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五

时间 2023-08-07 11:48入门知识作者:顾琛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五

根据录音整理 尚未校稿完成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

尊敬的上可下明大和尚、各位法师、居士:

上次我们讲到普贤菩萨广修供养,普贤菩萨说:“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普贤菩萨以普贤菩萨行愿力故,为什么?因为有先普贤后普贤。他是学无量的诸佛,先普贤成就自己的行愿,我们如何呢?我们也要学普贤而做普贤,应该如此,“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

这么这么多的供具,让我们难以想象的的供具来供养诸佛。这种供养是什么呢?都是观行所成就的,如果你不去观想的话是不可能,所以要去观想,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所以佛法中好多事情,什么不可说不可说啊!你得去观想,好多不可思议的境界你得去观想来成就的,你要学佛,那不是人的力量所能达到的,你必须改变那种观念,然后与佛相应,才能够成就。

下面的经文是:“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以上所说的供具,种种微妙的供具作为供养诸佛,此处所说的要经常供养。常为供养吗,既财供、法供、行供、愿供、一般修财供却不善于观想,把钱放在那就好了,以为自己就做功德了,事实上这种供养是狭隘的,既不能通达法性,以至于财供之供有差异,财法之供不应该有区别,但是就众生份上,就世俗地上,我们说是他们还是有区别的,因为是众生份上,而普贤菩萨的财供就是法供,他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表法而已,他通过财供表现的就是法供,如果比较财法二供的区别的话,他们有什么差异,站在世俗地上,他各种供养中,法供养是最无上的供养,最无上的供养是佛法。很多经典力都这样讲,《梵王经菩萨戒本》《维摩诘经》如今的《华严经》也是这样讲。可见法供养是最高的供养。《金刚经》讲:“若能三轮体空行布施,功德无量无边。”为什么?因为能思所思,中间物了不可得。通过这种为得财供养,物供养,在里面产生进行观想,达到那种与法性相应,那就是最无上的供养,功德无量无边。

下面的经是“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那么把以上所说的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沫香、如是等法,作为供养,至如说修行供养,怎么样说的就怎么样去供养,那么学佛即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诸恶莫做是止,众善奉行是行持,一个是止持,一个是行持。对于诸恶莫做一定要制止,众善奉行去行持,一定要去行啊!落到实处的,可以说就是恶止善行,恶的要止,善的要行,诸恶莫做,防止堕落堕落恶道。众善奉行是引导上你的,出离六道,至少是三善道,那么学佛以利生为事业,就是要使佛欢喜,使佛欢喜就是使众生欢喜。以四摄法来度化众生,是众生欢喜。布施摄、爱法摄、布施当别人需要的时候你要帮助他,爱语摄要说柔和之法,不要闹矛盾啊!说来说去,话不投机不应该如此。利行舌,身体力行有利于众生的行为。同事舌,要将众生当朋友,使众生欢喜就是使如来欢喜,如果我不能让众生欢喜的话也就没有办法让佛欢喜,所以佛教徒要结善缘,不要接恶缘,广结善缘才能成佛,如果不结善缘的话,你凭什么成佛呢?如此能够代众生若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即能利益众生供养,如说修行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如说修行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受苦。代众生受苦,就是不忍众生苦,所以要慈悲于他,代众生受苦,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提心供养,利益众生事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不舍菩提心供养;所有的这些供养都能使佛欢喜,都能使众生欢喜。都能使众生欢喜,必定会使诸佛欢喜。自然都是法界,也就是最无上的供养了。那么普贤菩萨的财供就是法供。不想我们财供就是财供,法供就是法供。如果布施的时候能去讲话的话,那就是财法二施,等无差别,应该如此转变,去转化,也就是生处要熟,熟处要生,不要去执着,执着是熟啊!我们一直都执著,生处呢?就是我们跟佛法不相应的法性,应该熟此起来,所以财供、法供平等不二,不需比较,法性应该熟悉起来,不要去比较。说财施还是法施好啊!财施在这里就是法施,只是为那些无观行,无愿力的人,对那些对佛法陌生的人,没有观行,没有实践也不懂佛法的人,说财供不如法供,应该引导他走进佛法中来,会的是让他学佛学法,赞叹供养如来。所以修养即是如说修行,落到实处,如说修行,用供养来表达你的如说修行。

