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过程中,独处破戒的分析
独处破戒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破戒类型,因为独处的时候欲望很容易跑出来,有的人甚至会找借口把家人支开,创造自己独处的空间,然后自渎。很多学生党平时戒得不错,但是周末独处的时候变长了,这时候就极容易出现破戒。
自渎这种事情属于隐私,非常之隐秘,在独处时特别容易犯,如果能克服独处破戒,那么就可以在戒色方面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大家可以仔细想一想,每次破戒的时候是不是在独处,独处可以说是破戒时的常规状态,比如一个人赖床、一个人洗澡、一个在卧室、一个人在书房、一个人在厕所,或者家人出去了,这些时刻都是独处的时间,很容易着了欲望的道。
上次一位资深的戒友就说,家人出去有事,家里一个人没有,于是他就破戒了,因为潜在的监督没了,欲望就跑出来了。即使是资深的戒友也可能在独处的环境下破戒,所以必须在独处时提高警惕,牢牢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可稍忽。自渎虽是隐恶,但是猥琐和萎靡却能在表面看出来,明眼人一看便知,那种气质和感觉就是你的标签。
关于独处破戒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对治:
一,减少独处的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独处时间的增加意味着破戒风险的增加,除非你已经能真正降伏自己的欲望,那就另当别论了。在我真正能降伏自己的欲望之前,我是破过无数次的,几乎都是在独处时破戒,导致破戒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后自渎时基本都是一个人呆着。之所以在周末破戒,就是因为周末独处的时间太多了,而且放在学习上的注意力比平时要少,在这种情况是很容易破戒的,这就是靠外界来戒色,自己的断念水平并未真正强大起来,在周末念头实战时就很容易败下阵来。
在我还是学生党时,周末是我破戒的高峰,平时有时学习的压力大时,也会通过自渎来发泄,那时的我很无知,完全不是欲望的对手。人们犯的很普遍的一个错误就是:太相信自己的念头!把念头当作自己!在那个阶段,我犯的也是这个致命的错误,我从没有想要控制自己的念头,而且我发现那种上脑的速度非常之快,我很快就会被它俘虏,然后就开始自渎了。
减少独处的时间可以增加潜在的监督,和家人在一起,和朋友在一起,或者出去走走,这时候就会有一种潜在的监督,在你的断念水平还不是很稳固时,这种潜在的监督是需要的。在减少独处时间的同时,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应该具有一定规律性,每个时段做什么最好有一个事先的计划和安排,这样进入那个时段,行动起来就比较有目的性。独处的时间是很忌讳出现无聊的感觉的,人一旦感觉无聊就会本能地想找刺激,欲望这时也容易跑出来怂恿,所以必须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尽量避免出现无聊的感觉。
当断念水平修炼到相当的程度,你会发现即使一整天独处,也不会破戒了,因为不管欲望如何频繁地入侵,你都能第一时间消灭它。当断念强大到一定程度,对欲望就会有压倒性的胜算,如果你的断念很弱,那是要注意减少独处的时间,以获得潜在的监督。
二,不断培养内在的定力
古德云:每日三省吾身。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色不迷人人自迷,你当块宝,在智者眼里,那就是一坨屎!你只要上网,不良弹幕肯定会向你攻击,那一幅幅小图,那一个个擦边新闻,对你的眼球狂轰滥炸,吸引你多看一眼,吸引你把它点开,定力差的人肯定会陷进去,定力好的人会立刻避开,就像避开撞向自己的大货车。对境实战的意识非常重要,菜鸟和高手面对诱惑时的反应是截然相反的。
要发展自己内心的定力,那就要做好慎独,慎独是一种修身,也是一种修行,是儒家极为重要的理念。如果你想看一个人的品质,那就应该看他独处时的表现。独处时如果能表里如一,那么这个人就很不简单,只有具备极强自控力的人才能做到人前人后表里如一,才能做到真正的光明磊落。
在学习戒色文章前,我的定力几乎为零,面对欲望手无缚鸡之力,一触即溃,后来通过学习戒色文章,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定力。这时对于欲望就有一种威慑力。你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戒色文章强大起来,要学会培养内在的定力,不管欲望如何出招,都能巧妙化解掉。从刚开始戒色的完败到最后的完胜欲望,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提升觉悟的过程,觉悟等级够了,戒色成功才能成为可能。
三,独处时一定要高度警惕
独处时要对念头高度警觉,独处即实战,独处的时候潜在的监督消失了,然后欲望极易入侵,无数惨痛的破戒教训告诉我们,一定要在独处时保持高度警惕。当念头入侵时,必须及时消灭,很多新人之所以破戒,就是念头入侵时,他们非但不消灭,反而跟着念头跑,他们是在强化入侵的念头,到那时就很被动了。很多新人的觉悟是非常之低的,低到分不清什么是幻想,新人最需要的就是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实战总结,新人就能蜕变成戒色高手。
要做到有监督和无监督一个样,是有相当难度的,独处时不能放松警惕,相反,独处时就进入了临战状态,警惕性应该加强十倍!千万不可跟着自己的念头跑,否则这具肉身的使用权就不是你的,直到后面你才会清醒过来,到时就悔之晚矣。必须守住自己的心城,八小时工作学习时间和八小时以外一个样,表里如一,光明磊落,要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的确很不容易,很不简单,没有很强的断念水平和警惕意识,是很难做到的。
四,慎独必慎始,慎独必慎微
《尚书》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所谓慎微,意为认真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古之成大事者,无不始于慎微,成于慎微。所谓:“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戒色要注意细节,高手都慎微,哪怕一个坐姿或者一个睡姿,戒色高手都有自己的研究和体会。慎微表现在断念上,就是在念头刚起来之时能够保持警惕、警觉、警醒,防微才能杜渐,止微易,止巨难!人每天都会起很多念头,其中一些念头是可能导致破戒的,对于那类念头必须及时断除。
我到现在看到不少戒友,他们已经戒了半年以上了,但他们还会沉迷幻想,他们以为这样没事,其实幻想是暗漏,这在我的戒色文章里已经多次提及,沉迷幻想很容易导致症状反复,所以必须要学会克服幻想。而且幻想往往是破戒的前奏,幻想时间久了,一方面容易漏,另外就是容易导致完全失控而破戒。严格来说,沉迷幻想就算破戒!
