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八章 指微
正文: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起心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译文:人只要在心头生起善念,这件善事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感动了天地,所以吉神就会跟随着护卫他,希望他善行圆满。如果他心中生了恶念,恶事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惊动了天地,所以凶神恶煞就跟定他,等他恶贯满盈就会多方降祸。
分析
一切行为归结到心,由此可见,心是善恶的源头,祸福的机括。我们想一想,无论我们做善行还是恶行,行动之前,都是先有了心念,而后才有行动。所以,修善者,都是从修心入手,因为一个人的习性并不凭空而来的,是以串习力造成的。有人认为,某人天性善良,这个天性善良的人是以业造成的,是多次缘善串习,习惯成自然,就会转成稳固的贤善的性格。如某人天性邪恶,他的恶也是串习身语意的不良行为,不知不觉中才变成恶人的。所以如果立志要做善人话,就要时常串习善,一心只往善处想,然后往善处做,这样就会转移习性,成为善人。
要做善人,首先要心善。要知道,当我们有一个善念生起的时候,虽然只是一个想法,即已经被天地鬼神明察,反过来不明道理的人,不敬天地,不信有鬼神,做事尚且不瞻前,不顾后,何况起心动念,自认为只是想一想,并没有真的去做,没有大碍。却不知恶念也会惊动天地,凶神恶煞就会经常骚扰他,使他日夜不得安宁。所以,心念是带我们为善为恶的总机关,把握住心念,就掌握了祸福。若想趋吉避凶,获福去祸,必须在心地上下功夫才行。古代有人在修心时,起一善念,在瓶中投一红豆,起一恶念,便投一黑豆,开始时黑豆多于红豆,恶念多于善念,久久修来,便由善念多恶念,到纯是善念,而无恶念了。
佛经说:“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又说:能随缘染净,遍造十法界。世出世间。不出四圣六凡法界。如是十法界。本无自性。皆由一心所造也。原夫此心。虽曰不变,而实随缘,故曰能造。所以心能作佛,心作众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
我们的善心要广大,如果为了个人利益而生善心,获益仅是所求之事。如果为千千万万人的利益而生善心,善事成就,现实中获益者自是千千万万的人。同时,也为自己造了无数世可以享受的福报,吉神无数世跟随,自然吉祥如意。如果求出六道轮回,则造的福德资粮是成佛的基础。所以,明白这个道理后,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贯彻实行,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钟,都是动好每一个心念,说好每一句话,爱护好每一个生命,尽好每一分该尽的力,走好每一步人生的路。使我们能够心念善,行为善,语言善,如果一切都遵循因果规律来行事,就一定能善业日日增长,恶业日日减少,天天有上进之相。
由此可见,心念决定的人的行为,行为模式又成为习惯,习惯根深蒂固以后就会变成我们的性格,有了什么样的性格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浮燥的心平静下来,要知道,我们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如果我们离开自己的身口意,我们还修什么呢?所以,首先我们要深信因果,时刻观察自己的身口意,进行的正确的业的取舍,实实在在地修行,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善人。
我们欲知祸福,先问自心,也是说不只是做坏事情才会产生恶的报应,连动一个恶念也会产生恶的报应。因为苦乐感受唯一是由业产生的,正是“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我们现在动的善恶的念头,将来遇到适当的机缘一定会产生善或者恶的果报。
“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
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动念神先知,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又如《心命歌》中所说: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成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成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桥,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正法念处经》第二十卷上说:“心能造作一切善恶业,由于心地的好坏所以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果报。”明白善恶起于心的道理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谨慎语言和行为,才能遮止恶业,福德才能积得广大。
事例一
从前梁武帝在世时,有一天他看见一椿奇怪的事情,某甲在卖瓜,某乙先来向他买瓜,某甲说不卖,后来某丙来向某甲买瓜,某甲却很高兴地卖给他。梁武帝看见这种情形,他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志公禅师,志公禅师是得道的高僧,有了解过去世的神通智慧,志公禅师告诉梁武这说:“这卖瓜的某甲很多世前是死刑犯,当他要被处死刑时,很多人都在围观,当时某乙和某丙也是在场。某乙心里认为:‘这个家伙罪有应得,活该!’某丙却认为这个死刑犯很可怜,因此对他产生同情心,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某甲今生不把瓜卖给乙,而却喜欢卖给丙。”
再析
善恶只是一念之差,比如拾到贵重物品,发心送还失主是善,发心留下自用是恶。只是一转念而已。而其出发点,是利益人,还是利益自己。中峰和尚说:“有益于人的就是骂人打人都是善的,只利于己,就是敬人礼人都是恶的。”人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认真地修持自己的心念,使其日日善,时时善,福德日日增长,祸患也就全部退除了。
事例二
证严法师倡导一日行一件善事,也就是要参加者每日捐出一定的钱来,用此款建设慈善医院。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每日生一次善念,捐一次款,天天做功德,积福善。石家庄的常辉法师,也倡导人们日行一善,用于孤儿读书、生活,也用于救济贫困和重病的人,响应者成千上万,此活动即救济了贫苦,又培养了参与者的善心和福报,使其日日行善。现在,他们那里有二百多个孤儿被从贫困山区领出来,到学校读书。有的已经参加工作和考上大学。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相关文章
- 赵跃辰: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八章 流转还灭
- 第三卷 第八章 四大都虚妄(上)
-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八节 密宗
- 轮回新证—二战飞行员转生为路易斯安那州小男孩
- 清净法师: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八章 辩音菩萨章
-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好丑部 第八章
- 陈士强教授:《唐高僧传》新证
- 太上感应篇 白话译文
-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第二十五集)
-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7节: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7)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八章 慈悲的化身:沙玛瓦帝皇后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八章 注释书
-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八章 中国佛教风俗习惯
-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八章:大祸来临
-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十章 力行
-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九章 悔过
- 太上感应篇新证 结语
- 太上感应篇:吉庆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