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千:大圆满对“如来藏”的看法
首先谈他们对如来藏的认识。说如来藏是一个空净而又光明的真心,是一个有体有作用的活泼之心。这个起作用的是什么?就是觉性的明分光明。光明是一种动力,心非动性,要靠光明中之风大来鼓动它,心才有活力,才起作用。若无光明的动力,心则停止活动,成为断空(《句义藏》11;《大圆胜慧》96,97)。真心就是佛性,众生皆有佛性,所以我们每个众生都有这样的一个真心。它的体、空净;性(相)、光明;用、大悲周遍。这正与内地禅宗所悟到的真性颇为一致,禅宗古德说开显了真实的知见,身心廓然,没有一切尘埃污染,孤迥迥的(体),光皎皎的(相),活泼泼的(用),洞然同于太虚。这就是心的体、相、用,就是心的本来面目。它的活动方式就是三分:空(体)而明(相)(有),明而现(用),现而空。三分是一体的三面,不可分割,而是一个整体。现的什么?现的就是轮涅万相。轮就是轮回,属秽相(染相);涅就是涅粲,属净相。这就是《华严经》所说的森罗万相。万象均是如幻而有,非是实有。
如来藏的心,其体是空而有光明,故如来藏心体有空、明二分。空分是真性,是心体,是不变的;明分(相)是光明,犹如明镜,有摄取和照显万相的性能,其所摄是客观万相,是假有,是不真实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摄取和照显?心的本性就是如此,空不离有嘛,要有才有力用。佛和众生之心都不能只有心空而无有有。若是没有光明现源和风大之有,心不能活动,不起作用,佛就不知做佛事,众生就不知做众生事,都变成为土木金石了(《大印》133,212)。所以空和有必须结合,一切才有生命活力。
一般显教只提如来藏的体、用二分,不提相分,即使提三分,对相分也无明确解释,这样他们的公式就成为空而现(显)了。空如何能现?既然说如来藏体空净、不变、无相,这样如何能照显千变万化的色相?故体不能照显出万相。那么是否这些万相是由用出来的?如圭峰大师说:体非一切,说体非凡非圣、非因非果、非善非恶等,然即体之用,而能造作种种,谓能凡能圣,现色相等(《禅法》134),也说是用能现种种。用是个动作,本身不是色相,也不能产生色相,不能把万相照显出来。色相是所现之物,是用的宾语,相和用是两回事,故用不能照显出万相。因此体用之间还需另外一个东西作为照显万相的根据,这根据就是所谓的现源。这现源是什么?不知道,因此悬而未决。
藏密大圆满提出这现源就是本性光明的性能(光能),也就是如来藏三分之一的相分。它有五光,能照显色相,能摄持万相并把万相显明出来。故如来藏之体不只有空的一分,而且有另一分能把万相显明出来即起现源作用的明分,这样体就有空明二分。空分属心,明分属色(风);空分属空,明分即光明,光明为地水火风空五大精微之五光,为色法,风和色都是属有,故色心、风心皆是空有一体的。在体中时现源则是潜隐之光明,并无色相,称为深明微细之现源,住于体空法身之中,称为童子瓶身(《句义藏》8,,11,128)。所以法身中有现源(《句义藏》),就是心要活,才能从空到有。正由于有这现源(光能),才能把空和有的两个问题、染和净的两个世间以及佛和众生两个种性都联系起来,都才起作用(《句义藏》9,13)。不然佛只有法身空净,没有相用,没有成就色身的风和色(风和色指的是光能),则成为断空,不起作用,岂不是众生世界都断灭了么?所以空不离有,这是在密乘无上部中特别指出的心要之义。应该改变过去把法身只是空净的看法,把法身看成是清静无为、静止不动的心是很片面的。况且法身也不是呆如木石之顽空,它是有灵明妙觉和智慧的,空指的就是它空无有相、空无有物,它是真空而有妙有之觉性(《大圆胜慧》71),它是活的。所以它有百千万亿的妙用而不是僵硬如铁板一样。这灵明妙觉和本性光明就是佛性之体、相、用,就是佛性的总面貌。
