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修行:在家学佛如何入门_初学佛者应如何修学_皈依需要什么条件
居士问:
有工作的初学佛者应如何修学?需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如何皈依?
广行法师:
刚开始学佛的人,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三皈依。我们连三皈依都不知道,就不能称为是一个佛弟子。首先要了解三皈依的义理、三皈依的受法、和三皈依的简则,这是佛教最基本的道理。
佛教当中,佛弟子有七众,在家有两众,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就是男居士,优婆夷就是女居士。出家有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弥、沙弥尼。这是根据我们的报体,就是性别的不同,以及他受的戒法的不同、要求的不同而分别出来的。那么,简单地说,有出家两众弟子、在家两众弟子,我们通常称为四众弟子,出家男女众、在家男女众。然后出家就更细分一点,把它分成五众。
戒法的授受呢,有四种区别。戒法有出家、在家戒法的授受。比丘、比丘尼为一种,受的戒体是一种;沙弥和沙弥尼是一种;在家男居士、女居士是一种;受八关斋戒算是一种。这样一来,就有四众的差别。佛弟子虽然分成七众的不同,但是戒法的授受分成四个类别。
第一种,比丘、比丘尼,他们的受体是一样的,所受持的戒相是不一样的。男众和女众他受的体是一样的,但是戒相上是不同的。第二种啊,沙弥、沙弥尼和式叉摩那尼,沙弥和沙弥尼同守十戒。还有一个式叉摩那尼,就是女众在受完沙弥尼戒后,还没有受比丘尼戒之前,有两年时间的考察期,考察她的身心的情况,有六法,六法没有另外的戒体,所以戒体的授受跟沙弥、沙弥尼是一样的,是一种。第三种,在家居士,男女众受三皈依是一样的,所以我们通常受三皈依在一起受。在家居士受完三皈依,然后要受五戒,从戒法上,从五戒来看,它是一种,是一样的。第四种,八关斋戒。这样分起来,一共有四种。
那么,为什么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皈依哪三种宝?受三皈依的种类,有好几种。第一种叫翻邪三皈。翻邪三皈,就是过去没有信仰佛教,现在开始信仰佛教了。或者以前是信外道,现在翻过来要信仰佛教。这叫翻邪三皈,以前不信,现在开始信,叫翻邪三皈。第二种叫五戒三皈,受五戒,它以三皈依为体,就是五戒三皈。第三种叫八戒三皈,受八关斋戒,也是从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开始,所以说他也是三皈为体,这是八戒。第四种叫十戒三皈,受沙弥十戒和沙弥尼十戒,也都是以三皈依为体。第五种叫具足戒三皈。
佛陀在世的时候,比丘或者比丘尼受大戒很简单。跪在佛陀的面前说: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就算受比丘戒或者比丘尼戒了。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戒三皈这五种。刚开始受三皈依叫做翻邪三皈。皈依三宝是走进佛门的第一步。有些人会说,我心好就行了,为什么非要去皈依?有些人学佛,你叫他去皈依,他不敢皈依。他说皈依了很麻烦的。
皈依三宝,是皈向于三宝,以三宝为师。请一位出家法师来为我们证明,来主持这个仪式,通常我们称这位法师为证明师,授皈依的证明师。这样的仪式做过了,我们就算一个正式的佛教徒了。如果不做这个仪式,不能算为佛教徒。如果不受翻邪三皈,就不能依次地受五戒、受八戒、受十戒以及其他的戒。所以,三皈依,它有个业体的领受、有个授受。有一些人,受皈依他自己不亲自去,他请人代替,或者把照片带到寺院去,只为了要一个皈依证。这样按佛教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为什么?法师在这里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跟着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的一种交流而产生的受体,叫做种善根的受体。我们跟着法师念,在佛像前这样地授受,法师证明我们皈依受戒了。如果我们自己不亲自来,就没有这种效果。所以,不成受三皈依。甚至语言听不懂,都不成受三皈依。有一些人,第一次到寺院去,一见到佛菩萨像,乃至听到法师在念经、念佛,他就会生起欢喜心。他就喜欢拜佛、念佛,有些人就不会。这就是有善根和没有善根的区别。所以,皈依一切善法,都是从这个皈依开始而产生的。
