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滴水藏海: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时间 2024-01-23 13:28佛教故事:滴水藏海作者:花想容

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释迦牟尼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能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摘自《药师经》

在佛经中,佛祖有多种名号:如来、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等,药师佛也是佛祖的名号之一,而《药师经》是一部大乘重要经典,因文字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很广。它的全名叫《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唐代三藏法师玄奘奉诏翻译的。《西游记》里的唐僧就是以玄奘为原型塑造的艺术形象。

在《药师经》中,记录了佛祖成佛之前所发的十二个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能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这句话,是佛祖的第三大愿,其含意是:希望我将来成佛时,用无量无边的智能和能力,使一切众生得到无尽的享受,在物质上没有任何缺乏。

佛祖的其他十一个大愿,虽然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宗旨都是要以帮助众生解脱烦恼痛苦、引导众生成佛为志愿。如南怀瑾大师所说:药师佛所发的十二大愿,总归一句话,是令诸有情,所求皆得,要使所有的众生所求都能如愿。这是当初药师佛学佛修行的动机。

佛祖为什么要发此大愿呢?因为成就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需要受到梦想的激发,都需要一个高尚动机。以造福众生为动机,不仅是品德要求,也是成就事业的客观要求。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motivation)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动机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与生理需要有关。这些动机是生来就具有的,可称为原始性动机,或生物性动机,或生理性动机。包括饥饿、渴、性、睡眠、温冷、解除痛苦等。第二类与心理和社会需要有关。这些动机是经过学习获得的。可称为继发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或心理性动机等。包括友谊、爱情、亲和、归属、认可、独立、成就、赞许等。

心理学家还认为,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激励人们行动的内在原因。在某一时刻,最强烈的需要构成最强的动机,而最强的动机决定行为。强烈的动机对人的行为能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你会有意识地去做与目标有关的事,而回避那些跟目标无关的事。因为用心专一,成效自然更大。如果一个人具有强烈的为社会大众造福的高尚动机,他就会不辞艰辛、不计得失、不顾利害,全力以赴,焕发出全部潜能,创造常人望尘莫及的价值。

南朝时期,中国出了一个维摩诘式的奇人傅大士。大士,是佛家对菩萨一词义译的简称,比如观音菩萨有时也被称作观音大士。傅大士凭什么与观音菩萨同列呢?主要是靠轰轰烈烈的善行,而不是佛法修为。

傅大士本名傅翕,二十四岁时,经达摩大师指点而开悟。但他不愿出家为僧,而愿意在凡世救度大众。他说:熔炉之所钝铁多,良医门前病人多。度化众生,才是我的当务之急,何必耽溺于天堂佛国之乐呢?后来,他举家搬到河南嵩山,边修佛道边行善事。

有一天,傅大士发现自己开垦的田地里有异响,以为又是山上的野猪来糟蹋庄稼。他与妻子刘妙光赶过去一看,原来不是野猪,而是一个人,正在偷菽麦、瓜果。当地人极痛恨盗贼,抓到了往往装入竹笼沉入江底。傅大士却不想伤害此人,他让妻子回家取来一只大竹篓,对此人说:你带来的篮子太小了,装不了多少东西。我送你一个大竹篓,省得你多跑路。说着,夫妻二人把小篮子、大竹篓装满粮食与瓜果,让这个人拿回家。这件事传开后,受傅大士感化,此地的风气为之一变,小偷小摸的事极少发生了。

粱武帝大同二年,江南遇到了罕见的天灾,死亡的阴影笼罩着饥饿的人群。为了救助灾民,傅大士与妻子刘妙光舍弃田地家业,设大法会施斋。但是,灾民太多了,傅家的财产有限,几天功夫便施舍一空。于是,他劝说妻子发愿卖身为奴,以换钱施斋。刘妙光此时已经悟道,毫无难色,说道:但愿一切众生,因此同得解脱。

同乡大财主傅重昌的母亲,被傅大士的义举所感动,先出钱五万,买下傅大士的妻子,以助他行善事。一个月后,老人家又将刘妙光送回嵩山,使他们夫妻财聚。

在傅大士夫妇的感召下,当地的佛教徒们纷纷捐献财产,共济善举,终于帮助灾民们度过了灾年。自此之后,傅大士名播天下,很多人拜在他门下学习佛法,梁武帝也慕名请他去讲经。

在普通人眼里,傅大士居然将自家的东西送给小偷,居然卖掉妻子救济灾民,难道是一个傻瓜?事实上,当时确实有一些人说他很愚蠢。这些人之所以不理解他的行为,主要是两者追求的目标不一样。一般人追求生活快乐,傅大士的目标却是弘扬佛法、救度众生。以目标来衡量,他的事业可以说大获成功了。

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源于最初某个高尚动机。假设人的身体是一片土地,动机就是一颗种子。你这块土地潜能很好,也就是说,你这个人很聪明,智商很高。但你需要在这片土地上种下点什么。为什么说要有一个高尚的动机呢?道理很简单:播下良种才有可能得到良果,种下荆棘又怎么会得到鲜花呢?

在生活中,有的人对生活没有太高要求,只求衣食无忧、开开心心享受生活而已。由于这个目标比较容易达到,所以一旦小有成就,就松懈下来,停止了奋斗。这样,他终身都无法跳出平庸的阶层。

一个人的动机是否高尚,目标是否远大,已经决定了他的人生格局。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日本企业家吉田秀雄则说:向大的目标挑战。小的目标只会使自己变得渺小。事实确实如此。如果一个人以造福天下为目标,他就有了终生绵绵无尽的奋斗动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私心,但私利却只能通过创造公益来实现。有的人明白这一点,有的人却不明白。纵观人类历史,从大公达成大私,是创造伟业的必由之路。一个人无论天赋如何、背景如何、资源如何,只要动机高尚,就像佛祖说的,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更新于: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