上面谈轮涅万相只是如来藏的用所照显出来的形象。至于万相是客观假有,由它们摄取过来而显现出去的,不是如来藏所生的。那么这些万相又是从何而来的?佛说诸法因缘生,万相是由众生各自的业力因缘所生,因缘各有不同,因此所生之相就多了起来,故名万相。万相总分为轮涅万相。轮回染相是由众生业习因缘所生;涅粲净相中的三身种子是如来藏本具,又由佛的智慧功德因缘培积滋长而生。总之万相是由因缘生的,不是由一个创世主统一创造出来的,所以佛教根本否认什么神我、梵我之说。
有了光明现源就把如来藏的体用都联系起来了(《句义藏》9)。不然只一个空性法身,哪里还有什么万相?更不能把显明的万相现于众生之前。若只有法身枯空,则无光皎皎之相,也无活泼泼之用,一切都归于空无,如来藏也成为断空了。所以如来藏必定有体能觉知、有相能朗照、有用能外放,三分是紧密联系着的,也是不可分离的,这样才是如来藏活生生的全貌。以上谈的是如来藏总的情况。
其次分别阐述如来藏的体、相、用三分。
①体。如来藏的一体有空明二面的合一体,空分指它空无有相、无生灭、无为、不造作、无一切无明烦恼的垢污,故说本净;明分指它又不是什么都空,它本身还有性能,就是本性的光明现源,即自身的光能,这是本体固有的,称为元成,亦即是天然成就的,是空不了的。有它就能从空到明现,这样空也不成为孤空了,空而能现,故空也有作用。不过它在体时是潜在的现源,无有光相,仅体空之中有能显万象的潜能而已,称为深明之现源(光能)。
故体空是空无一物。有说此空为真空,或说为真空中有妙色,所说的就是指的这个光明现源(光能)。此光明现源属于色法,心空属于心法,在如来藏心体之内有本性光明才能显明万相,才起作用,故说如来藏为轮涅万相所依之本(《虚幻休息》2)。如来藏空而有觉为空分,称为本净;明由空现有,称为元成。本净元成实为同一之体(《句义藏》7)。空明二分是天然本性(《句义藏》7,8,9,128)。故说如来藏之体是空明二面统一体,也是空不离有的实相。
②相。相指的是如来藏的光明现源(本身光能),光明是如来藏的本性,觉性从本即光明(《句义藏》97,107)。光明能照显色相,是觉性之明分。光明有五光,为五大种之精微(光能),能照显万法,如镜照影,五光妙色能现佛之三身五智圣妙德相,也能现众生之三途六道种种染相。这都是如来藏本身的性能(光能),没有这个光能照显是现不出来的。万法指在外一切事物之现象、在内一切心识之活动,都是由如来藏本身的性能光明(光能)显现出来的。这显现出来的有是因缘生法,是假有、不实在的,是由明分光能而来的幻影,但这是光明的法性,是本性就要现,而且明现不灭,也无法阻止。
有相就有显现的存在,那么显现是什么?就是万法。有又是如何显现出来的?是从何而来的?光明有二智:一是摄取智,由此智力把外在的色相摄取过来,藏于体中;二是照显智,用时能将无相现源(即潜藏的现源)明显其性相,不相紊杂,使无相成为有相(色),然后又由大悲妙用将其明现于外,使一切有情世间皆能得见。觉性本光极明亮,空生一切多希有(《句义藏》14)。万相就是由光明的摄取和照显二力而现出来的。万相是因缘生法,是假有不实的;光明是如来藏之相大,是本性,是真实有,它位于此藏体用之间,所起的联系作用非常之大。