下面的经文是“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前面所说的供养如果不是普贤的行愿力的加持的话,既是有无量的功德,相比法供养,就是说你无量的应该说仅仅是财不是的话,即使你有无量的福报啊!其实没有法的话,不能称为功德,只有用佛法去导引的话,以我们的供养才能成为功德,不然的话怎么能够成为功德呢?仅仅会成为福报而已,功德是成佛的资粮,福报是成就世间人的财色名食睡的基础。一个布施的人他可能一不小心做了一个土财主,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土财主也是很苦恼的,土财主还会无常,不仅仅苦恼,一切都会拥有。但一切也会都失去,因为无常么。即使有无量功德,其实没有相比法供养,百分不及意,不过分成一千份的话,你的财供养都不及一千分之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也不及一,他布施的功德分成无量数,无量无边,你也不及其中之一。那么迦羅分,人体之毛的一根毛你就看,一根毛一一样,根本不值一提,轻如鸿毛,不及这一根毛。即使是我们那说所谓的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分亦不及意。即使是极微少就是如同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优波尼沙陀是极少分,不能再分了,分的非常微细的,也就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也就是你的这点所谓的财供养啊!真的是微不足道,当然我们说你要成佛,你要是求佛报的话,你还是不是,还是功德很大的,你要成佛,你要真的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话,那这个已经不重要。永嘉禅师曾说:“著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剑射虚空,势力尽,剑还堕,招的来生不如意。”也就是说毕竟非常非常的局限,因为无常,人一旦得到福报的时候,常常不会修福,常常会得意忘形,常常会放逸自己,这是很多有钱人的弊病,很少有素质的有钱的人,真正的他拥有的时候拿来去不当事,当然这样的人绝对是聪明的,为什么?因为只有你在拥有的时候,你才可能做,你什么都没有了,你想做也来不及了。为什么?因为只有你在拥有的时候去做呢?更何况你拥有的时候你做一点不事太容易,太容易了。可见事行需要加理去观照,去改变的。如昨天讲的那七粒米观想大如须弥山,整个恒沙的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吃饱,为什么?因为用理去观。理无碍才会是功德无量啊!要不然的话,你怎么可能去转变的呢?不然的话,我们的业力又怎么可以转变呢?

下面的经文是“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庄严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为什么这样讲呢?所有的如来都拿重法供养,法性的供养,空供养不执著的供养,所以说无名英雄,佛菩萨都是无名英雄,他不执著于名分,因为他意识到了那是法性,所以法性供养是最高的供养。那么你就会得以成就供养一切如来,如果你真的是就在一佛上供养,如若通过去同法性相应的话,那么就等于供养一切诸佛如来,如果能够这样的话,就是真正的供养,所以可见反观我们自己的供养,常常是非常微不足道的,相比之下绝对不是真供养。

所以我们希望去调整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自己的心量,否则的话,我们可能就会拿着两个供果放在三尊佛像前在那徘徊,在那迷茫,绝对不是真供养,一个佛教徒曾经问过我,我供两个供果,这三个佛怎么分呢?这个不是佛要分,是你要分呢!佛根本就不会分你这个供果的,是因为你的恭敬心,你的恭敬心在供养佛。作为一个供具,他只是一个供具而已,真正的还是你的发心,若然你没有最好的发心,你在那徘徊还是你一人性的东西来衡量佛性,这怎么可以,这台荒唐,但事实上,反观我们现实中的人们,他们就用他们自己的想法去衡量佛,要么佛就报复你了,要么佛就不高兴了,佛会这样么?佛会烦恼,佛会不高兴,佛会报复人么?决定都不会。但是呢!我们就在那胡思乱想,所以把一个好端端的佛教弄得乱七八糟的,被污染了!所以佛没有办法呀,这就是众生的业力。所以我们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又给加了几句“深入经藏,永不迷茫,深入经藏,永不上当。”你还会上当吗?不会上当的,不会迷茫的,因为你明白了为什么又那么多的*轮功信徒啊!那都是上当的,都是迷茫了,如果真的了解佛法,那绝对不会随波逐流,跟他们跑什么?**尊重行愿因法,这种做法是应该的,用那么多的用具供养,那么多的如来,因为有这样多的因法,所以才会生出诸佛法,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凭什么成佛,所以要去做,要去观想,常常我们的思维观念跟佛去相应,这就是因行,到了去观想,常常我们的思维观念跟佛相应,这就是因行到了去观想,常常我们的思维观念跟佛去相应,这就是因行到了相应相契的时候,那你成佛了。所以就会出生诸佛如来。如果这样广大最胜的供养待到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都灭尽的时候,我的供养才可以停止,事实上,不会灭尽的,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不会灭尽的,所以我的供养也不会穷尽,如果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绵绵不绝呀!永远都如此无有间断,所以我们能够生起这样的观想,那么你想想看,谁能学你,谁会赞叹你,谁会扰乱你,你哪有时间跟他计较啊!没时间烦恼啊!真的没有时间烦恼,但现在我们有很多时间烦恼,而且把一个故事演变的非常复杂。比如说《杯弓蛇影》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条蛇印在酒杯里,但是他居然就得病了,他也转,他弓转化成度蛇,弄来弄去自己要死要活的,他的朋友最终把这个事情的给他演示出来之后,他马上就释然了,病就好了。为什么?因为它的心呀!正常了,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制造那些妄想而跟佛法不相应呢?是因为以为妄想都是真的,哪里是真的,若是真的话,你把昨天给我留到今天试试,从来就留不下来,那我们为什么还作无畏的努力,愚痴呀!就是佛经所说“无明”,什么都不明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就是真正的广修供养,我等不修更待何时。《华严经》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么好,这么殊胜,这么微妙,那我们不修还干什么?赶紧行动起来。

