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清法师:大小乘戒律是这样区分的吗?
大小乘戒律里面,小乘戒论事不论心,就跟我们世间法律判案一样,一定要有事实证据。譬如杀生,确实你是杀了众生,这个才有罪;如果事实上没有,不犯罪。起心动念要杀他,但是没有杀他,这个不犯罪。但是大乘法里面就不行,大乘法是论心不论事,你心里面起个念头要杀害这个众生,这个罪就成立。由此可知,小乘的善里面有夹杂不善,大乘的善法里面决定不容许夹杂不善,念头就是不善。念头尚且没有,哪里会有现行?决定不可能有现行。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来培养,培养自己真正的善心。
那刚才那个开经偈里头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是错解如来真实义,诸位要晓得佛法的修持不重形式,重实质。实质是什么呢?恭敬。对于一切诸佛如来的恭敬心,日夜二十四小时一分一秒都没有忘记,是这个意思,不一定要拜佛。你是菩萨,你一天到晚从来看到佛,一拜也没有拜,你也具足了,你这个礼拜法具足了。如果你天天拜佛,一天拜十万拜,没有恭敬心、没有诚敬之心,你一拜都没有,那个都不作数的,所以是论心,不论事。大乘法论心,不论事,不重形式;小乘法是论事,不论心。所以小乘人很执着,执着在事项上;你一天拜三千拜,一拜也不能少。大乘菩萨论心不论事,心地的的确确是真诚恭敬,这就是真诚恭敬,时时刻刻都存在,这个就是菩萨之法;我们讲的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绝对不会有一分一秒失掉的,这是菩萨。
这个说法极不正确:
1、 论事、论心:
以十善来做比方,十善戒中既有关于身、口的(论事),也有不贪、不嗔、不邪见的意三(论心)。
哪里说到只有大乘论心?!
(再说:论事论心是传统的儒家里的民间说法。)
2、 起心即犯:
起心即犯,是指犯关于意业制定的那些戒条。总的而言,关于戒律的持犯,只要是事、意乐、加行、成就不圆满就未根本犯!意业只是意乐中的一部分罢了!《瑜伽》说的:事、想、欲乐、烦恼、究竟,中间三者就是意乐所摄。《瑜伽》总算大乘了吧,没那一说心里面起个念头这个罪就成立,太自说自话了!
哪里说到大乘只论心?!
3、 关于礼佛:
这个问题最简单就是看看菩萨戒了。《瑜伽菩萨地》: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日日中,若于如来、或为如来造制多所;若于正法、或为正法造经卷所谓诸菩萨素呾缆藏、摩呾理迦;若于僧伽、谓十方界已入大地诸菩萨众:若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空度日夜,是名有犯,有所违越。若不恭敬,懒惰、懈怠而违犯者,是染违犯
很清楚!就是在证圣位之前,若有一天不以身、语、意礼敬佛、法、僧,犯戒!登地之后的菩萨,更是化生千万游佛国土,直至普贤大士,也是教导并亲行十大愿王的,哪会是什么大乘菩萨论心不论事?!
上面引用的这个观点,标标准准是儒家讲立诚的意思!跟佛法、大乘无关!
相关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还是破坏僧团,这个因果责任太大太大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
- 印光大师:温光熹妄想纷飞,老法师呵斥教诫
- 仁炟法师答:每月读完十遍《地藏经》,可不可以算十斋日读经?
-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
- 【戒律学习】五戒的破、犯因缘
- 美容大忌:女性这样吃盐最易长皱纹
- 梦参老和尚:这样的供养,功德不可思议!
- 梦参老和尚:这样诵经才有效果
- 老法师为梦参长老撰写挽联:遍参知识,广弘圣教;分身尘刹,乘愿再来
- 嘎玛仁波切:如果经常让自己的心识错乱、见解不正,果报就会这样
- 净土法门法师:请问如何帮助一个一阐提、怨恚心、谤三宝、控制心极强,又不信因果轮回的家人?
- 杨云唐:大小乘的形成
- 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部分作品在线欣赏:究慧法师作品
- 梦参老和尚:这样诵经效果就大了
-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不空的事实真相
- 净土法门法师:懂得放低自己,才能拔高人生
- 摄受大众皈三宝,建立僧团弘戒律(2)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知道因果,这个事情马上就化解了
- 惠空法师:净土念佛次第秘中秘
- 达真堪布:这样对待孩子,这些恶缘自然就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