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修行:常旸法师:在家居士修出离心,还能正常生活吗?
在家人修出离心那还怎么生活呀?
从你的提问当中,就知道你对出离心的理解是错误的。出离,不同于厌世,而是对轮回的执着要出离出来,对五欲六尘的执着要出离出来。
发起出离心,我们仍可保持现有的生活和工作,仍可承担在世间应尽的责任。且不为执着所束缚,只是随缘尽份的担当。有了这种心境以后,同样的做却能比以往更自在、更洒脱。所以说,在家居士一样要发出离心,只是发心的方式和我们出家人不尽相同。
真正的出离心是舍弃对轮回的执着。舍凡夫心,需从发出离心开始,由透彻轮回是苦的本质,而发心出离现有的一个生命轨道,也就是出离我们过去世俗错误的价值观。但出离心,是我们修行的前提。若对世间尚有贪恋,学佛就不会深入,只是布施、求点福报、求增上生,这样的修行是没有力量的,也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徘徊不前。
现在修行的人,百分之七八十的都是求点人天福报,求来世富贵,仅此而已。这样修行其实得到的结果是最小的。你同样花精力来修行,同样花财富去布施,但你却得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果。哪怕很多人同样每天在做早晚课,但是他的心没有去降伏。在一天24小时当中,你只是花上两个小时提起正念,其他的时间却一心念着世间的利益,念着儿女情长。如果是这样,这个正念之力又如何能与我们凡夫心对抗呢?
若是我们放下对世间利益的期盼,放下对五欲六尘的执着,凡夫的心就得不到生存所需的养分。长此以往,必然会逐渐萎缩瓦解我们的凡夫心,那这种凡夫心也不再会成为我们正念的阻力。
现在我们很多修行的人也知道这个是不对,但是,你就是没有力量对抗。有些人戒个烟都这么难,因为这个烟有力量,它掌控你,你跳不出来。这其实也是出离心没有发起。
当我们真正生起出离心后,进一步应该将它扩大到一切众生。不仅想着自己出离,愿身边的家人包括六道无量的众生一起出离,同证菩提,同生净土。这就需要我们打开小我的一个坚固的壁垒,将六道的一切众生尽纳其中,如大海收纳百川一样,如虚空包容万物一样,其实这就是菩提心。
我们生活禅的教育,从世间的孝心到感恩心,然后发出世的出离心、菩提心,最后成就佛陀的大平等心。
出离心是界定世间与出世间很重要的一颗心,这颗心要成就,你必须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你明白以后,人生的真相就是如此,你不出离只会给你带来苦,你出离以后反而能更自在,活得更轻松。
就像我们看别人发生的事情一样,你就可以洒脱,但是当你自己身在其中的时候,就容易迷失啊。出离心,也就是因为这种清醒而明了的心。打个比喻:我们沉没在大海,这个大海就比喻我们轮回。在这个大海当中苦不堪言,我们想办法要游上岸。其实,这就是出离心。
三界如火宅、三界如茅坑,我们想尽办法要脱离出去,拼命的往岸上爬,就是出离心。那菩提心,我们不但自己要往上爬,也有这个往上爬的能力,但是,你会带着身边的人一起往岸上爬,这个岸就是解脱的彼岸。
我们在生活当中会遇到一些困惑,你就没办法从烦恼当中出离,因为你没有智慧。就像别人骂你一句,过了十天还留在心中折磨自己,这个人就等于骂了你十天;有些人留了一百天,那他这个恶语就骂了你一百天,你从这个烦恼当中根本出不来。但是有智慧的人,他一骂过来左耳进右耳出,他不会去买单,不会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就具有出离的能力。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相关文章
- 佛教居士:刘立夫:《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
- 佛教居士:杨全: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
- 佛教居士:李明友: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
- 蒋维乔: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佛学大要
- 蒋维乔:佛学纲要 第十一章 结论
- 明华居士:宽容的力量
- 明华居士:信佛学佛的好处_信佛学佛的利益
- 紫云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四.密印品第九白话注解
- 紫云居士:圆觉经滴漏一言
- 不是为了生气而生活的
- 紫虚居士: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五卷
- 达真堪布:在生活中消业积福
-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九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 (一)
-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卅二课 净土宗 (三)
- 犟牛居士:苍天不公
- 犟牛居士:人心不足蛇吞相_人心不足蛇吞象
- 史玉秀居士往生纪实
- 殷善荣居士往生记
- 冯竞伟居士往生事迹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