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序文《了凡四训》(及鉴定版附图)
圣贤之道。唯诚与明。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其操纵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须知诚之一字。乃圣凡同具。一如不二之真心。明之一字。乃存养省察。从凡至圣之达道。然在凡夫地。日用之间。万境交集。一不觉察。难免种种违理情想。瞥尔而生。此想既生。则真心遂受锢蔽。而凡所作为。咸失其中正矣。若不加一番切实功夫。克除净尽。则愈趋愈下。莫知底极。徒具作圣之心。永沦下愚之队。可不哀哉。作圣不难。在自明其明德。欲明其明德。须从格物致知下手。倘人欲之物。不能极力格除。则本有真知。决难彻底显现。欲令真知显现,当於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於心。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镜映现。但照前镜。不随镜转。妍媸自彼。於我何干。来不豫计。去不留恋。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政治。剿除令尽。如与贼军对敌。不但不使侵我封疆。尚须斩将搴旗。剿灭余党。其制军之法。必须严以自治。毋怠毋荒。克已复礼。主敬存诚。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加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与之相对。则军威远振。贼党寒心。惧罹灭种之极戮。冀沾安抚之洪恩。从兹相率投降。归顺至化。尽革先心。聿修厥德。将不出户。兵不血刃。举寇仇皆为赤子。即判逆悉作良民。上行下效。率土清宁。不动干戈。坐致太平矣。如上所说。则由格物而致知。由致知而克明明德。诚明一致。即凡成圣矣。其或根器陋劣。未能收效。当效赵阅道。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不敢告者。即不敢为。 袁了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独擅其权。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以期善日增而恶日减。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故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
印光法师-复化凡居士书
手书备悉。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非宿有净因,颇难生信。禅者以见性成佛自雄。讲者以宏扬教观自矜。不但不肯提倡,极力破斥者,居其多数。未法众生,不遇净土法门,纵能明心见性,深通教
观。谁能不断烦惑,了生脱死。光宿业深重,生甫六月,遂即病目。从此一百八十日,未一开眼。除食息外,昼夜长哭。迨好之后,尚能见天。入塾读书,深中韩欧程朱之毒,幸无诸公之才。否则当受生身陷狱之报。
后知彼非,因即出家。宗教门高,无力窥测。唯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二十年前,挂搭普陀法雨寺,住间寮。印光二字,绝不形诸纸笔,故得安乐无扰。民六年,已有二人将与友人书排印数千送人。次年徐蔚如印文钞,此后则日无暇晷矣。光只以净土法门为彼说,一任人谓我无知无识耳。 汝既读文钞,安士书,了凡四训等,以此自行化他,足可绰绰有馀。
祖戒禅师,(五祖寺名、师戒禅师为五祖寺住持、故称五祖戒、)于宋初名暄宇宙,门庭高峻,若龙门然,死后为苏东坡。(有事迹可证、)东坡以前世慧力,其文字见地,俱不平常,而复不拘小节,其守杭时,尚常邀妓自娱,可知戒师并初果尚未能证。何以故,以初果得道共戒,(自然而然)任运不会犯戒。若不出家,亦娶妻室。纵以杀身之威胁之,令犯邪淫,宁肯就死,决不肯犯。禅者若知此义,何敢藐视净土,高推禅宗。让愚夫愚妇,仗佛力以往生。自己甘处轮回,不愿出离乎。光说此者,恐汝不知所以然。被禅者所屈,而舍佛力以仗自力,致了生死于驴年。(尽未来际亦无驴年)一函遍复所附偈语,抬光过高,令光惭愧无似。今寄药方一纸,以白纸不能批,今附于此。 疟疾方,不拘其病一二年,或十余年,均一治即愈。 戒烟方,又可治肝胃气痛,虽数十年,亦一治即愈,但不可加烟。 痳疯膏,又名苍耳膏,若用大锅熬,须用
一四寸宽,半寸厚,七八尺长竹板,或木板。(短则人随板大动、太吃力、长则小动、不吃力、)下头去楞角,要与锅底合。不住气推铲锅底,以免锅底结焦,致药失性。小锅亦须用小板推铲,此系熬糖之法。因此
膏久熬,非如此必定锅底结焦,不可不知。北方此病少,南方及西洋各国皆有。各处医者,只能减轻,不能断根。此药能断根,故特详说熬法,以期有利无弊。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是知智慧德相,乃生佛所同,即性德也。有妄想执著,离妄想执著,则生佛迥异,即修德也。修德有顺有逆。顺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极而彻证,证而了无所得。逆性而修,愈修愈远,修极而永堕恶道,堕而了无所失。了此,则愚者可贤,贤者可愚,寿者可夭,夭者可寿。富贵贫贱,及与子孙之蕃衍灭绝,一一皆可自作主宰。则有凭据者亦可无凭据,无凭据者亦可有凭据。如山之高不可登,人不能由,不妨凿岩设砌,则绝顶亦可直到矣。古今人,不知随心造业,随心转业之义。多少大聪明大学问人,弄得前功尽弃,尚且遗害累劫。若不修德,即亲身做到富有天下,贵为天子,与夫位极人臣,声势赫弈之宰辅地位,有不即世而身戮门灭者哉。是亲得者皆无凭也。
袁了凡颇会此义,故一切所享者,皆非前因所定也,前因,俗所谓天。天定者胜人,谓前因之难转也。人定者亦可胜天,谓兢业修持,则前因不足恃。
是以现因为因,而消灭前因也。若恣意妄为,则反是。了此,则欲愚者贤,庸平者超拔,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与随时善教而已。(正)复永嘉某居士书六人生世间,寿夭穷通,皆由宿因所致。而有大善大恶者,则亦有转祸为福,转福为祸之种种不同。以故圣贤皆注意于修持,佛法亦注重于忏悔也。能忏悔往愆,聿修厥德。则一切受用,皆非宿业所感之旧矣。
宜详阅袁了凡立命篇,则可悉知。
岂但祸福随己转变,即凡圣亦随己转变。了此则当致力于作圣了生死一法。否则纵令大孝尊亲,极世间之孝养。富贵学问盖世,亦幻梦中所现之虚华幻相。至现过之后,又有何实迹可得哉。则凡功名也,儿女也,学问也,名誉也,究于生死分上,了不相干耳。(三编卷二复叶沚芬居士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