下面的经文是“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

所谓忏者即是忏其前面所做的罪恶,忏是告别的意思,不再做,我再做。悔是后过,告别前边的,不再做相同的罪业,所以忏悔,我觉得就是告别过去重新做人,而不是老是纠缠不清,放下屠刀,重新做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根本就没有放下,一手拿着土刀,一手还要想成佛,那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放下就是放下,不再纠缠了,所以这是真正的忏悔,但是我们老是疑神疑鬼,忏悔不是真忏悔,放下也不是真放下。不再纠缠了,所以这是真正的忏悔。

观照,菩提心成佛的心,智慧之心,智慧之心就是无所得心。有人说:“菩萨是学空啊!”真的么?菩萨是学有的么?菩萨不是学有的,有人说菩萨是学空的么?菩萨也不是学空的,那有人说远离两边是最好的吧,对不起也不是,菩萨是学无所得的,什么都没有。《般若经》说“从初发心就学无所得,待到成佛之后还是无所得,”若有一点点挂碍,他绝对成不了佛,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说成佛呢?成佛事世俗谛中事。为什么叫世俗谛?法在我们现在人的份上,我们说我们要成佛,如果站在佛得角度,站在真谛的角度来讲,成佛也不能成佛。没有成佛这件事,所以他成佛了,非常的微妙,非常的不可思议。所以作为我们来讲只有认真的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才能逐步逐步的理清自己所要走的光明大道,今生已经过去,观他人已知自己。我们现在看到外境常常含有贪、嗔、痴,看到他人的烦恼,发怨气呀!所造的诸恶业,我们知道自己也有这样的习气。所以得知往昔有贪、嗔、痴发动身、口、意,过去都是由碳、嗔、痴的因缘,是我们的身、口、意发动起来造种种恶业。当然恶业有十种,身体的杀、盗、淫,身三口四,恶语两舌,绮语、妄语、意是贪、嗔、痴。所以有十恶业。十恶业,可以演变出无量的诸恶业。如果能够智慧现前的话,我们就会回光返照,才能感受我们自己却是造了一些业,虽然造了一些业,但这些业有没有那种自性呢?可不可以改变呢?就想祖师一样,他问你他说“我要解脱呀!我要解脱。”法师就告诉他“谁捆住你呢?谁捆住你了,最后想了想没有人负我啊!”没有人捆住我,那你本身就是解脱了,那你应该和过去一切告别了,那真的就是忏悔,但现在我们告别不了,老是拖泥带水,藕断丝连,纠缠不清,所以关于这样一个问题,就需要我们用智慧去观照。那么如此才能感受,否则终日是恶。不知道有过失呀!比如说上歌厅,胡闹呀,找三陪呀,跳舞;他觉得很正常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说现在不即时行乐,那将来怎么样呢?所以终日造恶,根本就不知道是在造恶,所以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怜的。那么他人说自己有过呢,还不喜欢听,甚至还嗔恨,就像说别人说:“你错了……”他反而急了“你才错了呢!”“我怎么能错呢?”那你为什么不能错呢?你又不是佛,佛从来不与别人计较。甚至嗔恨,要知道业不重不生生娑婆,如果你没有罪业的话,你跑到这干什么?有人说:“那我也没下地狱……”没下地狱你就不要骄傲好了,你别着急,慢慢就下了。不要自我找借口,找说辞,来说自己,找一个台阶可下,其实我们要反省,要惭愧,很不好意思,如果不是造了恶业的话,怎么跑到这里来,跑到这里来,得到人身了,又闻到佛法了,不修行更待何时。如果没有业力牵引,为什么我们不能出离三界,为什么跑到这里傻混,为什么还要这样,整天还烦烦恼恼,事务缠身,不能应酬,有时候也烦这样的事,那样的事;所以生死即是业重,生死你就的认账,我就是业障深重,但是你不要总与别人讲说:“我业障深重,我业障深重……”那你不要讲,让人家误会了,好像除了这个,我们没别的,我们还有别的,我们还可以去改变它吗,业障深重属于过去,那么现在我们可以重新耕耘,重新播种,那我们的命运,就可以得到改变,那你何必总对别人说业障深重呢?这句话我听厌烦了,并不说说我讨厌这样的话,因为我们怕非佛教徒误解我们的这一用语,固然提醒得对,那我们没有最好的方法,总是这样说“业障深重”那还是有一点问题的,也许对自己没问题,那么如果容易引起误解的话,那还是个问题。佛教徒做所有的事情要考虑到众生是不是能接受,如果众生不能接受,你就不会去做“应诚心忏悔”因该好好的忏悔,认认真真得去忏悔,不能敷衍了事去忏悔说:“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吗!”那这是敷衍,根本没把这个所谓错当作错,只是一种影敷了事而已。

