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第三集)

时间 2023-07-26 09:11入门知识作者:幻月迷花

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第三集)

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今天早晨我们的师父上人要带贵宾到汤池中心去参观,因此早上的课程师父让末学来代一下,还是来探讨「华严科学宇宙观」。今天下午的课程就移到上午来上,下午做一个回放。我们上一次讲到《华严经》里面跟现代的宇宙学所发现的、所研究出来的成果,有很多相吻合的地方,我们已经分享了五个方面,今天我们从第六方面来看。这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宇宙里面到底有没有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到底是什么?现在科学家所能发现的最微细的粒子是原子核里头含有的粒子以及电子。我们都知道物质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原子有原子核和电子,电子是围绕着原子核来周转的,原子核里面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的,所以夸克和电子在现代来讲是我们科学界所能发现的最微小的粒子。

但是它能不能够算是宇宙中的基本粒子?所谓基本粒子就是它已经不可以再分了,它是最小的物质。这些基本粒子就好比英文里面的字母一样,字母构成这些词汇,由词汇构成句子,由句子构成段落,由段落构成文章,所以一大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它的基本单位就是字母,基本粒子就是这么一个概念。现在已知的基本粒子里头,所谓基本粒子是我们现阶段所能发现到的最小的粒子,这些粒子不仅仅包括夸克和电子两种,实际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多达数百种的粒子,每一个所谓的基本粒子都有它的反粒子。这些基本粒子分为三个大类,一般称为叫族,有轻子族,这里包括电子和中微子;也有夸克族,夸克族包括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异夸克、顶夸克、底夸克这六种夸克,以及它们各自的反夸克;还有一种是媒介粒子族,就包括光子和胶子。这些都属于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物质单位。

除了夸克和电子这两种粒子以外,大部分的基本粒子都无法组成更大的物质结构,譬如说光子,光子没有办法再合成一样东西;又譬如说中微子,中微子总是在宇宙当中独来独往,它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相互的作用。我们现在来看能够组成物质的这些基本粒子,就是夸克和电子。电子的运动我们现在比较熟悉,它是围绕着原子核来进行周转,就像地球围着太阳在转,月亮围着地球转这么样子。但是这些地球也好,月亮也好,它都有自转,就是它不仅围绕着更大的星体做公转,它还有自转。电子它能够围着原子核做转动,它们自己会不会自转?按照道理来说,如果电子是最小的粒子的话,它是不能够自转的。为什么?因为最小的粒子属于一个点粒子,也就是说它只是一点而已,它没有真正的体积,它的所谓自转必须要自己有一个固定的中心点,像一个圆心,它才能够有圆周运动。所以按理来说,电子如果是基本粒子的话不应该有自转,但是科学家们证实电子仍然能够像地球、月亮那样它有自转,这种自转的运动它属于电子自身固有的性质,科学家们称这种运动叫做内禀自旋,而且科学家们发现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有跟电子相同的这种自旋运动。这会引发我们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证明电子还有其它的基本粒子,我们现在人类所发现的并不是宇宙最小的物质单位,里头还有东西,下面还可以再分。

科学家们又提出一些问题,像这些基本粒子,它们之间在宇宙中是怎么样子相互联系的?如果它们之间都是各自独立而没有联系,整个宇宙它就不可能形成比较大的物质,它只是像一大锅汤,里头乱七八糟的堆着这些基本粒子而已。但是这些基本粒子它居然能够组成物质,它们能够合成,它们之间肯定有一种力量把它们牵引起来、或者相互排斥,使到它们能够整齐有序的合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宇宙。这些联系各种不同基本粒子的力量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们总结出有四种力量,这四种力量包括:第一是引力,第二是电磁力,第三是强力,第四是弱力。整个宇宙之间的所有的物质,小至原子,大至星球、天体,乃至星云系,这些不外乎是这四种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那么我们要问,这四种力的来源是什么?科学家们进一步去探讨。首先我们来看引力,引力就是两种东西相互吸引,如果是两个有质量的物体,它们之间就会存在着引力,所谓质量愈大,引力就愈大。这一点不用现代科学家,在过去,所谓古典的物理学里头都已经发现了,在牛顿这个时代,他们已经明了这个原因。电磁力产生于粒子的电荷,电荷一般就是正电和负电,正、负电的两个粒子它们互相的吸引,如果是同一个电荷的,所谓同性就相斥,互相的排斥。如果是不带电荷的粒子,它就不存在这些电磁力的影响,它不会感受排斥和吸引。至于强力,强力主要是把夸克结合在一起的那种力,夸克是形成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这种力通常也叫做核力,原子核里头的力。弱力它是改变粒子,但是却不对粒子产生推和拉的这种效应,譬如说科学家现在能够研制出来的所谓核聚变、核裂变,这两种过程就是因为弱力来支配的。

这四种力,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它们的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可以说是完全控制了我们的宇宙。现在这四种作用力我们要怎么样解释?现在物理学这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个基础上所建立的,所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大理论可以说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可是在解释这四种基本力的时候,这两大理论就产生了矛盾。我们首先来看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如何解释引力的,引力是来源于物体质量,有质量的物体它们能够互相吸引,所谓质量愈大,引力就愈大。那我们会问,为什么有质量的物体它能够产生引力?如果在一个微观世界里面,譬如说两个石头,两个石头它的质量是很小的,它们之间产生的引力几乎是等于零。只有是很大的天体,像太阳、地球、月亮,这么样的宏观世界里的物体,它们才会有明显的引力作用。