三宝的含义是佛、法、僧。佛有三层含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其梵语曰:佛陀耶。中文曰:觉。世人皆知有佛,但对佛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因此对佛之身份的猜测也五花八门。有的说佛是神不是人,有的说佛是半神半人。其实,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我们通常说的佛陀释迦牟尼,是一个有历史记载的伟大人物,他不是创造万物的神,也不是神人合一的人,而是一个断尽无明烦恼,超出三界的大觉者。
佛陀是一个觉悟了的人。所谓觉悟,指彻底觉察,了知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既然佛是觉悟了的人,那觉悟了的人是不是佛?由于觉悟者在认识和境界上存在着差异,所以觉悟了的人不一定是佛。这是因为觉悟分三个层次。首先是自觉。佛陀觉悟到根身器界如幻化,如空华,觉悟自性真常,灵明湛寂,故称之为自觉。
我们在理解自觉这一概念时,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在睡梦中尚未醒来时,为不觉。从睡梦中醒过来了,就是觉。我们将这个道理延伸开来,整个三界就是一个大梦境,凡夫众生沉睡其中,不以为是梦。还在其中你争我夺、醉生梦死、颠倒轮回。佛陀是从三界大梦中觉醒过来的圣人,能远离三界中的所有颠倒行为。其次觉他。佛陀自觉之后,将悟到的真理去觉悟一切众生。所谓将斯道觉斯民,兴无缘慈,运同体悲,广度有情,故称之为觉他。
觉他是相对于二乘圣人来说的,表明佛陀的大觉不同于二乘人的小觉。从断惑程度来看,二乘人只证得了我空,还有法执存在。只破了见思二惑,还有尘沙惑,无明惑未破,可见他的觉悟不圆满。从能力和作用来看,二乘人耽着空性的乐境,生不起利他的慈悲心,致使他不能圆满成佛,成为中止化城,得少为足的焦芽败种。佛陀的觉悟证得我法二空,知道自身跟法界众生同一体性,并能从空出假,生起普度一切众生的慈悲心。其三是觉满。佛陀已穷尽无明,了彻诸法源底,行满果圆。无善可修,无恶可断,故称之为觉行圆满。佛陀的这种觉悟,已将性体全体大用彰显无遗,没有任何欠缺和遗漏。
觉满的佛陀断尽一切无明烦恼,永绝分段、变易两种生死。这样的觉悟才是究竟圆满的觉悟。佛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宗教,由于佛陀是怔悟解脱的人,那么必定与我们这些迷惑烦恼的凡夫不同。佛陀身体,从各个部位来讲都是与众不同的。佛身所呈现出来的微妙殊胜的相貌,大致可分为相和好两个方面。所谓相,指佛身比较粗现易见的形象;所谓好,指佛身比较性隐难见的形象。佛陀具备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八自在、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
梵语达摩耶,汉译为法。法的意思可以概括为两大类:第一类的法泛指一切事物,含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两义。什么是任持自性?是指法能保持各自的本性而不改变,也就是说,万物都有其各自的体性,比如石头有石头的体性,树木有树木的体性,等等。石和木之间的特征各不一样,是具有自性的一切存在。
那么什么是轨生物解?是指能够轨范人伦,使人对事物产生理解的根据和标准。所以,这个法是指认识事物的标准、规范、法则、道理,也包括教理、真理、善行,等等。佛经里第二类的法是专指佛陀的教法。是经、律、论三藏教典,这是佛陀所悟的宇宙真理,及指示修行的行为规范。佛陀与其他宗教教主不同的是,佛陀是证悟真理和归纳修行方法的觉者,他不是创造法的神灵。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佛陀的出世,宇宙真理从来就没有增多或减少。