下面的经文是“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静)三业”。

忏悔有理事二忏,理忏《焰口经》“罪性本空由心忏,心要灭时罪已亡,心意罪灭两俱空,此则是名真忏悔。”但是常常在现实中我们跟这个理相距的太遥远,太遥远,但是也一定要知道理,若知道理,你不忏悔就没有依据,也就无法忏悔;当然我们可以从事相去*,但事相忏那是别一回事,因为是要归理,要回事相力。即使所造业没有不变的体相,如果所造得罪业有真实的体相的话,我们就会说尽虚空也无法容受众生所造的诸恶业。因为太多太多了,装不下的,但是没有实体相,即是身口以所谓的造业,那么修忏法也就从身口意开始,你不能离开身口意去忏悔,就必须面对身口意去忏悔,如人倒地,你说自己在这里倒了,能在别的地方爬起来么?所以叫就地跌倒,就地爬起,如果说你在此跌倒,在彼处爬起,无有是从,道理不通所以还从地爬起,如口业忏,如果我们要忏悔口业的话,我们应该在称赞佛功能的同时,发露自己的罪过。我确确实实骂别人了,我确确实实造业了,你一定要说,你不说的话,你老留在心里麻烦啊!

业忏“尽此寿命,做诸佛事。”尽此一期寿命,我一定要去,做佛事而不去做别的事,所以就是象恶告别的事,自己的身体也就不再发动恶业。意业忏“观想诸佛无量的功德,无量的功德化出无量的罪过,无量的功德你去观想的话,无量的罪过也就烟消云散了。”诸佛无量的功德在相应着,那无量的罪过就没有市场了。如果我们总是不能学佛观想,诸佛的无量的功德,那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可能就是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的结果就会导致胡作非为,这是肯定的,刚开始害怕,后来就不害怕了,为什么呢?因为看到了恶知识,看到恶知识,他敢那么做,我为什么不敢呢?所以人都是这样的,为什么说“善知识难遇呀!”善知识就是你的榜样,恶知识它在潜移默化影响你,也许你最初没当回事,但是慢慢的你就会觉得不平衡呀,我的学佛,怎么的,学佛就倒霉吗?然后你开始慢慢的就滑下去了,所以我们真正的尊重那些个坚持了一辈子出家的前辈们,因为他们的确不容易,而我们却正在路上走,能走的怎么样,还不能下结论。那么如是等忏悔,就是深做佛事,申清静,不断的去做佛事,口说佛法,口清净,你不再说别的法,你也没有机缘说别的法,意正思维,意清净,总是正确的思维,正知见于正法相应,那当然了,你是意清净,如此即是对制法门,如果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遭污染了,那怎么办呢?那就身做佛事身清净,口说佛法口清净,意正思维意清净。这样就是应病服药,如此即能药到病除,你有了病你就得服这个药,你服完药了,你这个病就没有了,痊愈了,这跟世间法的道理差不多,但是所要到到的目的是不同的。