万相是所现,是客观存在,称为外境。宁玛派承认有外境,说除自心的显现外,客观上有其他世界和众生。万相也是由光明摄取过来的(《宁提》88),《坛经》说为自性能含万法。万相是有,亦即存在,但无自性,非是实有,光明摄取的仅是明现之空色,说空色指其无实体性,光明能摄取的也仅是客观影像,不能摄其实质。小乘说色法是微尘所积,承认微尘实有。大圆满仅承认客观上有空色的存在。
光明(光能)是色元,能摄取和照显外色。同时光明是一种动力,它能推动内心活动,这非常重要。因为心是抽象的精神,不能独立存在,也不能自己活动,要依风的推动;还要依存在色身之中。所以风和色是心的最大依托之处。如吾人有心,若无有身(色),则无所依处,亦无活动场所。心是无形无相,不可把捉,若无有身(物),则飘忽散失,不但心的活动不可了知,色身也成为枯木槁灰了。中阴经说人死后身的蕴聚散了,此刻急于想另觅生处而去投生,就是心要求有个依托之处。成佛也是如此,证了法身(心)还要起报化身,要广作法事,这也证明心是不离色的。因为人若只是一个空洞之心,则一切法皆成断灭,心即全无作用,而且心亦不能独存。故空必有有(色),空不离有。
这有是什么?就是色元和现源。所以佛不能只有法身的空,还须要有光明现源的有,这样才能证得佛的三身德相,故三身种子早在如来藏中就已具有。体空分为法身,性明分为报身,用现分为化身。三身现源为三妙色,即潜在的妙光而无形相,称为妙色,法身为空妙色,报身为明妙色,化身为觉性妙色,三妙色就是光明所现。所以证了法身,一定要起二色身,就是因为有此光明现源才能普作宏法利生之事。此现源也能现轮回六道染相。总之从空到有,从净到染,从外到内,一切现象都是光明现源在起联系作用,都是由光明显现出来的,若无光明,则这些染净内外之相皆无法显现出来,所以空不离有。
光明何以能现染净二相?
元始最初,光明本性尚无光相,光明隐藏体中,称为童子瓶身。可见最初心体就不是单纯的空性,除空而外应有其它的存在,此存在则为光明五大种之风大。由于智风吹动,初露光相,名为童子瓶身破裂,这时心性超出本位,出现元成入门,才有染净之世界的显现(《句义藏》45)。智风初动时显现为根元显现,现佛的三身五智种种德相,称为空性中的妙色(《句义藏》45)。根元显现是本有光明;本无迷悟。由于业风鼓动,光明受蒙蔽,真心迷成妄心(即阿赖耶识心),此时则能所分离,随无明实执之力产生虚妄分别。所谓风动起念,念久则积念成相,久久遂形成虚妄的轮回世间。虚妄世间之产生完全是由业风使光明受障而造成的(《句义藏》28)。这风是光明五大种之一,还不能抛了,因为风心是天然结合在一体的。风既是心的动力,也是生命的活力。它在人体中称为气息。气息与心关系极为密切,吾人能有思维活动是由心动,心动是由气之鼓动而来的。又气停止了,心也停止活动;气是人的生命,气断了,心脏也停摆了。气与心不可分离,心空不离气有。气(风)与心是天然生就的,这是法性的本然,故也是空不离有。
由此可见染净两个世间全由风大鼓动光明而成。佛和众生都有风,它是与心俱生的。不过风有智风(觉明风)和业风(无明风)二种。佛是智风,其力成清净世界;众生是业风,其力成染污世界。但无论染净皆是光明所现,其所现相虽是虚妄,虽是如幻,然皆由执着而起,去了执着后,既同出于光明,则无胜劣,故不能着相取相、自找束缚,不得解脱。只有认识它,能自作主而不随它走,则可放任不管。光明离于垢污后,即恢复本然。它是自心的本性,本性不变,它也是不变的。故认识光明最为紧要!