戒色最严格的标准就是在起心动念上体现的,彼微动,我先断,这就是慎微,不要给念头发展壮大的机会,你是念头的观察者,而非念头本身,你可以主宰和控制自己的念头!当一个人长期练习观心断念,就能达到入微的境界,对念头生起的感知越来越细腻,对念头的觉察越来越敏锐,从慎微到入微,从入微到化境,最后对念头的掌控就会越来越强,你可以做到随时让念头消失,到时你就是念头的主人!
五,提高对慎独功夫的认识水平
慎独是一种修身哲学,是古代儒家修身的重要理念与实践功夫,是一种高度自律、高度自控的功夫。
慎独往浅了说,就是在独处时保持小心谨慎,时刻防范欲望的入侵;慎独往深了说,就是发现纯粹的觉知,也就是认识自己的本心,并且学会安住于自己的本心。能够做到独处时小心谨慎,不起邪念,不为欲望所夺,这已经实属不易,如果能够领悟到自己的本心,从而进入修道的高层次境界,那就更殊胜了。
曾国藩说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他说得很好,唯有一个人能做到慎独了,他的肾精能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一个人不管脑力、精力还是体能、斗志等等,都和肾精密切相关。慎独的确是第一自强之道,因为能量保住了,人自然就会强大起来,如果不断耗费自己宝贵的肾精,这本身就是自弱、自残、自毁之道。
慎独可以让人内心坦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光明磊落,问心无愧,这就是自强之道,也是立身之本。曾国藩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根本。平时对自己要极严,要在自己的念头上狠下功夫,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觉察到,对于能导致破戒的念头,一定不能放过,必须斩立决!
最后总结:
独处破戒是破戒的常规状态,最终破戒时基本都是一个人独处,所以必须要做好慎独,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也是守身第一要务,更是内心逍遥自在、光明坦荡的快乐源泉。古圣先贤特别看重和强调慎独,慎独不仅是在修身,更是在修心,《论语》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可以说是对慎独最高境界的诠释,当你能够做念头的主人了,你就可以真正主宰自己了。
很多人之所以在独处时很容易破戒,那就是因为他们还降不住自己的欲望。有的戒友总是破戒,乃至戒了几年都不行,就是因为综合觉悟不行,断念实战更不行,这样只会越戒越差。有的人戒了很久,但他的戒色觉悟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提升,或者提升的过程中遇到了屏障,始终无法突破,要突破屏障,必须加强学习戒色文章,坚持学习就会迎来顿悟,有时一次顿悟就可以让你突破如一座山似的屏障。戒色之爽,有时就爽在悟道上,有时顿悟一个道理,那真是醍醐灌顶,非常快乐。
独处破戒的根源就是念头实战不行,必须强化观心断念,戒色就是理论+实战!有的人注重理论,不注重实战,这就是在纸上谈兵,理论一定要紧贴实战,理论是要靠实战来检验的。不少人可以讲戒色理论,也可以写戒色文章,但是一到念头实战,马上就会溃败下来。念头实战不行,必然就会破戒!学习理论就是为了提升念头实战的水平!古圣先贤修慎独时,每一个念头都牢牢看住,所谓一念之差,泥足深陷,无可自拔。
更新于:2022-08-25 01:14相关文章
- 龚隽:欧美禅学的写作——一种方法论立场的分析
- 杀生吃肉太多反被追杀:我认识因果学佛改命的过程!
- 许士群:烦恼的根源分析——集谛
- 2024年豆腐市场规模分析:我国豆腐市场规模约为349亿元 - 力矩新蛋白
- 邪淫15年发现一个戒色的大秘密,不仅能帮助恢复身体还能积德行善
- 一行禅师:精神的富足来自独处
- 用因果观来戒色,让我们具备更长远的人生意识!
- 茶具与饮茶:茶具的发展过程
- 道坚法师:苦谛思维修序言——分析我的出家心理
- 黄柏霖:君子有三戒,戒色戒斗戒得
- 从唐玄奘的大爱情怀谈学佛“戒色”之难
- 素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 全面分析肉食的害处和素食的好处
- 达真堪布:在为人处事、生活工作的过程中,用佛法的智慧,佛法的真理,去解决问题
- 新研究发现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可延缓衰老过程
-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两个因果故事的对比分析_业障是什么_什么是业障
- 达真堪布:修行过程中,有时懈怠懒惰,不想修了,应该怎么办
- 达真堪布:修行过程中心有时会累是不精进还是身体原因?
- 达真堪布:修行过程中经常懈怠懒惰怎么办?
- 达真堪布:修行过程中在对境中把握不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