下面经文是“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作为出家人来讲,我觉得读普贤菩萨行愿品,利益功德更大,因为他的的确叫我们反省啊!反思,这不够还要去改变,因为我们原来太疏远了,因为我们不修行就是一种放逸,虚度时光啊!在这里虚度还不如回到红尘去好的,真的;我觉得挺冤枉的,在这里瞎闹。所以更摄制自己的身口意。学佛能不能成,你去实验一下,从来没有实验过,从来没有修行过,那你怎么能说学佛没有结果呢?此是事忏。普贤菩萨可以有千百亿化身,无量的化身,所以它能够在法界中极微尘刹,微尘那样多的一切诸佛菩萨妙有前,诸佛菩萨虽然是空的,但是他有一个应化身,他在应化身前面去忏悔,我们没办法,只好在佛像前忏悔,普贤菩萨实在诸佛菩萨妙有像前忏悔,就象我们今天拍拍桌子是真的,还是假的,你以为是真的,那绝对诸佛菩萨也是真的,他比这还真实,因为你看他应化的寿命是什么?《药师经》讲诸佛菩萨诸世八万大劫,而释迦牟尼只是八十年而已,那些诸佛菩萨诸事的时间长着呢,因为它是化身,针对某一类众生,他有缘他就住世,所以普贤菩萨有这样的本事,它能够分身去在诸佛菩萨妙有像前去忏悔,这是菩萨所忏的,一般人是办不到的。而我等名菩萨,我们大概也受了菩萨戒,收了三坛大戒,也有的居士受了菩萨戒,都是名字而已。其实没有内容,比众生还烦恼,有时候与众生还去计较,然后自己还说我受了菩萨戒,这非常尴尬非常苍白。根本就是在打妄语。所以有时候我们自己再想,我们自己没有做到,怎么去影响别人呢?你去说别人,别人不信的,观行还做不到,还达不到广大妙有之境,不能象普贤菩萨一样到诸佛如来妙有像前忏悔,又怎么不应该在法界极微尘刹前、诸佛菩萨前求忏悔呢?那就应该在极微尘刹前、诸佛菩萨前去忏悔。因为你可以去观想,去改变,去转化自己的意念,那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不修广大忏悔怎么能够忏除我们的恶业,我们的恶也太大了,不然的话,能跑到这里来么?,更何况我们的相貌长的不好,自己没有福报,我们又不是王子出身,想来想去,我们的过失太重了,所以不应该忏悔吗?要知道对一个比丘忏悔或对四个。。比丘忏悔也分明就是对十方诸佛菩萨面前忏悔了,为什么?因为你在做法界观,空观。但是就事而做法界观,你不能离开事相,不能说不这样做。就像我们上厕所,你去男厕所或是女厕所,但是你去了厕所,你又不能执著,这是男的,这是女的,你不去执著,那就是平等观了。因为你只是在随缘,你就事相上去感受那没有事相,就像《维摩经》说的,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只有你自己按时间的分别心在设定,这是男人这是女人,所以就会非常狭隘。你自然就要很烦恼,你自然就很执著,那你就会造业,你就会轮回。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十方诸佛菩萨共一法身,共一空性,所以你要做法界观。虽然是空性,但是能换化出十方诸佛。但是这个幻化是妙有啊!比我们这个世间一定更真实,因为你看看《阿弥陀佛经》的时候,想想看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但是你看看地球呢!一劫还不到,一劫就成、住、坏、空。当然肯定按着成、住、坏、空的法则来运转,因为佛陀也说过有正法,像法,末法,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都是无常的,所以佛法是最理智的佛法,最说理的佛法。不说理的话,我们都不信,非常非常的说力。那么诚心忏悔,就是发至诚心,扪心自问,自己问问自己,造恶业是否要堕地狱呀,就是说你自己干坏事,难道不堕地狱,干好事堕地狱吗?但也不要害怕。你还可以忏悔,有人说,我可以忏悔,你还可以再干,那不行的,总是这么干的话,那及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问题了。那么如是诚心自然而生,至诚心自然生起来了,“后不复造”我以后不要再造了,既悔其后,既是做到法忏意,也既是僧碣摩法,忏罪及持戒,忏罪及告别了,再见了,就要好好去持戒了。如果不成心忏悔,后不复造,也就说明你还是要轮回的,所以要翻过成善,翻过成德,改过向善,何乐而不为,你为什么不做呢?要做不做将来哪有机会人生这么短,你现在不做,没有因缘做的时候,那怎么办呢? 下面的经文是“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尽故。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菩萨尚且忏悔,何况我等啊!普贤菩萨都在忏悔,那我们又不是普贤,那你要学普贤,你就一定要忏悔,不会怎么能成佛呢?若以为没有罪业,实是愚昧人呀,包括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说初一、十五去诵戒,我又没有自己戒,我又何况忏悔呢?你今生没有造,你往昔造没造,那么可能就是打妄语,就是自欺欺人,那最根本的就是愚昧,你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所忏的是心,也就是我要治的病是什么?你要忏悔,要忏悔那些病,你不知道这些,那你又怎么去学佛呢?有十种,第一种是妄计人我,那你就不愿意去受委屈,你就不愿意对得起自己而对不起别人,那会怎么样呢?增长生死,因为你有了这种我见呢!人见,我见。那你就会有贪、嗔、痴。那没办法,人如没有办法,那何必去贪,人如没有这个身体的话,所有的人都会改过向善,不需要钱,物什么都不需要,谁还会贪著钱物,那就不会贪了,所以这是第一身见苦,有身见,认为实在,实在的就麻烦了,麻烦就来了;第二是具足烦恼,遇到外道恶缘了,“我”心增盛了,就想遇到恶知识了,你身不由己的就跟他学,他会影响你,他不是马上影响你,他会在日久天长中一直影响你,你走啊走啊,你不断遇到恶知识,你就把握不住自己,你的定力会没有,然后你会慢慢的滑下去。所以学佛最可怕的是恶知识,它不信因果,他什么都不信,最后他可能就会使你堕落。外缘即一正二报,一报即六尘之境,我们看到外缘六尘之境是实在的,所以我们攀缘。正报即恶知识。恶眷属,即是第二,我见身见,你以为如何的,常常把他摆在一个中心的位置上。