光明的明分也是明现不灭的。从真到妄,从妄返真,这些形相都是由光明照显出来的,若无光明这个舞台,则诸色相也无表现之处,一切显现不离自己明分光明之体性(《灌顶讲义》78),所以说光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光明因无明干扰障蔽很深,我们见不到,我们能见的只是它所现的显现,因此对于这些显现,我们应注意不要受它们的欺骗,不要抓着它们不放,它们是自性光明所现,同时自心本明,是能照能知的,故一照即了。众生就是把轮回幻现执以为实,抓得太紧,不肯舍离,走无明老路,才酿成了一场永不休止的大幻变游戏。
③用,即现分,能现出轮涅万相。此种显现有无量功德,就如显现佛的三身五智种种德相,能使众生一见即生欢喜心,并策励其趋进无上正道求得解脱。又说现分为大悲周遍,此指佛的悲心遍于一切众生,悲心与众生普遍联系,这正是佛的智用。佛若无智则等同木石(《句义藏》11),故法身空有两种智:一如所有智,了悟一切诸法真性,证得法身,这就是大智(空分);二尽所有智,遍知一切世间众生,发大菩提心,欲救度一切众生,与众生紧密联系,这就是大悲(明分)。佛就是智悲双运者(《句义藏》11)。
由于动了悲心,观照到无边世界中的无余众生,众生因为无明迷执轮回,不思出离,饱受苦难,故佛欲行救度。本来佛已悟真性,知诸法如幻,已获解脱,已证法身,但这仅是自利,因广大众生尚处轮回,尚不觉悟,为利他故,要广度众生,遂现二种如幻色身,广作如幻化导的佛事,度如幻之众生,出如幻之轮回,得如幻之解脱,这正是智悲双运的神通妙用。如此二利成就,方证圆满正觉。若成佛只守法身空寂,这与阿罗汉有何分别,故佛是大智大悲者。这种智悲正是佛性的体现,成佛就是还原本有佛性,若无智悲,岂能成佛。
所以成佛不能只守空净,要有大悲,要普度众生。因为法身空净也只是自悟,是个人之空,尚有无边无量之众生还未觉悟,所以还有无边无量之有的存在,不能以为一空则一切皆空,这是使一切世界和众生都成为断灭之空,非是真空。无有众生和世界,大悲周遍又遍于何处?救度的对象又在哪里?弘法度生岂不都成了空话。假使没有这些深明现源之细分(光能),则法身成为断灭,犹如虚空(《句义藏》204)。
若无光明现源,只有法身空净,无有报化,无有众生,则佛无智慧、无功德、无菩提,亦无深广如海之佛法(《句义藏》11)。应知法身空净之中,已圆满具足智悲二分,自然现于有情之前(《句义藏》204)。这是法性(光能),是不可阻止的。
所以说如来藏之体是不变的;它的相是光皎皎的,这皎皎之光就是要常照世间;它的用是活泼泼的,这活泼泼的用就是要随缘济度众生。如来藏的三分是一个整体,不可分离。如来藏之体空无一法,它的性能光明,又能明现万法,所以体空而用有。如来藏的本性就是如此,不可改变,故在众生是这样,成佛也是这样。又说如来藏是体空而又明现不灭。空是体,明是用。体一可以用万,万又可收而为一。体用是个整体,也是不可分离的,故说空不离有。
最后总结几句。关于空有问题:空是真性,是永恒不变的,是求解脱者应当求悟的真实性。有是因缘生法,是无自性、不真实的,虽有如幻显现,但求解脱者应当彻底了解它,不受它的幻相迷惑,要认识它、掌握它,但不能舍弃它,因为空有二分均是出自真性。体是空,性是有,有这光明现源(光能),你怎么能避免它、抛弃它,抛也是抛不掉的。大圆满说,只有清除业习、净化光明,使假有的尘色(世间相)转为妙色,光明即成为受用了(《大圆胜慧》121,124)。大圆满又说:一般所说的空性,仅是思量之空性,客观上并无空性的存在。因为空性不是单纯的存在,若只讲空性,则未悟到胜义本性之空,觉性本身有空明二分,如此方可以说见到了胜义界之真实(《虚幻休息》17,6061)。故空有二分、色心二分、风心二分都是不可分离的。
