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修行:修正法师:修行不得力,如何才能去除障碍?
越来越多的居士问我,说感觉到修行不得力,烦恼习气难以根除,修行多年烦恼依旧,请教说该如何才能去除障碍?
佛教之修行,自古及今皆有三部曲,无论各个宗派,无论显密法门,莫不如此。
第一就是忏悔业障。修行人都要通过忏悔六根过失,发露先罪,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涤荡业垢,道业才能成就。或者是拜佛,或者是持咒,或者是念诵大乘经典,或者是拜忏,或者是苦行为僧团服务。通过种种方便消除宿业,功夫才能相应。
天台宗历代高僧皆礼《大悲忏》《法华忏》《金光明忏》等各种忏法,最终在忏悔中得见普贤菩萨证法华三昧。忏法之第十章观罪性无生,就是修一心三观,有三品证相,理忏即是观心,这是天台宗之修学传统。
第二就是求佛菩萨加被增长福慧。《国清百录》中有记载,智者大师教人六时礼拜求忏悔与求佛菩萨加被,四时坐禅。礼拜求加持的比例是为日课的十分之六,可见大师对求诸圣加持之重视。观心是内重己灵,礼拜唱念佛菩萨名号即是外慕贤圣,内外相资心佛相应,自然得入佛之知见。
所以用香花灯果饮食供养诸佛,礼拜唱念圣号,是增长福慧得佛加持的必行法门。诸忏本中虽然以普贤为主尊,然皆遍礼诸圣,还要观想自己身后有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及冤家债主等。随自己在礼拜唱念圣号,最后皆融入佛光明中成为一体,消融于法界,自他两利,积聚解脱资粮。
最后就是要观心。无论修学任何宗派,修学任何法门,都要有闻思修三慧,要修学教理,了知一切万法不离现前一念心性。诵经、持咒、念佛、礼忏,莫不如此。以一心具万法,以一法门显诸佛果德,是为佛教之根本,是为最上一乘。未开圆解,觉得无从下手;若通教理,则知随修一法皆为普门大法。理虽甚深,事本平常,念一句佛号摄尽八万法藏,诵部大乘经典也摄尽诸法,因为诸法实相遍于诸法。所以法法皆可入佛心,皆可得解脱。
此外还有两个必须。一者就是持戒。戒是无上菩提本。戒法清净,修行无有障碍;戒不清净,修行难以得力,所以要重视持清净戒。二者就是要发菩提心。要立大誓愿成佛度众生,所谓: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没有大愿力,世间之功名富贵尚不能求得,何况成就究竟解脱之无上菩提!《华严经》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是知佛道不可不修,菩萨心不可不发!
有人说修念佛法门,一句阿弥陀佛解决一切,哪来这么多啰嗦?须知,宿世与法门缘深者,当然直接修行上路。大部分之修学人还是要借助助道之方便,要修学教理,要忏悔业障,要礼拜诸佛求加持。大乘各宗皆说一心具万行,观一心而成觉道,但都是正助合行,如天台止观之十法成乘中就有道品调适与对治助开,又说上根直观观不可思议境,中根要从二至七,下根要十法全修才能得入佛之知见。所以正助合行为修行之通轨,不可不知。
再说,修行佛法之人,要减少社交活动,尽量少做令人分心之事。否则别说初心学人,久修之上座也会受到干扰。所以修行还是要有条件,要有前行之保障。如果忽略这些助缘,直顾念佛、观心,除上根利智外,皆难以得到真实利益。希望大家要三复斯文,细心玩味,则自所知归,不劳更问他人。愿与大众共勉!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法华学苑
相关文章
- 慧能大师:香巴噶举存在的理由?如何评价禅宗文化和慧能?
- 佛教居士:杨全: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
-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
- 蒋维乔: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佛学大要
- 蒋维乔:佛学纲要 第十一章 结论
- 黄威南: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五章 如何在无常中相爱?
- 西餐礼仪——如何吃蔬菜
- 如何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九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 (一)
-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卅二课 净土宗 (三)
- 素食新潮又传统 精心搭配才能全面营养
-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有些人一修行就犯困
- 龚隽:近代中国佛学研究方法及其批判
- 素食者如何才能在日常饮食中保证“均衡营养”呢
- 梦参长老:如何把佛法和生活工作结合
- 老法师为梦参长老撰写挽联:遍参知识,广弘圣教;分身尘刹,乘愿再来
- 梦参长老:付出有收获,读诵佛经如何才能得到更大利益?
- 胡晓光:中国真常唯心佛学思想刍议
- 胡晓光:对大乘佛学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
- 李利安:如何准确定义宗教─兼与李申先生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