老是希望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所以叫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结果是真的么?不是的,实际上似是而非呀!不见得是真的;第三是内外积聚,内聚烦恼,外遇恶缘,如**不同如,不喜他人行善。自己因为遇到恶缘有烦恼看到他人行善自己起嫉妒心,你没有办法面对一个现实。所以也就是我们的第三忌妒心,没有办法随喜,别人好你嫉妒,你会消化不好,别人好了你烦恼所以你身体也不好。这是最吃亏的一件事,忌妒心最麻烦,所以不要嫉妒,别人好了你高兴,别人不好了,你应该悲哀,为什么?为什么不好,当然了,如果可能帮他,如果没有办法,自己要惭愧,因为你还没有能力,你若有能力,一定会影响他。这就是君子有所为,小人无所不为,放纵三业。第四恶心,于是他会影响我们,这就是我们的病;第五事随不广,恶心遍布及遍法界,即是第五广大恶心,你不要认为,我们的善心可以遍法界,恶心也同样可以遍法界,所以为什么会成就魔王,因可他有广大的恶心,所以它能够成就魔王;第六恶心相续,如好杀的人,杀生,愿意杀猪宰羊,你不给他报酬,他也愿意这样干,我遇到一个人,他就愿意这样干,说不给我报酬,我也愿意这样干,为什么?他已经杀习惯了,刹不住车了。那么还有赌博的人,随其所好,你就没办法停止,他就有瘾,还有吸毒的人,他也知道道德败坏,他也知道家里人痛苦,社会人遭殃,给社会带了了隐患,但他吸足了的时候他说:“我下次不再吸了” ,一旦毒瘾犯上了,他已经控制不了自己了,所以众生都是这样的,所以这是相续的恶习,控制不了习气,已经染成了。第七伏藏过失不予人知,自己干了坏事,自己不让人知道,这是伏藏恶心;第八是将堕地狱,也不惊不怖,要堕地狱了,什么都不害怕,爱怎么着怎么着,这样的人就是过去将杀人偿命,绑在刑场上去枪毙的时候,那人说:“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这样人有啊!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谁还知道你还有没有机会二十年了,不知道,但是他自己安慰自己,然后硬撑着英雄好汉,有人说他被绑在刑场上,他一点都不惧怕,其实你哪里知道,你不是他,他害怕的,只不过他在表面上,他要装一下,这是人吗,如果他真的不害怕的话,我执不断了吗?不可能的,所以这样的人是伏藏伏罪恶心,不怖恶道心;第九是无惭无愧,不惧凡圣,惭是己心不安,惭愧,愧是羞对于人,对别人不好意思,对不起别人,那么全然没有,这样的人什么都没有,所以对阎王,鬼神对天龙八部,什么都不害怕,什么阎老五,我不害怕,这样人也有呀!对于佛法呀,他也全然不在乎,这样的人也有,所以全然不惧就是无惧恶的心,一点都不害怕么。没有惧恶的心,它可以放逸放荡所以全然不惧,就事物惧恶心一点都不害怕;第十拔无因果,就想与人说:“唉!死后哪有轮回,一了百了……”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一切都回归大地,没错回归大地,但是你的意识呢?你的阿赖耶识呢?你的仓库里面还藏着那么多的种子,将来他能不发芽结果么?能不如此么?据说近代加拿大有一个医生他把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人头盖骨打开了,打开之后呢,他用的一个仪器突然间碰到某一处的脑细胞,这个人居然就唱起一首儿歌来,这不可思议啊!他醒的时候,你问他,他早已经忘记了。几十年了,他一直忘了,他醒后就不知道了,为什么?那就是记忆。那就是种子,因为有了那样的种子,有了那样的痕迹,他将来能不受报吗?但是受报也不可怕,因为你要学佛,你要转化它是可以的,怕的就是永远沉沦,永远糊涂,永远不知道改变自己,怕的是这样的人。犯错误谁都会犯的,因为是众生么,难免都犯错误,但是你不能永远犯错误,永远犯相同的错误,不能永远犯,那这样就拔无因果,即是断善行、断善根,这样的人没有办法,你怎么去教育他也没有办法。你想想看,现在的人道德滑坡,其实不就是什么都不相信么!真的相信,他自己就自省了,法律只能规范人的外表的行为,他心里不就这样做了吗?他有所畏惧,所以他就不敢做了,他知道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有一句话叫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他怕因,他就有果。众生不怕因,果出现了他就害怕。有这种事情发生,所以如果是那种正常的正当的,规范的信仰,而不是那种盲修瞎练的信仰,李洪志那也是一种信仰,那很麻烦啊!最后跑来跑去他说放下生死,说这是佛教,佛教真的讲放下生死,并不是放弃生死。是放下对生死的执著,并不是放弃呀!一旦放弃都去自杀了,这还是学佛么?因为当你现在还没有证悟,还没有成果的时候,那你应该利用假去修真呢!,所以要改变一种观念。怎么可以去自杀呢?这样就是胡来了,这是所应该忏悔的病。那么能忏悔的药呢?是心,什么药,应该对治什么病。什么病有什么心。第一个是明,信因,治前第十心,拔无因果,有因与果么!哪里没因,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事。***都说过“世上么有无缘无故的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都是有原因的,哪里有没有原因的事。第二是自愧自责,克则以治第九心无惭无愧,自己很不自觉。伤害了别人,你应该自己很不好意思你自己很惭愧,愧疚,责怪自己。否则的话,麻木不仁,理直气壮,这样人在社会上纯粹是渣子,活着没有意义,活着只能是糟踏粮食,污染环境。就是这样的,迷时能自责则善心胜过恶心。第三,不畏恶道,对治前第八不畏恶道之行,怕下地狱,为什么?要讲因果律啊,实际上一怕下地狱,他就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第四是不瑕疵,对质前第七心,伏藏过失,我不伏藏自己的过失,我自己是什么样的,我可以在大家面前刮露心扉,因为这样做对自己有好处。不养痈为患,过去有一种身上长着的一个痈,是一种毒疮,如果你总不把它根除,将来早晚有一天要麻烦。第五断相续心,对治前第六,恶心相续,发录罪过,永不再造,誓不再造。第六菩提心,发菩提心对治前第五,广大恶心,故转恶心为善心。第七修功补过,以持戒修福的功德山,持戒修福就想造一座功德山,填罪过之河,山来填河,一定能填满,山是太高大了。对治第四为恶心。