爱因斯坦是怎么解释呢?他说,因为我们的空间本身是有形状的。他的理念跟佛法里讲的有些相似,佛法里说虚空它也是有,不是虚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不是,虚空本身也是一种有,在唯识学上讲,这是相分,它是有相的。所以爱因斯坦说空间本身是有形状的,如果没有物体的时候,空间应该是很平滑,平直光滑。突然有一个大质量的物体闯入了这块空间的时候,空间就会产生变形,可能会那一段会凹陷。就譬如说一张床单,两边一拽,拉得平平的,假如放一个皮球下去,你就会看到床单就弯下去,所以床单就好比是这个空间,当一个星球滚到了这个空间里头,它的空间就会变形,这么一变形就形成一道沟谷,于是这就产生了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引力作用。所以当我们在微观世界里观察,譬如说两块石头,它们在这个空间里,对整个大的空间来说产生的变形会很小,几乎没办法观测出来,所以它的互相之间的引力几乎等于零。可是如果是一个大的天体,像一个太阳,这边是个太阳,这边是个地球,滚到了太阳系的空间里头的时候,它们之间就由于空间的变形、挤压就产生了作用力,我们就称它为引力。其实它们之间不是互相吸引,是空间的反弹,所以引力是来自于几何变形,这是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来解释的。

这么一解释大家也都很明了,也很简单,容易理解,解释得也很完美了。但是广义相对论这种几何形变的解释,没办法解释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因为什么?电磁力、强力和弱力主要是存在于微观世界里面,像电子、夸克这些很小的基本粒子,而在这么小的粒子所存在的微观空间里面,空间它不是平滑的,不像爱因斯坦想象的那种,太空好像是个平直的床单,不是的。在微观世界里面它是很不平滑,而且这些无数的粒子在空间里面会到处乱窜,永不停息的在剧烈的运动。因此在光滑的空间这种几何形变的概念,就没有办法用来解释微观世界里面的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因为科学家们的理论都是建立在意识心基础上,所以总是有不圆满。不像佛,佛的智慧是什么?是观照、照见,他不是用比量。比量是科学家用的,所谓逻辑推理、想象,这样永远没有办法见到真相;而佛是用现量,所看见的是现量的境界,所以直截了当就看到了真相。我们先来看科学家们是怎么样子进行逻辑推理,一步步的将这个理论进行演变,来诠释宇宙基本粒子。然后我们再来看佛经,看《华严经》里的阐述,那时候我们才拍案叫绝,《华严经》确实是高明!

我们来看,既然广义相对论所说的几何形变的概念不能够诠释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只能诠释引力,爱因斯坦又发明了量子理论,量子力学,这是专门解释微观世界里的基本粒子。在这个量子理论当中,宇宙所有的物质最终是由几百种不同的基本粒子组成的,由于它们的质量非常的小,几乎等于零,所以这些粒子的运动轨迹是没有办法去测量的,捉摸不定,没有什么规律。在这里,力就由粒子的交换而得来,譬如说电磁力怎么来的?电磁力是两个带电的粒子相互之间以光子做为媒介来互相传递的,所以光子就好像这中间的一道媒介体,正如像两个人他们一起走路,然后互相对着来扔皮球,你扔给我一个皮球,我扔给你一个皮球,当我把皮球扔出去给对方的时候,那肯定这个力对我本身也会有一个反作用;当那个人接过这个皮球的时候,他肯定有一股力也对他有个作用。我们想象这两个人变成了微观世界里的两个小粒子,他们之间的皮球是光子,所以他们互相的传光子,于是就产生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就属于电磁力。其它的两种,像强力和弱力相互作用也是基本跟这个相彷佛,这就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确实能够圆满的解释这后面三种基本力的原因,但是它又没有办法解释引力的原因,因为什么?在因空间弯曲所导致的引力,没有办法通过粒子交换而得来。因为在微观世界里面的粒子,质量是很小很小的,而且是杂乱无章的在运动,那它们怎么能够在这么微细的空间里头产生空间变形而导致引力?

所以广义相对论又解释不通电磁力、强力和弱力。所以现在就问题来了,广义相对论只能解释宏观世界里的引力;量子理论只能解释微观世界里的那三种力,两个不能统一,圆融不起来。那大家就觉得很不解,既然我们所处的是同一个宇宙,为什么宏观的层面和微观的层面竟然这样的互相隔离,由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如何进行协调?物理学家们也一直在尝试,可是这几十年来很多尝试都失败了,一直到最后有一种叫弦理论产生。弦理论英文叫StringTheory,这个理论能够很圆满的解释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两种层面的这四种力,而且能把基本粒子,最小的基本粒子是什么,这个答案也提供出来。因此被科学界称为是最有权威的描述宇宙现象的理论,也是最有希望解答物理学中一切难题的理论。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Schwarz教授和法国的物理学家Scherk,他们是在一九七四年提出来的。

