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春江:第八十三、质多罗居士的不必相信佛陀所说

时间 2024-10-04 11:03居士人物作者:博紫藤

第八十三、质多罗居士的不必相信佛陀所说

有一次,耆那教教主尼干若提子率领着他的沙门团,来到质多罗居士的家乡磨叉指陀山地区游化。尼干子知道质多罗居士是当地有影响力的富绅,就打算要吸收他成为自己的门徒。

质多罗居士知道了尼干子的意图,就主动去见他。

大家见了面,问讯寒暄后,尼干子问质多罗居士说:

「居士!对于沙门瞿昙所说:『有无寻无伺的禅定,有寻与伺的止息。』你相信吗?」

「大德!对这件事来说,我不必相信世尊所说。」

尼干子知道质多罗居士是在家佛弟子,听他这么回答,以为质多罗居士已经不再信服佛陀了,觉得是吸收这位地方富绅为弟子的机会来了,不禁以十分激赏的口气,傲然的神情,对着他在座的弟子们说:

「看!眼前这位质多罗居士,是多么的正直!多么的诚实!多么的开明不呆板保守啊!

居士!有人以为,如果能够止息寻、伺,就能以网子捕捉住吹过的风;以拳头阻断恒河水流,而我呢,则是在行、住、坐、卧中,能常常保持着智慧之见。」

「大德!您认为『信仰』应该在前面呢?还是『智慧』?『信仰』与『智慧』哪一个较为殊胜?」质多罗居士开始反问尼干子。

「居士!应先有『信仰』,然后才能生出『智慧』,但若两者相比,『智慧』应该较为殊胜。」

「我说,大德!只要我愿意,我随时可以离感官的欲乐,离所有的不善法,进入有寻有伺,感受因『离』而来的踊动之喜与温馨之乐,而安住于初禅;也可以进一步将寻伺平息下来,内心转而沈静与专注,并由这样专注的定力,引生踊动之喜与温馨之乐,无寻无伺而安住于第二禅;也可以再进一步止息喜而进入第三禅,安住于第三禅;也可以更进一步舍乐与苦进入第四禅,安住于第四禅。大德!我已经有这样的能力,哪还需要去『相信』任何一位沙门、婆罗门所说的:『无寻无伺的禅定;寻与伺的止息』呢?」质多罗居士终于更明确地说出他真正的意思了。

这时,尼干子才知道自己没弄清楚人家的意思,有被耍了的感觉,不禁生气地说:

「大家看看!这位质多罗居士,是多么不正直啊!多么不诚实!多么的虚伪啊!」

「大德!你刚刚不才赞美我正直与诚实的吗,怎么才一转眼,就又反过来说我不正直、不诚实呢?如果刚才说的是对的,现在说的就是错的,反之亦然。刚才你还说:你在行、住、坐、卧中,常常保持智慧之见的,怎么连这一点小事都弄不清楚?那就更不要提能知道,或者能做到那些超越常人能力的事了。

大德!如果我提一个问题问你,你有能力给予肯定的解说与回答吗?不只一个问题,甚至要对十个问题,都能一一给予肯定的解说与回答,你能吗?如果不能,又怎能想来这里引诱我当你的门徒呢?」

尼干子听了,无颜以对,赶紧收拾行囊,率徒众离开了。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五七四经》、《相应部第四一相应第八经》。

二、「无寻无伺的禅定」,就是指第二禅的境界。「寻、伺」,为玄奘法师的译法,早先鸠摩罗什大德译为「觉、观」,《杂阿含第五七四经》的原译,就作「觉、观」,《相应部第四一相应第八经》菩提比丘英译本作「thought and examination」。大体来说,「寻」是较大范围的心念注意区,「伺」是注意区内的专注核心(检查)点。

三、《杂阿含第五七四经》中,只提到质多罗居士能入第二禅,而《相应部第四一相应第八经》中,还说到质多罗居士也能入第三、四禅,但故事的核心是第二禅,质多罗居士已经亲证「无寻无伺」的第二禅定境界,是确定的。既然已经亲证了第二禅,所以,对第二禅「无寻无伺」的现象,就已经不再是「信、不信」层次的问题了,因此质多罗居士回答说,他「不必」「信」,《杂阿含第五七四经》原经文为「我不以信故来也」,虽然转了一个弯,但意思还是清楚的,只是尼干子一心想拉拢质多罗居士,已经预设了立场(也是一种「我执」),受自己期望的干扰,不能以无我的开放心胸聆听,自然听不出弦外之音,而无法会意了。

四、故事的结尾,《相应部第四一相应第八经》说是质多罗居士起身离开,而不是尼干子。个人以为,论败者离开的合理性较高,故采《杂阿含第五七四经》的说法。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