第八守护正法,对治第三不随喜心,守护佛陀正法既是守护自己正法。能说以上八点,即能成就做法忏,可以成就忏悔了,当然做法忏是事相的忏悔。第九念十方佛,对治第二恶知识缘,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立无畏毅然,清心目净十方佛消灭我心。一直在恭敬十方佛,就能消灭我心,无我之我即是真我,没有我,没有一个我执的话,才能达到真我,真我是什么?去除了我与无我,超越。平等,才能够达到真我,打碎中间的界限,应该如此,自然与佛合二为意,佛心我心,二心相契。第十观罪性空,观罪性本空,返往归真,实之惑业没有自性,没有不能改变的东西,那么一切真的也就是已经过去,就象弘一大师所说:“昨日种种比如昨日死,今日种种比如今日生”。那么我们的命运就掌控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使之惑业无自性,无非一眼见空花,就是说我们的眼睛有了毛病,眼睛有了毛病,上面一层膜,看到空中就有花在动,空中有花么?没有花,只是眼睛有了毛病,我们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无名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无名的实性就是说没有智慧,真的是没有智慧是永远的么?不是。它的自性是空性,所以无名实性即空性,换花空身即法身,我们这个身体是幻化的,如果你能够与法性相应,那你一定可以证得法身,娑婆世界犯戒缘份特别多,所以一定要去常修忏悔,普贤菩萨奉劝大众虚空界尽,忏悔乃尽,而虚空界等不可能尽故,如是忏悔也无有尽故。所以我们要学习普贤菩萨不断不断的忏悔,从有相忏到无相忏,与空性相应,才是真正的忏悔。

