

 

 

别人打农药,

他马上给牛戴上笼头,

怕牛吃到毒草。

  

 

已经分不清养牛是为了劳作,

还是劳作是为了养牛。

可是老人却乐此不疲,

沉默寡言的老人每次谈起老黄牛,

都是一副神采飞扬的自豪样,

无神的眼睛都好似有了光彩。 

 

 

一次老人睡着在牛车上,

是老黄牛一直把他平安的送到家,

路上遇到其他车还会躲车。

“但当我醒来的时候,

我们已经回到家了,

这头牛能认路走回家,

真是头稀奇的牛。“

 

 

他们相依相伴走过了半生,

彼此默默相守。

 老人说:

“对我来说,它比人更好,

虽然它不是人,不会说话”。

 

 

就连周围的人都说:

“这头牛,比你孩子还好。”

老人只能心酸地笑笑,

不去细思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也不愿意去面对自己年老凄凉的余生。

妻子说:“没有这头牛,他大概早死了。”

 

 

这头牛遇到了好主人,

那主人也遇对了牛,

两者都是天生一对…

无论如何我能活着,真要谢谢这头牛… 

 

 

老黄牛已经颤颤巍巍了,

老人何尝不是步履蹒跚呢?

一人一牛都到了无力抗衡天命的年纪了,

病和痛全都找上门来,

就算医生已经警告老人不能再劳作了,

老人依然倔强地在清晨赶牛去田里。 

 

 

那份执拗和顽固让人不解,

直到他病情越发严重,

子女们终于穿的光鲜亮丽开着车回来了,

围坐在一起聊天吃饭。

儿子说:“我3岁时,

这头牛就跟着我们了。

他赚钱供我们读书,

我们应该感谢它付出的劳力,

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老人默默地坐在一边,

孩子们絮絮叨叨,

很热闹老人却越落寞。

 

  

老人一直没有说话,

直到听到妻子子女商量着  

把老黄牛卖掉才有所动容,

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悲凉和无奈。

 

  

妻子说:“老牛都走不动路了,

没什么用了,不如卖了。”

 

 

迫于子女和妻子的压力,

老人把老牛牵来牛市场,

但因为老牛实在太老了,

根本没有市场。

老人却“狮子大开口”开了一个天价,

“五百万韩元,否则我是不会卖的”,

引得围观的人嘲笑讥讽。

 

  

在牛贩子眼中,

牛只是一个劳动工具,

当牛失去了创造价值的能力之后,

便能随意抛弃。

而在老人心中,

这不是能用钱衡量的。

 

老黄牛或许也感受到了周围的一切,

眼睛里竟然掉下眼泪来,

印度教里说,

牛的眼睛里映射着整个世界。


牛的一生只知付出给予,非常无私,

是牛用乳汁供养着人们,

帮助人们耕种作物,

所以牛是神,不可侵犯。

 

 

就算它不会说话,

感情也是相通的,

那个眼泪像是一种被守护的感动,

也像一种受人嘲讽的委屈,

最懂老人的或许就是老黄牛,

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一生。

  

 

老人开的高价自然没有人肯买,

他正好有理由把牛牵回去。

我们或许明白了老人为什么始终不听劝阻,

就算年老也不愿意闲下来的原因。

  

如果老牛闲下来了,

那它可能很快就会死掉,

只有让它感受到存在,

才能坚持走下去,坚持活下去。 

 

  

本来兽医预言只能活一年的老黄牛,

又活了三年,

直到第三年的冬天的某个早晨,

老黄牛倒在了牛棚没有起来,

任凭老人如何呼唤拖拽老黄牛也挣扎不起来。

 

 

生命就是这样,

就算是推迟,该来的还是得来,

人类从不具备与上天讨价还价的能力,

能做的也只能是各安天命。

 

 

老人最后抚摸着老黄牛的头,

给它梳理毛发,

剪断了老黄牛身上 

系了一辈子的铜铃和鼻环。

 

  

老人与老黄牛做最后的告别,

“安祥的到天国去吧!”

老黄牛像了却了所有心愿一般,

闭上了眼睛。

 

对那只牛,妻子嘴上嫌弃,

其实和老人一样割舍不下。

 

老牛去世后,她的难过并不亚于老伴。

她看着堆满院子的柴火喃喃自语:

“我敢说韩国没有一头牛能像他那样,

一辈子背了这么多柴。

真的感谢他,让我的老头儿,

有这么多柴可以用。”

  

 

铲土机里的土一点点覆盖在老牛身上,

逐渐全部掩埋,

今生,只能先送你到这里了。 

 


 

失去老牛的老人身影越发单薄落寞,

让人心疼,

老人坐在枯树旁,

手里的牛铃被风吹得悠悠作响。 

 

 

他在想什么?

或许会想到老牛为这个家庭奉献的一生,

或许会想到自己与老牛互相扶持的时光,

或许会想到自己繁忙的一生。

铃声远去,感动依旧。

 

 

整个纪录片没有华丽的场景,

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

没有深刻的台词,

只有朴素和真实的镜头,

平铺直叙的对白和真实感人的故事。

却打动了每个人的心。

 

 

李忠烈是韩国独立纪录片导演,

在拍这部纪录片之前,

因为事业失败,

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他正准备自杀。

拍完这部纪录片之后,

牛死了,他却活了,

他不仅救赎了自己,

也感动了整个韩国。

回想当年,

更新于:2021-05-04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