佛陀只是一位伟大的探索者、发现者、总结者。同样的道理,佛法当中的种种名相,比如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四摄法、六度法、三十七道品等法,是佛陀对宇宙人生真相的高度归纳,它是解脱三界六道唯一正确的路径。佛陀的教法是亘古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其中没有夹杂一丝一毫的我执和法执。佛陀过去如是说、现在如是说、将来还是如是说,绝对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变迁。佛陀的教法是出世而又入世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出世在于度己,入世在于度人。出世正所以为入世,入世也所以为出世。
学习佛法要发菩提心,发四弘誓愿,成就行六度万行的大乘菩萨。菩萨是梵语的略称,具足应称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因此菩萨是觉有情。觉是觉悟,自觉又觉他,有情是指一切有情识的众生,是既能自觉又能觉悟有情的众生。所以菩萨是上求大觉成佛,下化有情度众生。行菩萨道的前提是先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者,第一要无我、第二要慈悲。行慈悲而不执着有我,知无我而不断慈悲,这就是大乘佛法的真正精神所在。佛陀所说的法,本来就是宇宙自然的法则,这法是宇宙所本有,非释迦牟尼佛所创造、所制定。
佛陀常说法尔如是,意思是,佛陀说的法在自然的法则上本来就是如此,但这法是释迦牟尼佛以他至高无上的智慧所发现的。佛陀发现了人生宇宙的奥秘,因而自我解脱,成了至尊伟大的觉者。但佛陀不因此独善其身,更发愿把这个奥秘向众生宣说,希望众生依他所说的教法去学习之,以洞明此奥秘,同时去修持以成为觉者,这是佛陀说法的本怀,如宇宙般宏大的慈悲心怀。慈悲伟大的佛陀住世的时候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其究竟的意义在于破除我法二执。我执是主观的我,法执是客观的宇宙,我们生而为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果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一定要研究佛说的法。
学佛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认识清楚,自己和环境不过是无常和空之后,不会再为自己的情识和所处环境而困惑和烦恼。从而转识成智,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使自己得到彻底的解脱。佛法是佛说的真理,青年人研习佛法,除了获得佛陀真理的知识,还可以受用佛法、修养品德,确有很多利益。佛陀的十善教法,是指示人生从善的路径,即先要净意正心,修养端正的品德,具备健全的人格,才能做社会的福利事业。佛陀的六度教法是菩萨所修的法门,六度中的持戒、布施、忍辱、精进可以作为青年修养品德的妙法。青年要立大志愿做社会福利事业,就要学习菩萨的忍辱,即难忍能忍,难行能行,青年又要学习菩萨的勇猛精神,即勤断一切恶,勤修一切善,才能去做利他的事业。
佛陀说的八正道中的正见和正思维,是指示人生要走入正道,须有正确的见解,纯正的思想,才能有正当的作为。青年人要成就未来伟大的事业,正确的见解和纯正的思想,即是指南针。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是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团。它的字义就是大众。僧伽是出家佛教徒的团体,至少要有四个人以上才能组成僧伽。所以一个人不能称为僧伽,只能称僧人。
僧是佛法的住持者,他们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以弘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他们的生活在戒律之外与常人无异,但以耕耘心田为要务,耕耘自己的心田,也耕耘众生的心田,更做众生的福田。出家法师也称为开发心灵能源的工程师。佛陀教示人人皆有佛性,僧团奉行佛陀的教法,以绍隆佛种、教化众生为己任。有僧团住世弘化,从而续佛慧命,因此僧团就是佛陀的真身。佛陀住世时所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边的常随众而言,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
