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法法师:《八大人觉经》开示 第七觉悟
第七觉悟
原文: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出家梵行觉
我们需觉悟五欲(名、色、财、食、睡)勿过患,常修梵行(清净行)发心出离烦恼渐出离生死。然而人人易入五欲自摆不能,所以常为五欲所恼,尤其学佛应用学问而不需被学问所应用,这是佛教特质。众生造业皆利用身、口、意造贪、瞋、痴,故一切造业还是这个我所害。众生在安定地方,能安定下来,还不算定,须在烦恼的时候,能定下来才算是定。为何呢?很难!因大环境(地水火风)也是无常,时常在变,随机应变是闻觉知不够敏锐,故而五欲与五尘(色声::)贪着强烈生烦恼,如同欲由境心,内外五尘之欲,牵起内心爱念,有如洪水猛兽,欲摆不息,进而所恼。五欲增争,
如鸟烧肉,五欲烧人如送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等。贪着五欲至死不舍,如古来多少英雄俊杰,皆因贪着五欲而丧身失命,家破人亡。可是五欲过头,不只是行者缁流应远离,即使在家白衣者(俗人)亦不应贪染世间之欲乐。世乐有十(女色、财宝、声名、饮食、睡眠、家宅、田园、衣服、眷属、官贵。)禅经偈曰:智者应观身不贪染世乐。无累无所欲是名真涅槃。所谓不染者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也。常念三衣下明修行有五种不同:①衣钵②出家③守道④守梵行⑤行慈悲。常念三衣者-谓昼夜六时威仪中,常念而不忘。佛制法衣曰:袈裟三衣(僧伽黎、郁多罗僧、安陀会)分上中下三种衣皆为方形五条,一长一短,名安陀会即五衣也,七条二长一短,名郁多罗僧即七衣也,九条以上至廿五条,四长一短,名僧伽黎即大衣也。还有瓦钵、食器……等种种应量器……等种种三坛大戒皆是如法如量而制。如钟晨系为破生死长夜警昏眠也。如鼓暮鸣为觉无明暗衢,策冥昧也。伽蓝梵剎晨昏钟百八即事显里表以百八三昧智慧。声声唤醒百八愚痴也,凡寺院所设一一皆是足以表法,故概称法器也。
志愿出家者,发坚固心立弘誓愿为出离生死,而远离愦闹努力修沙门行,断亲去爱心中无罣无碍,不与世诤,所谓一钵四家饭孤身万里游,洒洒脱脱无得无失。若勤行修道出五欲欲恼之家,出累劫生死之家,安修梵行寂灭为乐。
(一)身心俱出家
(二)身形俱不出家
(三)心出家而身不出家
(四)身出家而心不
出家。心心贪念俗事,所谓光头俗汉者。总之,身心俱出家方是佛法兴盛之光,亦是修清净行者高僧大德,守道孤高自居,松柏其操,洁白其心是为守道清白具足圆满。无漏之善法,离烦恼之俗也,若吾人能一心持念弥陀不为妄想所杂染即是守清白净行者,梵行者断淫欲之法即清净行者。梵行者有三:①明悟欲心即是意不起贪瞋痴(三毒)。②洁净欲口即不说两舌、恶口、妄言、绮语。③不犯欲尘即身不行杀、盗、淫此三种行,名为出世第一法。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轮、大涅槃也。行即万行到大涅槃也,慈能与一切众生之乐,悲能拔一切众生之苦,总之生厌离生死之决心,成坚固志愿而向解脱道。对一切慈悲、道德的感化规范制裁两者统一,集体生活中共同的信念净善行为彼此和睦,如此是佛教戒律特色进而发扬伟大的作用。各种不同的根性而开示各种不同契理契机的法门,如道德规范、生活规定、僧团公约……等。
相关文章
-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十)
- 净土法门法师:还是破坏僧团,这个因果责任太大太大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
- 印光大师:温光熹妄想纷飞,老法师呵斥教诫
- 仁炟法师答:每月读完十遍《地藏经》,可不可以算十斋日读经?
-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
- 老法师为梦参长老撰写挽联:遍参知识,广弘圣教;分身尘刹,乘愿再来
- 净土法门法师:请问如何帮助一个一阐提、怨恚心、谤三宝、控制心极强,又不信因果轮回的家人?
- 欧阳竟无: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七编《论儒学书》覆蒙文通书
- 观音菩萨开示说:你想弘扬佛法唯有专念阿弥陀佛愿生极乐
- 宣化上人:对《楞严咒》的详细又重要之开示
- 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部分作品在线欣赏:究慧法师作品
- 韩焕忠:觉悟的求索与智慧的显现——评吴言生《禅宗哲学象征》
-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不空的事实真相
-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408)对我们来说,相信因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净土法门法师:懂得放低自己,才能拔高人生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知道因果,这个事情马上就化解了
- 荆三隆:变化品第七
-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佛陀心疼所有的众生,才宣说了佛法,如同我们心疼自己的孩子一样
- 惠空法师:净土念佛次第秘中秘
- 陈兵:维摩诘经讲解_陈兵《维摩诘所说经》讲解 观众生品第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