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尊湛现:希望大家不要站在迷茫中讨论智慧
阿弥陀佛,大家好。
我们大家曾来过寺庙,虔诚的礼拜很好。
来道场礼拜的人,大约分为这几个类型。
1.为了追求名闻利养,富贵荣华这种贪婪,有所求的心态。
2.对道场出于好奇心来进行参拜。
3.由于内心的压抑,来寻找一个清净的环境对自己进行安慰。
4.有的在睡梦中看到了佛,或者在偶尔幻觉中出现佛的影像然后就去庙里找。
其实这都不是属于学佛,信佛,修行。
这只能说是即将步入佛门的一个缘起而已。
那么还有一种人去庙里,这种就犹如“六祖”一般,去寻找善知识来进行请“法”,这是甚难稀有,难得可贵,这就是智者。
我所说的这些,目的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个醒。
这几种方式去寺庙都不属于在佛门,大家不能误会。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对事相上,绝对没有丝毫的索求,没有丝毫的获取。
若是有丝毫的获取、贪婪,这都属于偏离轨道。
学佛,信佛,修佛其实这三种意义等同。
学佛的目的是学习佛的这种无为的这种精神,对尘世间的一切影像毫无挂碍,毫无贪婪的这种清净之为。
信佛,是相信佛的教言,佛再三地对大家的提示,说明了六道轮回的痛苦,告诉我们宇宙的事实真相。
让我们大家对这些影像深心彻底地放下,达到不分别,不妄想,不执着,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清净无为。
修佛,是按照佛对我们所讲的教言,努力去做。
改变我们被影像束缚的心态。
让我们认清事相真正的面目。
这都是让我们对事相的彻底地认识,唤醒我们众生沉迷的心。
看破事相的庐山真面目,才能够深心的放下。
所以说,这三种条件,无论我们做到哪一个,都能够到达彼岸。
我们也不必要在文字上较劲。
有的人曾经向我提起过,这三个名词用哪个好,用哪个对。
我说随便你喜欢,而不是我喜欢。
喜欢哪一个都是分别。
在修行路上不要咬文嚼字,在字面上去理解,断章取义。这都是错误的。
佛法不是说用思维方式去领悟的,知道吗?
那是从自然中所展现的。
何为道,一切的道都是表现于“自然”地发挥。
门门有道,比如拉二胡,如果境界高深,这些的一切指法都是自然发挥,不需要思维。
犹如驾驶车辆,操作过程也不需思维。
如果思维方式,就会误事。
所以说道法自然。
也就是说,佛法是在自然中展现出来的,同时呢也是让我们回归自然。
所以说我们大家对佛法一定要深刻地去了解与认识。
无论大家是何出身。
只要在这个虚空中生存就应该对此去了解。
有的人说,我是特殊职业,不允许信仰。
其实大家对佛法的错误的认识,错误的理解。
佛法是真理,是自然界中的事实真相,自然规律。
都认为自己很聪明。对此很警惕有所戒备。这种心态就是迷茫。
迷茫人与迷信人遇到一起了。
希望大家必须要相信真理,用智慧来观察一切,不要成为井中之蛙,心态要向蓝天一样广阔。
智慧要如同虚空一样无穷无尽。
阿弥陀佛,释桑吉。
相关文章
- 婚前性的7宗罪,千万不要发生婚前性
- 白玛多吉:能放下是智慧 不放弃是慈悲
- 玄奘精神 第10节: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3)
- 宣化上人:一个人没有智慧,如同盲人。
- 宣化上人:什么叫智慧?
- 法乳同源 和合共生:从佛教观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 钟茂森:念头起来不要去管它,越管越强烈
- 郑石岩:悟·看出希望来 第十章 结语
- 庄春江:第八十二、不要只是相信
- 宣化上人:修道,切记不要着急!(宣化上人)
- 净土法门法语:请问应如何有智慧的放生与护生?
- 韩焕忠:觉悟的求索与智慧的显现——评吴言生《禅宗哲学象征》
- 魔也有定功,千万不要学佛学到魔道去了!
- 从今以后不要生嗔恨心
- 宣化上人:随善不要随恶,要发这个愿
- 星云法师:学佛应该重视的是道德、慈悲,不要贪图神通
-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第七讲 五根(第一部分)
-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第十讲 四圣谛
- 阿姜摩诃布瓦尊者:以智慧开发三摩地(一)
- 布施是修福的一个法门,要把因果认清楚了,不要错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