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佛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呢?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重要方法。和为三界统称,尚乃至高无上的意思,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天师范的出家人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词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词意不合的。如今一般对出家人的尊称为法师。和尚又可意译为亲教师、大众之师,原为受戒者的师表。
如戒坛中的正授戒律者,称得戒和尚;主持白四羯磨授戒仪式者,称羯磨和尚;而教授威仪作法,为众人引导开解者,称教授和尚。后世沿用为敬称语,如方丈大和尚、开堂和尚、主法和尚、主七和尚等。信仰佛教的人,首先应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入门,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得以长养法身慧命,升华心灵世界,跨越人生的种种障碍。
其次,受持五戒十善是信仰的实践。受持五戒,可以增长信心,可以生出功德,可以产生力量,可以人身平安,可以增加道业,可以慧由心生,可以产生和谐。三要听经闻法。凡遇有听经闻法的机会,要发心前往参加,或藉由研读经典,从中认识佛教的精神所在,提升信仰的层次。四要深信因果。佛教弟子,若欲远离苦恼,不仅要明因识果,更要深信因果,不悖因果。
五要接受下列四项真理,他就是佛教徒: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涅盘超越概念(涅槃寂静)。这四句佛陀宣说的话,称为四法印。印在此处意指确定真实性之印记。四法印是根据智慧而来的实际真理,而佛教徒最关注的就是智慧。智慧来自具有正见的心。究竟而言,是这个见决定了我们的动机和行为。也就是见,在佛教的道路上指引我们。
如果我们能在四法印之上再发展善行,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佛教徒。六要护持正法。三宝弟子的责任是护法,最重要的是不护持迷信、邪信的宗教,要护持正信的佛法。佛教里所皈依的三宝,分别是佛宝,指以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并协助他人修学佛法,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
概括地说,三宝的含义就是,佛为觉,觉而不迷;法为正,正而不邪;僧为净,净而不染。因此皈依三宝的含义是:发心翻旧日恶,依止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佛教正法而得解脱,具足三宝功德,为利众生而究竟成佛。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等待三宝的庇护,等待三宝为我们安排一切,而是为了使自己最终成为三宝。或许在家居士们会担心,那是否意味着我们都要去出家?并非如此。
我们所要成就的,并不局限于形象上的三宝,而是三宝具备的内在品质,这才是修行的关键所在。佛教并不要求所有的众生都皈依佛、法、僧三宝,但如果要学佛并修行佛法,就要皈依三宝,不皈依三宝只能就只能徘徊在佛教的门外、道外,就不能称之为佛教徒、佛弟子。总之,佛教与外道最重要、最关键的差别就在于佛教必须皈依三宝,外道则否。
那么为什么要皈依?我们面对苦难的六道轮回,有无数的灾厄、恐惧、焦虑、痛苦、烦恼,我们想要从中解脱,以我们个人的力量实在无能为力。毕竟一己之力太薄弱,因为轮回的根源是贪嗔痴三毒,我们想依靠世间的高官、富豪或者天神来获得解脱,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自己也都是轮回的众生,自己也都还在饱受轮回之苦,怎么可能给你带来快乐?因此必须皈依三宝,获得指引与庇护。
正如冈波巴大师所说的:什么样的人才能如法地发菩提心呢?第一要具足大乘种姓,第二要皈依三宝,第三受持七众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中任何一种别解脱戒。皈依是一切佛法大树之根本,贯穿在三乘佛法之中。如果没有皈依,则持戒、忏罪、积资粮、发心等等所作都如同没有地基却要建摩天大楼。