我们来看看弦理论是怎么样解释我们的宇宙的。弦理论跟佛经、《华严经》所描述的宇宙现象就很相似了。弦理论是这样认为的,它说每一个基本粒子的内部,不管是夸克也好,或者是中微子也好、电子也好,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再细分它,但是它们的内部还是有一个结构,这个结构是什么?就是都有一根很细很细的线在振动,这个线就好像琴弦一样,在不停的在弹奏,弦在被拨动的时候它就在那里振。这个线也好、弦也好,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存在的,因为我们所观测到的基本粒子、电子、中微子、夸克等等,它们已经是最小的物质,那它们里面怎么可能还有一个实体的线或者弦?是用这个来比喻它们的内部是只有振动而已。我们每个人都看过人弹吉他,弹奏吉他的时候,弹一下就出一个音,当你用不同的手法来弹这个吉他的时候,它出的音律都不一样,所以整个音乐会的演奏,如果是吉他演奏的话,你会听到一场非常美妙的音乐,这可是同一个吉他,同一种弦的运动而产生的。所以他用这个比喻来说明,我们整个大宇宙不同的微粒子,它们的产生就是靠这种像弦一样的振动,它们的性质,粒子不同的性质,譬如说带正电的,或带负电的,或者是不带电的,或者是产生的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都是由于弦的不同振动来决定的。譬如说电子它是由某一种振动产生,夸克又是由不同的另一种方式的振动产生的。弦的振动和粒子质量的关系也很容易理解,就是弦的振动愈剧烈,粒子的能量就愈大,它的质量也就愈大;振动得愈轻柔,当然它的能量和质量就愈小。所以这个弦振动的理论可以解释全部宇宙这些基本粒子状态、性质和运动规律,甚至它能解释爱因斯坦所提出的广义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之间的矛盾。它说广义相对论里面所产生的引力,和量子力学里所说的电磁力、强力、弱力,统统都是弦的不同振动、不同组合而产生的。

所以总括来说,根据弦理论,宇宙根本不存在有粒子,没有物质,只有什么?只有弦在空间中的振动。每一个粒子都是由一根弦组成的,这弦里面也有不同的弦,有开弦、有闭弦。开弦就是像一个线段,闭弦它们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圈,不同种类的弦振动,产生了这些粒子,而粒子又互相组合产生了物质,物质结合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太阳、月亮、地球、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广袤的宇宙。所以这个宇宙就像一支伟大的交响乐曲,不同的弦在不同的振动就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种现象。这个理论确实能够把我们所观测的现象,没有办法解开的难题都能够圆满的解决了。所以根本就没有粒子,根本就没有物质的存在,整个宇宙只有振动而已,这就是弦理论的核心。

这种结论跟佛经里讲的真的是异曲同工,你看佛经里讲「万法皆空」,《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不是虚妄?整个宇宙万事万物它只有振动,没有实体,没有物质,没有我们的地球,也没有我们这个身体,你所爱的人,你所恨的人,他没有。只有什么?只有弦在振动,它只是弦振动的一种组合,所以佛经里讲得太妙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所能见能闻的、能知觉的、能观察的,统统是虚妄的相,没有真实。

那我们会问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个弦振动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振动?科学家他们没办法探究到这么深的问题,只能用一个名词叫弦,弦是比喻在振动。到底什么东西在振动?我们就想起唐朝时代六祖惠能大师到了广州,在光孝寺听印宗法师讲经,座下有两个人在辩论,看到了院子里旗杆上面挂着个幡,风正吹着幡在动,两个人在辩,一个人说幡在动,一个说不是,是风在动。结果两个人一个说幡动,一个说风动,争执不下。六祖惠能大师在旁边,当时他还没出家,就跟他们两人说:你们不用争了,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原来弦理论所说的弦的振动是什么动?仁者心动,这就把宇宙的本源给我们说出来了。难得科学家已经探索到,快到这个边缘了,再进一步就能看到本源,原来他所说的弦这个振动就是我们的妄心在动,如果我们心不动,这个现象就没有,真的是像永嘉大师开悟以后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就说明他是迷的时候,迷的时候心会动,起心动念就现出境界出来。你看到有六道轮回,你看到有大千世界,看到有宇宙万物,怎么来的?心动了。觉悟了以后心就不动,不动的时候境界全部消失,所以空空无大千,宇宙就没有了。所以弦理论给我们很深的启示,宇宙原来就是振动而来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宇宙。

这个动总有这一念,最初这一念在动,最初这一念一动的时候它就会现相,这一现相就是整个宇宙现前。《楞严经》里讲的是一时顿现,「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宇宙原来是我们当下这一念变现出来的,我们觉得好像很不可思议。我们现在科学家们所说的,能够观测到的宇宙,最远最远的距离是两百多亿光年。不要说科学家讲的,你看我们佛经上讲的,佛经里面所说的娑婆世界就不止两百亿光年,娑婆世界含有十亿个银河系,我们前面有跟大家报告过,有测量过娑婆世界的长度。娑婆世界只是整个法界当中很小的一个世界,法界里面像娑婆世界这样的世界多得不计其数。这是我们整个宇宙原来都是这一念产生的,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但是这又是事实。《华严经》里把这个现象给我们说清楚了,在「如来现相品第二」里头就有这么一句话说,「佛剎微尘数,如是诸国土,能令一念中,一一尘中现」。这里讲的佛剎,佛剎不要说多,就一个佛剎,一个娑婆世界里头,你把娑婆世界磨成微尘,我们说磨成基本粒子,这么多数量的国土,把这些微尘数目算出来,来代表这么多的佛剎,这叫无量无边的佛剎,无量无边的世界,能令一念中,可以在一念当中显现。而且是什么?在每一尘里头,就每一个粒子里头也能现无量无边的佛剎。这个宇宙它是一个多重空间的宇宙,不是我们现在科学家所观测到的这么简单的四维空间的宇宙,它是重重无尽的宇宙,无数维次的宇宙,它都能在一念当中显现,确实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宇宙是怎么来的?一念产生的,念头一起,法界就起来了。这个念头生灭速度很快,马上就灭掉,灭掉,宇宙马上也灭掉了;紧接着第二念又起来,宇宙又现出来了。好比一个人在一个黑房子里,假如我们现在在一个黑屋子里,像这个摄影棚里面突然灯全部熄灭,什么都看不见,我这时候一开灯,灯就亮了,整个境界就现前,就是这么快。你一开灯就像一念一起,整个境界就现前;突然把灯一灭掉,整个宇宙就灭掉;再开灯宇宙又现起来,再关灯宇宙又灭掉。这一念一念的相续,就好像我在不断的开灯、关灯,只是我现在开灯关灯速度很快,《仁王经》上讲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开关,这还不是算最多的,还是佛的方便说。在弥勒菩萨跟佛的对话,你看弥勒菩萨说的,他说一弹指就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一秒钟算四弹指,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念。你想象一下,假如我一秒钟开关灯的次数是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你会见到一个什么现象?你好像看见这个境界在相续,你看不出它在那里一闪一闪的,你的眼睛没那么快的,跟不上,所以你见到这个宇宙就好像在相续。