空有问题可能是长时间存在的问题。佛证法身,法身住不动法界,已住无相真空。因为佛有大悲宏愿:即此境中又起现色身,作利他事,导引众生向上,直至轮回未空之间,任运成就二利(《句义藏》200,211)。起现色身则又是从空转有。世界之广、众生之多,要完全度脱众生,不留一个,轮回才可以空尽,这是多么久远之事啊!那么染净两个世间也要长远地联系着,而作为这种联系的现源光明,也是要久久地明现着(《句义藏》14)。所以大圆满说:如来藏的体是永恒不变的,这是空;它的相,是明分不灭的;它的用,是现门不灭的,这又是有。故空和有也要长远存在,这就是如来藏法性的必然性。
佛已彻悟真性,有大智慧、得大自在,佛于空有、体用已得自主,它可以收有为空,即收用归体,归于空明本净之大空,毫不动摇;也可以从空起有,即从体起用,大化流行,妙用无穷,这样假有就转为妙有,妄用成为智用了。可是这也不是使空有绝对分离。那么这些问题到何时结果?《楞伽经》说如来藏无有生灭,那么它的体空、相用有,这空有二分也是长久存在的。如何存在?禅宗讲,有人认为涅槃结果是死、是断、是空,六祖大师曾对此进行驳斥。大师说:无上大涅槃(空),圆明常寂照(有),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坛经》69),即是说涅槃结果不是断空,而是常照。大圆满说:把自性喻如虚空,只说它无所不遍、广阔无垠(空),但佛性还有虚空所没有的特质就是永远觉醒和灿烂光明,而且明现不灭(有)(《句义藏》211;《空性教授》108;《生死无惧》10,125,184),即是说自性并非空无,而是有永远觉醒和光明。我佛最初说法,是根据世间现象,是生灭法,它的规律就是苦、空、无我、不净(空)。最后讲《涅槃经》时,是根据大乘根器说成佛的四果德,即说常、乐、我、净(有)。这样,存在的结果不是绝对的虚无之空,而是空而又有明(有)的佛性(《句义藏》710,103)。如来藏含藏一切功能,岂能是空空如也,故它是空有本来双融不二、坚固不变的空明之本性(《心髓》106)。
从以上观点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宁玛派最高的观点是什么,那就是用如来藏的体、相、用三分,把那些空明、色心、空有、染净、真妄、体用等等对应的东西均统一在空明不二的一心之中,成为圆满无缺之真心,所谓一切现成、无修无治,这就是他们的最高的观点,也就是大圆满之见。
附注:本表系完全依照藏佛典《大圆满》的观点绘制的。其中有些地方也采用与《大圆满》观点相符顺之汉佛典,如楞严、华严、禅宗、起信论等所用之法语,来证明汉藏佛典对如来藏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惟独《大圆满》对如来藏之三分,特别重视相分本性光明,认为光明能沟通如来藏的体用,以之为道,则可速获成就。这样就形成了光明的大圆满法门。
相关文章
- 刘立千:《米拉日巴传》
- 徐恒志: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四、念佛大圆满
- 星云大师:佛教对因果的看法05
- 正如法师:《佛遗教经讲解》佛教对饮食的看法
- 实用佛教:第十八课、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 星云大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二)
- 星云法师:佛教对轮回的看法
- 达真堪布-是否要闭关才能证得大圆满的境界?
- 星云法师: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
- 星云法师:佛教对环保的问题的看法
- 星云法师:佛教对「民间信仰」的看法
- 星云法师:佛教对「修行问题」的看法
- 星云法师:佛教对因缘的看法
- 星云法师:佛教对自杀和道德的看法
- 星云法师:佛教对「安乐死」的看法
- 星云法师:佛教对「人生命运」的看法
- 星云法师:佛教对[身心疾病]的看法
- 星云法师:佛教对时空的看法
- 星云法师:佛教对知见的看法
- 达真堪布:大圆满的即身成佛是因地佛,还是果地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