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石岩:悟·看出希望来 第十章 结语
悟看出希望来
郑石岩
第十章结语
漫步野径,
小小黄花一朶,
细看,
竟是华藏世界。
小憇寒林幽谷
涓涓泉流轻泻,
倾听,
竟是如来的低语:
平凡人生,
点点滴滴,
在在
都是璀璨的希望。
人们都以为自己很清醒,知道冷静的思考,其实大部分的人都很容易接受暗示,情绪的起伏就是最明显的证据,意志的动摇更是直接源自外来的威胁。我们很容易被色相欺瞒,所以诱惑者的温和声音和动情利诱,足以使人坠入陷穽。在接受引诱时,自以为看到了希望,事实上已坠入了绝望。受辱动怒时,自以为在伸展尊严,实际上已沦为情境的奴隶,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的大门,就因为一时的迷失而关闭。
在经营事业上,合夥人之间的一点误会,可能成为吞蚀整个大企业的黑洞,因为明争暗斗正好消磨了他们的创造力。在人际交流上,谁都免不了被误会,或彼此有争执,如果把它看成奇耻大辱,心中就会愤恨难平。在家庭生活上,总有不如意的时候,如果一头栽进烦恼堆,那么幸福也就消失殆尽。请留意!所有的色相和事物,无论好的坏的,高尚的卑下的,顺的逆的,都带著一个陷穽,如果你不能从中悟脱出来,好事会变为坏事。若能从中超越出来,厄运可以化为好运。禅家的教诫是不要被色相欺瞒。故云:
色即是空。
你若能看透色相,不要被它蒙骗,就能清楚的思考,看出希望来。要常常提醒自己,色相容易导致你思想和情感的错乱,如果你不能勘破它的束缚,你就注定要成为色相的奴隶。
人若不懂得色即是空的道理,那么越多的财产就有越多的烦恼;越高的名望,就带来更多的苦闷。现代人财产富了,名片上的头衔多了,但似乎越来越苦闷。这正是没有从色即是空的禅机中顿悟出来的缘故。
禅家是要我们在种种遭遇中看出意义,并从坏习气中解脱出来,才能发现新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平淡的起居饮食,若以清净澄澈之心去看它(观照),定会发现它的美。在平凡的生活之中,若能保持醒觉的态度,则无处不展现纯真微妙的情趣。所以禅家又说:
空即是色。
只有清除心中的成见(空),才能看出或发现(悟)生活的丰足和悦乐,才可能流露创造的智慧,看出新的希望(色)。
禅门的传承心法,无非是空一切色,成一切色。要人从许多纷扰、成见和刻板思想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看出希望来。中国禅宗第四代祖道信禅师说:
妄情既不起,
真心任徧知。
人唯有透过纯净的心去待人处事,才可能看出光明的希望。因此,修禅必须要像落花随流水一样,无情的洗去心中的成见,然后智慧才会像明月上孤岑一样,清冷的照遍大地,觉照著孤高的自己。
人,天生需要希望。唯有在生活之中不断看出希望,才会快乐,有活力。希望是你自己悟出来的不是抄袭来的。悟的最简洁法门就是:泯除一切,发现一切。
在纷扰多欲的现代社会里,感性的文化在怂恿你的意义,激荡的社会动态在干扰你的情感与思想。因此,你要想泯除尘劳的一色相,看出如来的一切色相,并非容易的事。这本书已为你提供了禅门修心孕慧的基本法则。现在,留下来的就是你自己实践的事了。禅家说:
言语道断。
语言文字不是生活的道或希望,真正的希望必须亲自去发现,去实现。
为了提升自己的悟力,打坐和参禅是禅家的基本要求。固然不错,禅不在乎坐卧,不在乎能坐多久,但打坐和参禅确实有助于个觉性的增长。坐禅对你最大的帮助有三:
增强神往和感受能力,避免思想和情感僵化,消除工作的弹性疲乏,维持良好的创造性。
打开经验的限阈,培养开阔的胸襟,透过经验的开放,自己才有心如虚空,包容万物的可能。
引发你自我实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产生丰足感。
最后,我要提醒一点,现代人宗教的情操不足,信心不够坚强,容易被色相境界所牵动。因此,学禅必须不忘念佛,透过念佛可以增强信心,克服障碍,培养清醒的觉性。当你绵绵密密的念佛时,禅的妙悦更能流露出来,汇成生活的朝气和创意,展现生命的希望。
相关文章
- 第十章 马哈摩嘎喇那之死
- 玄奘精神 第69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6)
- 第二卷 第十章 见性不是因缘
-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怎样可以看出凡夫和真正佛弟子的心境有何高低之别?
- 竺摩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第十章 如来称赞修福
- 贫困挡不住的希望
- 顽强的生命:从子宫里伸出来的“希望之手”
- 独尊湛现:希望大家不要站在迷茫中讨论智慧
- 给你一个故事,希望你能喜欢
-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希望是信任的手
- 希望的力量
- 你希望宝宝更聪明吗
-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希望在前
- 清净法师: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十章 普觉菩萨章
- 继程法师:读懂《心经》你会明白人生再难也有希望;
-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贵贱部 第十章
-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结语 第七章
- 索达吉堪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福德绵长、健康长寿,如何才能得到?
- 陈坚教授:弥勒信仰与“希望佛学”
-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6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