我们现在懂得点物理常识就晓得,我们用的电,家庭用电你看都是交流电。什么叫交流电?就是那个电在来回不断的,从这边到那边,从这边到那边,正负互相的换,交流电。

你看灯有没有是一闪一闪的?没有,虽然电它中间实际上是有断开的,但是因为它接的速度太快,你看不出它在断开,你看不出它在闪。所以看到好像我们的宇宙在相续,实际上相续的相是一种幻象,真实相就是《楞严经》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真的,没有真实的东西,了不可得,你想要得到某样东西,不可能,它停不住。

佛了解这个事实状况,所以他干脆不动心。不动心的时候,他能怎么样?随着众生的心,他能够现相,让众生见到不同的相。因为众生的心在动,所以他看见如来的身就有不同的相,实际上如来有没有动?没有动。正因为他不动,所以他能够见十方诸佛国土一切众生,他也能够在一切诸佛国土里面现身。《华严经》里第一品「世主妙严品」里面就说到,「佛于一切十方中,寂然不动无来去,应化众生悉令见」。你看佛,你看他这样神通广大,他的秘诀在哪里?就是身心不动,寂然不动,这就成佛了。不动当然没有来去,虽然没有来去,但是他又在十方世界里面现身,让众生能看得见,正所谓「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么身而得度的,他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我们通过弦理论,就可以能够理解佛在《华严》里所说的这些奥义。

我们来继续看物理学家们的讨论,这弦理论他们的结论,说宇宙只有弦振动。弦又是怎么个振动法?物理学家们他们认为弦本身是很简单的,它只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像线一样的这个振动,有闭合的圈,有开着的,像闭弦、开弦,一根弦又可以分解成不同的更细的弦,也可以跟其它的弦碰撞在一起结成更长的弦。譬如说一根开弦可以分裂成两根小的开弦,也能够形成一根开弦和一根闭弦;一根闭弦可以分裂成两个小的闭弦;或者是两根弦碰撞起来又产生两根弦,总之,弦之间的互相的运动也是有多种的。但是弦所运动的、所处的空间就很复杂了,在三维的空间里面,我们已经无法容纳弦这个空间的运动轨迹;换句话说,弦它的运动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更高维次的空间。科学家们通过数学方程式的计算,算出要满足弦运动需要有至少十个维度的空间,那我们现在所能够看到的三维空间、四维空间,没有办法满足它的运动。这就好比一个人,他是三维空间的物体,他的运动方式是三维的,这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只是要二维空间这个平面,就没有办法满足、容纳一个人的全部运动方式,他必须要有三维,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弦的运动它需要有十维这个空间才能满足。

这个十维空间正对应佛法里讲的十法界,十法界包括有六道,从最下面的说起,有地狱、有饿鬼、有畜生、有修罗道、有人道、有天道,六道上面还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已经出离了六道轮回,包括声闻、缘觉、菩萨和佛,这十法界。十法界都是什么?都是因为有振动,佛法里讲,有起心动念,有妄想,于是就有十法界。妄想如果是非常剧烈的,那就是六道,妄想里面带有分别和执着,这就是六道,妄想、分别、执着愈重,他那个道生活层次就愈低、愈苦。所以地狱道的众生是振动得最厉害的,他的心振动的幅度是最大的,大风大浪;往上去的,这些道它的振动幅度会愈来愈小,所以人的振动幅度可能他的波浪不是很大;再住上到天,天人他的心更加的柔和、更加的安详,他的这个波动就小风小浪;阿罗汉,就是声闻、缘觉以上,他们的执着已经断掉,没有了执着,六道这种振动就没有,他们的宇宙里头只有分别和妄想在那里振动,那是很微细的,所以他们所看到的宇宙,他们所处在的宇宙的境界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他振动幅度不一样。如果他们能够把分别也放下,成菩萨了,菩萨分别放下,虽然还有妄想,但是那个境界已经很好了,很微细;假如说把妄想也放下,那就不动了,不动是什么?就是一真法界,一真就不动了,那就是出了十法界,十法界没有了,只有一真法界。

