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因地制宜高效率的放生法,可让放生省时省力
放生是中国传统的善行之一,也是佛门极力推崇的慈悲行为,更是现代都市人所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的慈善活动。
但是,如果没有选对放生方式和学会科学放生,就有可能将放生变成“杀生”。
在日常放生活动中,你是否注意到以下几种情况:
有时因为参与放生的人少,而被放生的鱼儿数量又很多,放生者累得疲惫不堪;
或者参与放生的人多,可站的场地又小,造成严重窝工;
或者本该比较顺利地把鱼儿放到水里,结果变成障碍重重,等等。
如何根据不同放生环境选择科学的放生方式,省时省力,确保被放生的生命都能鲜活的回到大自然?
笔者结合 10 多年的放生经验,介绍几种放生鱼类比较好的方法。
第一种,平步倒入式。
把放生的鱼儿放在水桶、水箱、水盆等器具里,由放生者步行提拿或两三人抬到河(湖、海)岸边,把鱼儿直接倒入水中。
这叫“平步倒入式”。这是人们最常用的放生方式,适用于两种放生环境:一是岸边有较大的空地,放生者可较容易地站立在岸边,将鱼儿直接倒入水中。二是岸边比较平缓,放生的人较容易地走到水面跟前,用手可直接与水面接触。放生者可较轻松地将鱼儿直接倒入水中。
岸边与水面垂直
岸边比较平缓,放生的人行走比较容易
岸边平缓,用手可直接与水面接触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参加放生的人多,鱼多,而岸边通往水面的通道比较狭窄,即使岸边比较平缓,也不能选择“平步倒入式放生法”,否则就容易造成窝工。这种情况应该选择下一个“接力式放生”。
第二种,接力式放生。
多名放生者排成一队或几队,每个放生者相隔距离较短,用传递盛有鱼儿的放生器具,以接力方式,把鱼儿放入水中。这种方式叫接力式。
传递水桶中的海生物
有两种情况适合选择这种“接力式”放生方式。一是参与放生的人较多,而岸边通往水面的路径比较狭窄,避免造成窝工。二是放生的岸边比较陡峭或障碍物较多(如石头、杂草等),挪动步子比较困难的环境下适合采用“接力式”放生。
当然,岸边比较平缓,参与放生的人较多,放生的岸边宽绰,既可以使用平步倒入式,也可以使用接力式。
第三种,凹槽溜滑式。
凹槽溜滑式图示
多名放生者排成两队,面对面站立在防水长布(塑胶薄膜、篷布等)两边,用手将防水长布撑起,形成凹槽,长布的末端放到水里,另一端放到河边的小路旁边,负责搬运鱼儿的放生者,将放生物倒入长布的凹槽里,鱼儿通过凹槽溜滑到水中。这种方式叫凹槽溜滑式。
放生环境陡峭,而且杂草丛生
这种方式适用于河边、湖边或海边障碍物较多,挪动步子比较困难, 而且岸边坡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坡度不够,就不能选用这种放生方式了,否则会影响鱼儿顺利溜滑到水里,所以这种情况应采用接力式放生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凹槽溜滑式放生方式时,最好选用布面较宽,耐拉的防水材料。如果宽度不够,则难以形成较宽、较深的凹槽,鱼儿在经过“凹槽”溜滑到水里的过程中,很容易从“凹槽”中“鱼跃”出来蹦到地上。
第四种,筒状溜滑式。
是指把筒状薄膜或较粗的筒状软管当做放生器具,鱼儿沿着筒状器具溜滑到水中。这种方式叫筒状溜滑式。
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岸边坡度较大,特别是放生人员较少的情况下使用,也适合放生岸边障碍物较多,挪动步子比较困难,而且坡度较大的环境。
筒状薄膜
筒状溜滑式的优点很多。
首先,这种方式可节省人力。放生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各需要 2 人即可,因为放生的鱼儿从入口进入,沿着圆筒就可直接溜滑到水中,这是凹槽溜滑式和接力式不能与之相比的。
虽然第三种“凹槽溜滑式放生法”也适合挪动步子较困难的环境,但需要有充足的放生人员,否则难以形成完整的凹槽。接力式同样需要足够的放生人员,否则将影响正常传递。
筒状溜滑式靠近小路的一端
鱼儿通过筒状薄膜溜滑到水中
筒状溜滑式末端
而这种放生方式,由于鱼儿是在封闭的筒状薄膜或软管中溜滑到水中的,所以不必担心放生中途鱼儿滑落到地上,也不用担心鱼儿 “鱼跃”出来蹦到地上。这种方式还会增加鱼儿放生过程中的舒适感。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筒状溜滑式放生时,最好用透明或半透明的防水材料,如筒状透明塑胶薄膜等。因为鱼儿在经过筒状薄膜溜滑到水中过程中,可能会有个别的鱼儿滞留在筒状薄膜壁上,而透明或半透明的防水材料,会较容易地发现滞留在筒状薄膜壁上的鱼儿,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总之,能多掌握几种放生方法,并根据放生环境的不同和人员的多少,选择适合的放生方法,不仅可以比较顺利地把鱼儿放到水里,缩短放生时间,还会减少鱼儿在放生过程中的损伤,提高放生的实际效果。
亲爱的朋友,如果您还有更好的放生方式,请留言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