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入门须知:佛教中的“嗔”是什么意思?

时间 2023-06-26 13:47入门须知作者:墨家小石

嗔是怒、生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又作嗔怒、嗔恚等。

《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

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要心怀慈悲和智慧,因为对方正在受烦恼的煎熬。要内心充满慈悲,把他当作你亲爱的兄弟,在打坐时,专注在慈悲的感受上。要散发慈悲心于整个世界,唯有慈悲才能化解嗔恨。

更新于:2023-06-26 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