这个好比是,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像一个万花筒,万花筒每个人可能都玩过,小时候孩子都喜欢看,你去看这个万花筒,你要是不动的时候它的相是定的,那定的时候就叫一真法界,它是一相。如果是一动起来,你在里面一动,因为这万花筒里面,实际上里面是三片玻璃,里头放一些碎花什么的,有点颜色的彩纸什么的,你一动的时候它在里面就变出很多的形相出来,看得你眼花缭乱,真的是五彩缤纷。那是什么?十法界的依正庄严,怎么来的?因为你在动,如果你不动,十法界就没有。所以要了知十法界的状态,不能够用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动的心去了知,要把心静下来,寂然不动时候才能够看得分明、见得清楚。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我们就看到菩萨,这里所说的是三地菩萨,那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访到喜目观察众生夜神,这位是三地菩萨发光地。他是怎么说?经文上这样讲,「佛子我尔时,得入普贤道,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别门」。佛子是称善财童子,这位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他对善财童子是这样开示,他说我得入了普贤道,就是入普贤境界,入了普贤境界之后,就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别门,十法界的依正庄严统统明了。为什么能明了?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在动中产生的相,我心不动的时候自然就能了知。就好像刚才我们讲的万花筒,一转动起来,那是各种各样的花纹、一切的差别。它是怎么来的?因为我们转动它,实际上它没有,它是一种幻相,我们就能了知万花筒的原理。那我们了解这个原理,看到好的,我们也不会起贪爱,看到不好的,我们也不会起瞋恚,不会起害怕,心保持如如不动,这才能见法界(宇宙)的真相。

弦理论它还有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值得我们在这里联系《华严经》来做个探讨。弦理论这样认为,他们说点粒子内部的空间不是三维的,很可能是多维的。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你看基本粒子,三维空间里的基本粒子,它由弦来振动产生的,而这种振动又是高达十维的空间。这样子我们怎么去理解?我们明明是在三维空间里看到它的,何以它内部有多维次的空间?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够了解。譬如说,我们随便拿一支笔,这支笔是一条直线,大家看到,这支笔是属于二维空间,在这二维空间里面。为什么是二维空间?因为它有直的这个方向,也有它切面的直径它是有一维,它有厚度。实际上它是二维,它有竖的一个面,还有横的这一面。但是因为我们一看,好像就是这么一条直线,我们就把它当成是一维的直线,所以我们观测到的这支笔,好像只是一维空间,它只有一条直线而已,这叫一维。可能就忽略了它那种宽度所在的那个很小的空间,就忘记了它是个二维空间的物体,原因是因为它这个宽度退缩到很小的一个点,所以我们就看不清,不容易发现。我们用这种逻辑去想象,在这个空间里面,这些点粒子,我们所观测到的点粒子是属于三维空间的,但是,可能有一些更高维次的空间就卷缩在这个点粒子内部,我们可能观测不出来,它真的有,只是它太微细了,我们没有办法去测量,很容易就忽略掉。

所以科学家告诉我们,这空间有两种,一种是伸展到无限大的空间,就像我们这支笔,它往这个方向伸展,那是可以很长的;还有一个空间是卷缩的空间,很小的,这么一个小空间不容易观测到。假如这个笔,现在很粗,大家能够想象出来,假如它变成一根头发,你拔掉一根头发,它很长,可是它的横切面很细很细,你只是把头发当作是一维空间,你没有想象出那根头发实际上是二维空间,甚至是三维空间。所以在这些基本粒子内部卷缩着有多维次的空间,这个我们可能都忽略掉。它卷缩的空间有多大?科学家们推算出来,这是他们用数学推算的,是有多大?是所谓的普朗克长度,就是十的负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也就是零点零零零零(总共三十三个零)一厘米,这么小的一点点,这叫普朗克长度。这个长度只能是计算出来的,完全是一个数学概念,因为我们现在最精密的测量仪器都无法测量到这么小的一个单位长度,但是就在这个这么小的单位长度里面居然卷缩着有多维的空间,这个不可思议。如果没有卷缩这些空间在里面,那就无法解释弦振动如何在十维空间里才能得到满足。

很多的理论,在我们日常所观测到的三维空间里面会产生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当我们把空间提升,变成高维次空间的时候,它就得到统一,就能圆融起来。因此,我们如果用三维空间的观念来去想象这个宇宙,往往会想象出偏差,看不到事实真相,就好像佛法里面讲的,我们如果有妄想分别执着,三维空间怎么来的?四维空间怎么来的?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科学家们用思想,你看中国的文字很有智能,这个思怎么写?上面一个田,下面一个心,心上带了田等于什么?你心上面画了格子,一格一格的,画了四个格,就是四维空间,那就变成思。你用思、用想,想是什么?心上有个相,相是你所能观测到的东西,你把你所能观测到的东西做为认识的标准,做为真相,也往往会出现偏差,可能真的把真相给扭曲了,所以思和想这是会误导的。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假如说我们现在统统都生活在一个二维空间里面,二维空间就只有一个平面,譬如一张纸就是一个平面,加上高,它才有三维,假如我们现在统统变成二维空间的生命,我们就观察,譬如说观察一个人的脚印踩在这个平面上面,留下这么一个脚印。我们二维空间的生命,因为想象不出三维空间的物体是什么东西,只能通过二维空间的这些形象去推测,他想,这个人的物体怎么是这么样一个形状,一个小闭合圈的形状?他怎么想也想不出这个印其实是个鞋印,鞋上面还站着一个人,他根本想象不出来。又譬如说,假如说他看到了一张桌子的四条腿印到了这个平面上,四个印好像是完全隔开的,互相独立的四个东西,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居然这四个各自独立的东西在二维空间里面,原来在三维空间是一个整体,是同一个桌子。所以,如果执着于低维度空间的观测往往会受到误导,真的是变成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怎么想也想不出那个高维空间是什么东西。