因此在学佛之初,我们首先应该到一位具格出家法师处领受皈依之后,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佛弟子。因此从究竟的意义上说,皈依是最高的法。过去有个修行人去阿底峡尊者处求法,尊者便问他你过去曾学过什么法,修行人回答:我也没学过什么,只学了一个小小的皈依法。阿底峡尊者说:如果皈依你都认为是小的话,那么我这里也没有再高的法可以传给你了。
佛者觉也,觉,是觉而不迷,为众生做事,为众生念佛,念念都是为了众生去做,就是觉悟。比如,扫地是把众生的业障扫掉,愿他们早日露出智慧,皈依三宝,求生净土。吃饭是为了众生而吃,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吃到阿弥陀佛无量光化现的智慧法食,早日破迷开悟。事事都是这样加念,加上念头以后念佛,这就是坚决不为自己而求,每件事情都是在觉悟中做的,所做之事都有功德。法者正也,正,是正而不邪,用佛陀的教诲当作为人处世的原则,不入自己知见,不入别人知见。
自己的知见和别人的知见都属于邪知邪见,知见就好比方向,方向错了,只能离正道越走越远。所有的经典都告诉我们要做个好人,孝敬父母、夫妻互敬、且对人慈悲,恭敬爱护众生,告诉我们要深信因果,迎面而来的都是命中有的,要用慈心感化,把业力转化成愿力,这是根本。僧者净也,净,是净而不染。对世间的一切,如果遇到好的环境,好的缘分,我们不贪著,随缘享受。遇到逆境,我们则深信因果,不生嗔恨。这都是自己前生所造的不善因得到的果报,坦然认账认命不逃避。我们深深地明白,世间的福早晚有享到头的那一天,因此不羡慕、不攀缘,面对自己的命运知足,知足就能够长乐。皈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之忌讳。
皈依三宝犹如上学,读书前必须先注册,同样的理由,要做个正信的佛门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的仪式。分析一般人不敢皈依三宝的立场,通常有四点因素。第一,以为皈依三宝就是要开始吃素了。基于这一因素,有许多人一听到皈依三宝,当下就逃之夭夭,不见踪影。这是不敢面对皈依的因素之一。其实皈依三宝,并没有要求我们非吃素不可。真正要求我们吃素,应该是受完在家菩萨戒之后,才有明文限制。受三皈五戒者是可以吃三净肉的。但如果个人发愿受完皈依后有意完全吃素,那当然最好不过了。
在印度佛陀住世的时候,乃至经典所讲的吃素叫吃斋,它不叫吃素,叫斋,而不叫素。这个素食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了。在中国佛教这个历史的过程当中已经成为优良的传统。学佛也以素食作为一种标准,按照佛教根本教义来说不是很明确,或者说不是唯一的一个衡量标准。光吃素不能算佛教徒,那么为什么呢?如果光吃素算佛教徒,那么山羊、牛都算佛教徒,佛教徒就是看你皈不皈依三宝,对三宝有没有相信,有没有信仰这个标准。不是吃素作为衡量的标准。素食在中国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因为大乘的思想说不食众生肉,你要吃肉就有人去宰杀,如果说你不吃,就没人去做这个行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素食是从慈悲心出发,作为一个三皈依,没有什么要求。你原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做什么生意等等都照做,只是说我对三宝的一种依赖,一种信仰,一种皈投而已。所以有一些人已经信佛了,可是信的浅深不一。他们久久不愿意皈依三宝,唯恐皈依以后受到约束。有人认为时间还没到。他说我还早,那要什么时候皈依?他害怕,怕做不到。还有什么做到做不到的事情,种下一个善根,我们将来成佛就靠这个种子。所以有些人,怕种种的负担,家庭、生活、工作、素食,各种原因,迟迟不敢皈依。其实皈依三宝,可以获得种种的功德,种种善神的卫护。任何人都可以皈依三宝,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种族,乃至其他趣的众生都可以皈依,也就是说其它的动物都可以皈依三宝。
