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生死的意义
禅师一生参究“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来找寻生死的答案 人自出生后,就有生命,就会面对生死。其实,人也不是父母生养我们才有生命,在没有出生以前,本来就有生命,只因隔阴之迷而忘记了,因此禅师一生参究‘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来找寻生死的答案。此外,也不是老病以后就死了,就算死了,也死不了,因为死的只是躯体,生命还是会流传下去,如同薪火相传,生命之火不曾熄灭。不过,生死的现象有很多种意义,说明如下:
第一、身体上的生死:我们这个身体,从出生到老、病、死,都在不断的生死。生物学家说,人身上的细胞,在一周之内,都会全部更换,表示这身体所有的细胞都死了。旧的细胞死了,新的细胞再生,因此,这个身体是不断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第二、苦难上的生死:人一出生,就是一种责任,在世间上,无论你拥有高官厚爵,或享有荣华富贵,从佛法来看,都是一种责任、一种苦难。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切,不生净土’,众生由于业力,来到人间承受苦难的业报,再怎么健康,会有衰老的时候;再怎样富有,会有失去的一天;物质上再丰厚得意,内心不满足,也不会感到幸福。因此,如何弥补人间的苦难,在面对苦难的生死,而觉得不苦不难,能安然处之,生活泰然,就能超越苦难的生死。
第三、思想上的生死:人生中,我们经常有不明白的时候,如果能够把一个无明想通,把一个烦恼解决,把一个想法贯通,‘我明白了’、‘我想通了’、‘我懂了’,这就是一种思想上的生死。因此,我们在思想上,也是不断的生生死死。甚至古人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梁启超先生的名言:‘今日之我,不惜与昨日之我宣战’,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等等,这些都是思想上生死的超越。
第四、悟道上的生死:觉悟是生命疑惑获得解答,生死烦恼获得解脱。在悟道里,也有不同的层次。比方你对某一件事,不能只是‘我知道了’,你还要对彼此的因缘关系都能了解。乃至你只是‘知道’,也还不够,对世间的关系,都懂了,都通彻了,才是究竟。就像禅门悟道,它是活水长流,每天有很多的小悟,集很多小悟、中悟,忽然有个恍然大悟,对于‘生从何来,死将何去’都了然于心,再也无惧生死。这就是悟道层次上的生死。
以上这四种生死,可以让我们明白生死的意义。
第一、身体上的生死。
第二、苦难上的生死。
第三、思想上的生死。
第四、悟道上的生死。(摘自《星云法语》)
相关文章
- 佛教居士:李明友: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 佛教双手合十(合掌)的16种意义
- 黄柏霖:东瓜和尚生死自在
- 董群:惠能禅学的创新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 沉香大师汪力的沉香故事
- 洪修平: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 李志夫:慧思大师是狂僧还是圣僧
- 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 湘菜大师许菊云考虑将“素食清明节”写入人大建议
- 佛像各种手势代表什么意义
- 毛凌云:念佛法要(元维则天如大师净土或问节要)
- 毛凌云:念佛法要(明幽溪传灯无尽大师净土法语节要)
- 毛凌云:念佛法要(元虎溪尊者优昙普度大师莲宗宝鉴节要)
- 净土法门:至心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 【佛教文化】佛教双手合十的十六种意义(1~8)
- 韩焕忠:中国佛教圆融观及其现代意义
- 沈海燕:论智者大师的时空观
- 业露华:《肇论》对魏晋般若学发展的意义
- 当阳玉泉寺 智者大师的隐居之处2
- 当阳玉泉寺 智者大师的隐居之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