所以实际上,当我们把我们的心量扩大,不要只是执着在四维空间、三维空间里头,把我们的这些格子、这些心里的相统统放下,让自己的心变得平静,变得完全没有时间、空间的隔碍,完全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不起心、不动念,那个时候,我们才能够体会得宇宙这个统一的整体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不能看这个整体印在我们这个二维空间或三维空间里头的这种现象,而是要把它放下,来观测整个整体,这个整体佛法里称为叫法身,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们全部人、全部众生称为十方三世佛,三世包括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已成的佛和现在已经成的佛固然是佛,我们众生是未来之佛,将来要成佛。十方三世一切佛,原来共同一个法身,这是佛告诉我们的真相。当我们把维度空间提高到无限次的时候,原来无限次的空间里头,不仅是十法界、十个空间,无量无边维次的空间里面所有的众生,都是这一个法身印在这个空间里头的物体,所谓众生,我们真的整个宇宙是同一个生命共同体。

佛真的是他证得圆满的智慧,他把这个真理告诉我们,如果他不告诉我们,我们是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就好像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假如你在一个二维平面空间上面,看到有四条腿的桌子的印,你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它是同一个桌子的印,因为我们的概念中只有二维空间。假如突然间,二维空间里有一个大智慧的小生命,告诉其它二维空间里的生命说,你们不要在那里胡思乱想,也不要在那里做什么研究了,告诉你,这四条腿的印是同一个桌子、同一个整体在这里烙出的印。这个有智慧的小生命,就好比是二维空间里的那个佛,他证得圆满智慧,他看到了,他看到了更高维次的生命、更高维度的宇宙,所以他把这个真相告诉大家,结果我们大家听不懂,愈听是愈迷惑。整部《华严经》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宇宙真相,结果看了之后,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反而会提出种种的质疑,老是用我们这个二维空间的执着、分别,去驳斥人家大智慧人他们的观点,你看这样真叫可怜。所以我们说要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不是说执着在我们现在这么样局限的范围当中去观察宇宙,而是要拓开心量,接受新观点、新事物,虚心学习,认真的考证,这才是科学的精神。

《华严经》里面有好多所谓多维空间的这种描述,而且这些华藏世界的大菩萨,不仅能够见到这些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且能够在无量无边的这些空间里面现身。在《华严经.如来现相品第二》里头是这样说到,「智身能遍入,一切剎微尘,见身在彼中,普见于诸佛。如影现众剎,一切如来所,于彼一切中,悉现神通事」。这品经文给我们描述大乘菩萨,这是大菩萨,他能够怎么样?智身能遍入。智身是智慧身,也就是什么?他的法身,他的般若智慧,所谓法身、般若、解脱这是一体的。他能遍入一切剎微尘当中,一切世界里面的基本粒子,所有的基本粒子他统统能入。现在科学家计算出来,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能观测到的范围之内有多少基本粒子?有十的八十次方(1080)这么多数目的基本粒子,他都能入,而且他是一切剎,就是一切这样的世界这么多所有的基本粒子,佛和大菩萨都能够进入,都能够在里头现身。在这个微尘里面有世界,在这些世界里面又能见到诸佛,这是属于性德的作用,当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的时候,这个性德就现前。实际上这种能力每个人都有,偏偏我们现在执着我们这个色身、身体以为是自己,不了解自己有一个智身,所以就不能够遍入一切剎微尘世界里。

佛跟大菩萨他明了宇宙真相,他不执着于一身,所以他能现一切身,遍入一切佛国土,这里讲如影现众剎。如影,就像一个影子、影像,像我们照镜子,镜子里有我们的影像,这个影像它能够遍入一切的世界,遍入一切的空间,到一切如来所,在这一切如来所中悉现神通事。我们每天照镜子,可以去看一看,试验试验。我这里也拿了一个镜子来,这个镜子就是很普通的镜子,我们假如说对着前面的摄影机,前面摄影机下面有一个电视屏幕,我们对着这个屏幕,大家仔细看我手上拿的镜子,镜子里面又有我,镜子里面的我又拿着镜子,那个镜子里面又有我,又拿着镜子,这是什么?层层无尽的空间就现前了。这空间怎么现的?如影现众剎,这个剎就是空间,向镜子一对照,现出了无量无边的空间,因为我们现在眼力有问题,看不到最深远的那个空间在哪里,实际上理论上是无量无边的。你看我有没有入这些空间?有,镜子里有我的相,这叫什么?智身能遍入。遍入就是我这一身不动,可是我已经影现在不同的世界当中,每一个空间里都有我,我在里头现身,我在里头说法,我在里面供养诸佛,普度众生。佛菩萨就是这个样子,他自己有没有动?没有动,他没有真的进到那个世界,没有,这个世界是影像,你们大家只要回家拿两面镜子这样一对照,你就能够看到这种现相。

所以里面的相是现出来了,你真的看见了,可是问您,那个相是真有还是假有?你说它假有,你真的看见了,你虽然真的看见了,可是你又得不到,它是影像。《般若经》上说得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宇宙就是这样子的,都是影现。看到这个影子,你把它执着成真实,就在里头迷惑造业,就好像在镜子里面看到有一个人,你以为那个人是你的死对头,你对他怒眼圆睁,发现他也对你怒眼圆睁,然后你跟他示威,他也对你示威,你们俩就打起来,打来打去是什么?自己打自己。而且完全是空对空,无有真实,真的是古人叹息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何苦自己作贱自己?只要放下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的妄念,这些幻象统统不存在,你就能够见到真实相。