我们通常买一些小动物去放生,也会为它皈依三宝。都有这样的事,所以皈依,任何人都可以皈依。皈依可以得到种种的利益和好处,对于家庭、工作和生活没有丝毫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要皈依三宝,早一点种善根,比晚一点种善根不是更好?你要更待何时?第二,以为皈依三宝后就要出家。其实,佛门弟子有两大类,一则出家弟子,不可婚姻娶嫁,二则是在家弟子可行婚姻娶嫁。
出家要有大善根、大智慧、大福德,才能够因缘成熟,并非三皈依之后,想出家就得出家的。第三,以为自己业障深重,烦恼丛生,接近三宝的话,越觉得自己罪重无比,满身不清净之感。于是就自暴自弃,自划无情的围墙,使自己没有勇气踏入佛门来皈依三宝。其实,持这类想法的人,恰好应该抓紧时间皈依才是。第四,贡高我慢与持邪见。这些人最糟糕,自以为自己的观念最上最尊,一股无形傲慢之气凌驾云端,鄙视一切。或自认自己读了一些世间常识,就了不得了,以世间法来衡量佛法。
因此,自己障碍自己之善根,甚为可惜。邪见是无法出离生死的,歪理十八条,条条有理,因此邪见也是皈依三宝的一大障碍。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可以说在人生中所得利益总加起来也不及其万分之一。《佛说希有较量功德经》说,夫三宝者,千生难遇,万劫难逢。皈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由此可知,三宝的功德。没有皈依三宝,即使拜佛诵经,也只能算是佛教的尊敬者,不能算作佛教徒。如果是佛教徒,第一具备的条件就是皈依三宝。
经云,皈依佛法僧三宝者,能破除忧悲苦恼,得到无上寂灭之乐,故以此因缘,皈依三宝。皈依还有皈投、依靠、救护之意,藉由三宝的威德加持,净化身心,感召善因好缘,成办诸事。小孩子归投向他母亲的怀抱,依靠母亲信赖母亲,所以能有安全之感。这一安全感的产生便是出于皈依的力量。皈依三宝,如得灵丹妙药,能够医治皈依者贪嗔痴之心病。如灯烛星月,能够指引皈依者走出迷途;如苦海舟航,能够使皈依者脱离生死苦海。皈依,如贫人得宝,可庄严皈依者的身心。皈依三宝者,得以佛陀为导师,以三藏教典为指南,以一切善知识大德为领袖,并亲近之学习之,受其护持一切。
因此,我们必须要皈依三宝,找回生命的价值,重新认识自我宝贵的清净本性,开发自身本具的如来佛性,平等的法性,以及清净的真心。那么,皈依三宝究竟有什么功德利益呢?总结经典,大约有下列十点:
第一,找到了宇宙间第一伟大的圣者释迦牟尼佛做为老师,成为正式的佛弟子。
第二,经云,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畜生,皈依僧不堕饿鬼。故一旦皈依三宝以后,立刻可以恶道除名,人天有份。
第三,如顶戴宝冠,身着华服,人身立刻庄严。而皈依三宝,则道德、人格、信仰因而提升。
第四,佛陀指示护法龙天、一切善神,在末法时代保护加被所有皈依的三宝弟子。
第五,能够获得世间大众的尊敬,并以为模范。第六,消灾免难,平安吉祥。一切好事都会成就。
第七,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第八,减少烦恼,得遇善人为友,到处都得到方便。
第九,有受戒的资格,皈依三宝的人可以受持五戒,参加八关斋戒等。
第十,终有一天必定得度,即使没有修行,只要皈依三宝,将来弥勒菩萨龙华三会的时候,也能得度。南无阿弥陀佛。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讲坛
相关文章
- 太虚大师:提供谈文化建设者几条佛学
- 梦参长老:生病的时候应该如何发菩提心?
- 梦参老和尚:学佛不能脱离;生活修行是为提升自我
- 如何帮助已过世的亲人?怎么回向给他们?
- 太虚大师:论候尔特意识学与佛学
- 太虚大师:佛学源流及其新运动
- 最可贵的是什么?
- 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 梦参老和尚:修行中的中断障碍
- 梦参老和尚:出家后的四种修行法
- 黄念祖:净土是以什么因缘而引起的
- 香道:如何了解香文化?
- 三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才是真布施
- 虚云法师:虚云老和尚教导如何学佛
- 弘一法师:误解:学佛之人并不消极避世
- 虚云法师:虚云老和尚和宣化上人是从磕头开始修行
- 达摩祖师:农历十月初五是什么日子?恭迎达摩祖师圣诞!
- 修行人贪恋红尘的宿报
- 慧能大师:香巴噶举存在的理由?如何评价禅宗文化和慧能?
- 阿弥陀佛与释迦摩尼佛到底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