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万物此时最清明,行孝养生宜食素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三月天的春意是朦胧的,是初睡醒的模样,四月清明至,春意猛的透亮起来。
《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古人对“清明”的解释是——清淡明智。清明借的一丝春风和一缕阳光,不沾染冬的寒和夏的闷,确是让人洁而明。
此时的春最为明朗,而人和动物最为清醒,清眀风过,将春日慵懒一扫而过,春天的朦胧之意也慢慢吹散。
01
清明又称寒食节,古人在这一天禁火冷食、祭扫坟墓。
清明食素,也是我们追思怀远、忆恩报恩的方便方法。
春天是生发养育的季节,俗话说:
“春来不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春来不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春来不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春来不杀春之生,伤母连子悲同意。”
死生相连,素食护生,回向故者,逝去的亲人一定会因我们的善行,得到真实的利益,我们自身也将因为这份自律与慈悲,得到安乐与利益。
根据儒家的孝道,在清明这一天,我们要素食布衣,以表孝道。
其实,素食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在中国自古有之。儒家有 “居丧蔬食 ”的规定, 蔬食作为一种国家礼制 ,一直与孝道有紧密联系。
儒家思想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礼制,在儒家礼制中丧礼是重要的一种。在《礼记》中,对于居丧期间的礼仪有着详细的规定,其中一项就是居丧期间应该蔬食。
《礼记· 丧大记》有云:“君之丧,子、大夫、公子、众士皆三日不食。子、大夫、公子食粥,纳财,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食之无算;士疏食水饮,食之无算;夫人世妇诸妻皆疏食水饮,食之无算。大夫之丧,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众士疏食水饮;妻妾疏食水饮。”
“素食布衣,以表孝道”。千百年来,我们选择了在这一天与先祖进行心灵对话,用一种朴素而虔诚的行动,来表达内心深处的追忆。
清明食素,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对身的放下、对心的注视。放生护生,是积善修德、广利有情的有效办法,更是践行孝道,仁民爱物的高尚品德和情操,从朴素饮食对身体的养育和影响中,激发出我们对先灵的敬畏和尊崇。
清新怡然的素食,在这个四月天里,是伴春飞翔的一点灵动,是饱含神圣与庄严的传承。
02
这个时节,大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天清地明,故称清明。清明在冬至后第108天,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这一天,是有很深的含义。
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配合着清新无比的阳气,饮食的要点就是一个字:清。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的三个月适宜吃素,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身体的阳气生发,把冬天积攒的垃圾往外排出去。因此很多人春天容易生病,一些慢性病的症状容易加重,传染性疾病也是高发时期。
饮食的“清”,对这些积滞的疾病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而选择吃素,正是身体的“清”,能让病邪排出通道畅通,就算一时症状明显些,也会好得很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正悄悄地发生变化,素食已经不再是宗教信仰者的"专利",许多非宗教信仰者出于健康、环境保护及人道方面的考虑,也奉行素食。
如果有一种饮食方式,即可让人身心健康、精神爽朗,并且还有利于自然和谐平衡的,那就是素食。
近年“素食主义”正在悄然兴起,食素如同回归自然般的美好,为追求健康养生的人所喜爱。素食是人类理性的回归,人们不再满足于口腹之欲,而是正确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让身心和谐健康,让精神更愉快。
素食,给人带来一种平静、慈悲、祥和的人生态度,而肉食的人情绪多半起伏较大。绝大多数的疾病其实是起源于心病,如果一个人负面情绪过多,会在身体细胞中产生毒素,容易导致各种慢性疾病。
反之,平静、安详、满足、欢喜、慈悲的正面情绪,却能刺激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快速排除废物,充分吸取营养,因而产生精力、活力,常保青春健康,这就是素食者较肉食者显年轻和长寿的原因。
03
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盘点各地清明都有哪些食素习俗?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闽东一带,畲汉杂居,人民历代友好相处,婚嫁频繁,遂使食“乌稔饭”也成了闽东各地各民族共同拥有的清明食俗。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菠菠粿也叫“清明粿”。
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更新于:2021-04-04 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