弦理论里面还有一个结果,也是令人震惊的,它讲到我们的这个空间,它居然是一种离散的空间,它不是一个连续的空间。在我们的日常经验当中,我们会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可以无限分割的,这个时间一天可以分二十四小时,二十四小时可以分成每小时六十分钟,每分钟可以分成六十秒,六十秒每秒钟又可以往下分,分到毫秒,再往下分,一直分下去是可以无限的,这是我们通常的概念,空间也是这样子。科学家们他们所算出来的,空间确实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它有一个最小的单位,小到多小?空间最小的尺度是十的负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也就是刚才我们讲的普朗克长度。它的时间最小值是十的负四十三次方(10-43)秒,这是我们能得到的最小的空间值和时间值,再不能往下分割了。因为再往下分割的时候,时间和空间就已经融为成一体,你就判断不出来哪样东西是时间,哪样东西是空间。这个时候就进入了十维度的空间,时间实际上也是第四维度的空间,它也是属于空间,一直分到最小的时候,就进入十维次空间。

十维次的空间到底还能不能够再往下分?再往下分,我们是不能够去理解了,但是科学家认为,很可能它会有一个终结点,就是有一个最小不可分割的值,就是不能再分割了。这种理论就可以解释,譬如说有一种现象叫做「粒子能量的不连续性」,就是科学家们发现,基本粒子的能量发射,它不是连续不断的往外发的,而是什么?一份一份的,一下子出一份能量,再一下出一份能量,中间是有间隔的。只有在空间有最小不可分割单位的这个前提下,基本粒子的能量发射才会存在这种不连续性,要不然你解释不清楚,这是科学家们提出的,也是弦理论其中的一个成果。

我们从这里就能够想象,既然空间有一个极小的值,不能再分割的时候,我们这个宏观的空间,实际上是由这些极小极小的空间拼凑组合而成的。而空间与空间之间,假如说我这两个圈是一份空间,最小的一个空间,不能再分割了,这里又是一个最小的空间,它们互相的拼合在一起,很多这些微小的空间组成我们这个庞大的宇宙。那我们就会想象,空间与空间之间就会有一个小洞,这个空间与空间之间,因为它不能够连续,所以它中间会有裂缝,就有最小空间与最小空间之间的裂缝。就像一个虫洞一样,这种理论称为叫「虫洞理论」。就是假如说,我们能够找出这个最小空间与最小空间之间的裂缝,你可以把它用一种很大的激光或者是一种能量,或者核变这种能量把它撬开,把空间与空间之间撬开,这就会出现虫洞,或者是空间裂缝。到底最小空间与最小空间之间的那种,我们也称它为空间,那种空间是什么样子的?科学家们对这个还没有一个答案,确实是很难去想象,空间与空间之间裂缝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来看看佛经里面有没有答案。在《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这本经里面,有一段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我们先把经文念出来。这段经文正好说明了空间裂缝的原因,为什么?因为佛教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前面我们也讨论,既然宇宙空间是振动产生的,这是弦理论的中心思想,这个振动实际上就是念头在振动,空间与空间之间就是念头与念头之间。我们来看,「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想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这里讲到宇宙的真实相,宇宙怎么来的?念头产生的。所谓迷唯一念,当我们一起心动念的时候,就是起了弦振动,这弘振动就会构成我们整个广袤的宇宙,而且这一振动,整个宇宙同时就现前。念头生灭速度极快极快,弥勒菩萨在这里跟佛报告说,佛问他心有所念,就是心动的时候就会有几个念头?有几个想?又有几个识?弥勒菩萨说拍手弹指之顷,这很快速,我们算它一秒钟四弹指,每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就是三百二十万亿个念头。万亿是兆,三十二兆这么多念头,一秒钟就三十二兆,乘上四(四弹指),一千二百八十兆这么多念。念念成形,形就是我们宇宙,整个宇宙一念就产生,而那么多念,念念都生一个宇宙,所以这是极微细的,不可执持。不可执持是我们没办法用思惟想象能够得到的,所谓不可思议,而念头也不可中断,它停不下来。我们就想象到弦理论所说的虫洞理论,就是极小空间与极小空间之间的那个裂缝是怎么产生的?既然一个念头出现一个宇宙空间,当一念起来灭掉之后,第二念还没生起之前,这念与念之间是有一条裂缝,这条裂缝是不是就是宇宙空间里极微细的那个空间之间的那条裂缝?这是我们希望科学家们来进行探索的。

佛告诉我们,当前念已灭后念未萌以前,那个时候是什么一种状态?那个时候就叫做大光明藏,没起心没动念的时候,就是《中峰三时系念》里面讲的,在一念未萌以前,如果你当下能够觉悟,你就入了大光明藏,极乐世界称为是常寂光土,这是科学家讲的那个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裂缝。假如我们能够保持念头不动,大光明藏就得以延续,自性光明会圆满的现前。整个宇宙它是大光明,这个是性德的光辉,这种光明,我们现代话说磁场或者说气氛,你得到的受用。

可惜我们的心、念头定不下来,心总是在动,所以就念念成形,念念都有这些宇宙。所以起心动念,佛法里称为叫无明,无明就是不觉悟,明就是觉悟,你无明就是不觉悟。不觉悟的样子是什么?是动相,无明动相,动相里头就会产生见分和相分,见分就是精神,相分就是物质,所以宇宙里面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统统都是心动而产生的。这种动非常非常的微细,而且怎么从来都没有停得下来,我们凡夫没办法觉察,根本觉察不出来我们的念头是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念念相续。谁能够觉察出这种境界?《华严经》上讲八地菩萨可以见到,他能够见到念头的生灭,所以能看见宇宙生灭的真相,也就是说他的心极其微细,能见到。这是天文学家算出来的,空间的最小的普朗克尺度,十的负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以及时间的最小值,十的负四十三次方(10-43)秒,八地菩萨看得清楚这种境界。

《华严经.十地品第二十六》有一段话是讲到八地菩萨的境界,「观世间成,观世间坏;由此业集故成,由此业尽故坏。几时成、几时坏、几时成住、几时坏住,皆如实知」。这里讲到整个宇宙的成住坏空到底是怎么回事,几时成的?几时坏的?几时生的?几时灭的?《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念念成形,念起则宇宙生,念灭则宇宙灭,而念念相续,它的速度快到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居然逃不过八地菩萨的眼睛,你想想八地菩萨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心净到极处,所谓净极光通达,他常处在大光明藏,常寂光土当中,能看到现在天文学家想象的所谓的空间裂缝。

《华严经》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当善财童子参访到慈行童女的时候,这也是位法身大士,五十三位善知识统统都是法身大士。慈行童女也给他有类似的开示,我们把经文也念一念,「智眼无翳普观法界,慧心广大犹如虚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见,获无碍地大光明藏」。所以善财童子在这里参访到慈行童女,慈行童女是这样告诉他,这是把自己的境界、自己的修学状况教导善财。智眼无翳,无翳是没有障碍,用智慧之眼来观察法界,也就是观察宇宙,所以能见到宇宙的真实相。慧心广大,这是讲的智慧心广大,大到什么程度?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实际上这是事实,我们的心、我们的念是创造我们宇宙的本源、本体,当然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当然是遍一切处,它跟宇宙本来就是一不是二。这个心能见能知,具有见闻觉知的功能,所以心所现的境界当然它都能见能知,所以一切境界悉皆明见。境界是所见,心是能见,能见和所见不二,一如,这种境界。所以是获无碍地大光明藏,他真得到了大光明藏,因此他能够见到真相。科学家们还琢磨不定的这些难题,在他们的眼中那是小儿科,很可惜科学家们都没有认真去学习《华严经》,假如他们要是认真学习《华严经》,一定对他们的科研工作会带来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这里我们就是介绍完第六个方面,宇宙的基本粒子,概括起来说,真的如佛经所讲的,宇宙里真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振动而已,这就是弦理论的中心结论。弦理论现在已经被普遍接受,科学家们也都完全认同,这也是最具权威的一个理论。

下来我们来分享第七个方面的专题,这是讲到「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论」,也是在探讨宇宙最终极的问题,宇宙怎么来的。在一九八二年,巴黎大学有一位物理学家叫做阿斯帕克特(AlainAspect),他领导了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一项被称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实验。阿斯帕克特博士跟他的小组发现,在特定的情况下,次原子的粒子,例如像电子,当同时向反方向发射的时候,在两个电子运动的时候,它们互相之间可以传递信息,而且不管它们彼此相距有多远,它们传递信息的速度是惊人的快速,好像是同时的,好像是彼此之间没有了距离。比方说它们是相隔十尺,或者是十万万公里这么远的距离,不论是距离长短,它们之间发射的信息几乎是同时的。当其中一个电子改变运动方式的时候,另一个电子也会被影响,也同时会改变运动的方向。这个观察就推翻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建立的前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前提假设是光速是宇宙当中的极限速度,也就是说没有比光速再高的速度,但是这个实验证明有超光速。为什么?因为这个信息从一个电子发射出来到另外一个电子身上,无论相隔多远,几乎是同时信息能够到达对方,证明它这个速度肯定是超光速,比光速传递还要快速,是信息传递速度。有超光速的存在,也意味着这个距离本身也是一种假相,是有超距离的现象,所以当距离空间不是一个真实的实体,它的信息才有可能立即从一头传递到另一头。

如何来解释这种所谓超距作用的现象,就是超距离的现象?伦敦大学著名的物理学家戴维.波姆(DavidBohm),他提出一种所谓的「全息理论」。他的理论主要是讲到,说尽管我们这个宇宙看起来好像是很坚实,好像真有,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幻相,它只是一个巨大而且是细节丰富的全像摄影相片,这全息照片。全息照片英文叫Hologram,全息照片它的工作原理,我们在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现在已经发明了这种照相的技术,我们来看一下全息照片的光路图:

当一个激光器,你看从左下角射出一道激光光,它会通过一个分光镜,这个标号1是它刚刚射出的一个激光光,一束,这个激光通过分光镜分成两道,一道会被分光镜折射,就是折回来九十度射到一个反射镜上,由反射镜再折射,射到物体身上。物体接受了这道激光之后,由于物体自身的反射就把这个光又反射到一个感光板上面,这个感光板就是全息照片的底片,这是其中一条光束的路线。另一条光束,就是看到第二条,穿过了分光镜以后继续往前直射,射到了反射镜上,作一个折射,就射到了同一个感光板,就是相底的同一点上,也就是它是由两道激光光在不同的方向所产生的感光相片。当这个相片拍下来以后它会有一种现象,就是因为这个感光片必须要用激光激光来照射它,它才能显现像,当你用激光光去照的时候,它譬如说现一个人体的样子,或者现一朵玫瑰,你要把这个感光板或者是相底切成两半,分成两半之后又用激光光去照,发现这两半里面每一半都有一个完整的相,这物体是完整的。无论你去怎么样切割这个底片,你分得很细很细,一份份的,每一份里面都有一个完整的相,这就是全息照相的原理。波姆他认为这个宇宙实际上是什么?就是一个很大的全像相片,宇宙中每一部分、每一点,小至基本微粒,大至星球,都涵盖着整个宇宙的全信息,也就是《华严》讲的一多兼容。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这个意思留待明天继续跟大家报告。今天讲得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更新于:2023-07-26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