下面的经文是:“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出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舍利布所有善根,我皆随喜”。

随喜功德么,我们一定要去学习,所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是所学之人,从最初发起菩提心,所谓尽法界,尽虚空十方三是一切佛刹,而且把那个佛刹转化成极微尘数,微尘那么多的诸佛如来,这是我们所喜之人,我们要随喜,随他们所作所为而要随喜。那么从最初发起智慧之心,实觉惑业生死本空,惑业若本来是空的,没有自性的,菩提涅槃本有,当然这是从空生出的妙有,打妄本空本有,即空即有,空有平等,要借助修行,你才能显现,你不去修行,你只在理上感受到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真空妙有,缘起星空,你说得头头是道,也没有用,因内通过修行才能相应相契,才能够显现出来。所以说从出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那么要修福德当不惜声明,以难舍之头、目、手、足而行布施,你要求功德,求成佛的资粮,必须要把我执去掉,你一定愿意去把头、目、手、足拿去布施。为什么布施,因为它不是真的,缘起呀!四大五蕴和合的你说哪个是真的?如果他是真的话,你想去,布施你也没有办法布施,因为他真的,你布施了你给别人,别人也有办法受用。如果能以难舍指头、目、手、足而行布施,何况钱物,因为那是身外之物,我都是假的,更何况钱物等,而且要经过是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要舍那么多不可说不可转变成微尘树木那样的头目手足,如果你不去布施的话,那么怎么能行呢?所以说行难行能行,原来说难行能行我们都已经够为难的了,现在一看就更可怕了,所以这正的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把这一生布施出来,有又何干呢?没有关系,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去做,难行能行以自己无量无边的那样的头目手足来去布施给众生,那就会圆满种种波罗蜜门,智慧到彼岸,据说当年舍利佛曾经发菩提心,有一个智者,梵天王就应化成一位老百姓,向舍利佛乞,乞他的眼睛,说:“你把你的眼睛给我吧,我的母亲病了,要用它去做药啊!”请你慈悲,慈悲吧!舍利佛一想,他自己发菩提心的难舍能舍,就把眼睛给了梵天了,当然他是化现为人,然后他说:“错了,我要的是右眼,不是左眼”。舍利佛有将左眼给了他,梵天拿过来用鼻子闻了一闻,说这个臭了,不能做药了,不但说臭了,它用脚又踩了一下,于是舍利佛不发菩提心了,说“算了,还是做自了汉吧!”你看这种考验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如果舍利佛真的能够学普贤菩萨行愿的话,那我相信,他一定不会有怨言的,还会保持它的菩提心。但是可喜的很,我们连舍利佛都做不到,我们自己都不能了,更何况能了他了,所以不这是个容易做到的事。闻佛法要去实践,光说不练没有用的。很多老前辈在前边去那样实实在在的修持,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那是真的。只是讲讲连社会学者都能去说,所以法师从佛法的角度应该尊重他,如果从学问的角度没有什么必要的,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说我们要建立起正知见的时候,当然需要法是的帮助。那么布施波罗蜜中也具足戒、忍、进、禅、慧等波罗蜜。在你布施的时候,你把自己的眼、头、手、脚……那出去布施的时候,同时也具足了持戒,你不能去打众生,不能嗔恨。所以你同时也是忍辱,同时也是精进,能够忍得下来就是定力呀!所以禅,禅就是动力,智慧。你能观这个诸法如幻如化,这个身是不实在的,四大五蕴和合的,那就是放不下了。但现实中,谁也不愿割自己的身体,就是你说他两句他都受不了,晚上可能一夜没睡觉,这个绝对会有的,而且很计较,很在意说:“我有理”,谁有理呀!你本来就是假的,你有什么理,你有理你就不跑这来了,对吧?为持戒故,内财多财既舍之,能舍即能忍。说舍便舍,即是精进,难舍能舍心不动,即是禅定,如果没有智慧的话,一切不能成就,没有智慧你想舍也不愿意舍,自己舍了之后心里很难受,心里很痛苦,比如忍辱,你忍了是忍了,但憋得难受,肚子直咕噜咕噜响。然后起的没有办法,这只能叫忍辱,不能叫忍辱波罗蜜,因为忍的无可奈何,不行的,所以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那不是六度,一度都不度,连自己都度不了,更何况能度别人,如进别人像你一样的,忍得很辛苦,很难受,最后都的肝炎,肝癌了。那谁还学佛,谁也不学了。脾气好,为什么呢?看明白了,看透了不计较,不值得计较,是游戏是忍无可忍,能忍所忍两者了不可得,中间骂的话,我觉得都不真实的,所以我不计较,不计较,自免祸殃,否则的话各不相让就不撞到一起,当然这是所有的佛教徒都应该好好的想一想的事情。没有智慧绝对不可以,可以一一波罗蜜可以互*拉拢,只有在智慧得得导引下,才能够互摄互拢,龙树菩萨曾经说过“五度如盲,六度如导”。无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瞎子,只有般若波罗蜜才会是眼睛,能够导引,前五度成为波罗蜜。所谓正入种种菩萨智地的,即是说从出发心到三贤十地,一位一位的证入成就诸佛所正的无上菩提,又能成就诸佛所证之大涅槃,并且又能分布舍利在人间和天上。他涅槃之后,佛法的涅槃叫不生不灭,就是空性,跟空性相应就是不生不灭,所以叫圆满,也叫圆寂。他一期性命结束了,圆满到不生不灭,与空性相应之后把所余下的假身的遗骨,所谓的舍利,布施给人间和天上。将舍利留下来还要做佛事。利益一切众生,所以法门寺的指骨舍利拿到台湾,利益台湾的众生。所以你看佛多慈悲呀,苦贤菩萨就要学呀!随喜功德,我们也要学呀!那么为众生生善之根,如没有这样一个依止,你怎样去拜呀!怎样去礼敬,所以要有这样一个舍利,要有这么一个指骨舍利,要有一个佛像,有人说佛教是拜偶像的,佛教绝不拜偶像,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讲的。所以佛教最不崇拜偶像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把他放在那里,就提醒我们自己,改造我们的身口意是不是与佛相应,他是警醒我们自己,就像一个人在自己的变化上写一句座右铭:“天行见,君子以自强不息,不能空过时光”。佛像是一样的道理,他往那一放,就告诉你,你天天的身口意在胡思乱想些什么?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佛未成佛时,增长成佛的善根,佛没有成佛的时候,可以去布施,手足、头、目……作为成佛的资粮,这也是善根。佛已成就既能为一切众生生善之根,把自己的舍利留下人间,天上去供好了,包括佛牙,去供好了,能够生成善根的,我皆随喜,所有佛所做的一切,我都随喜,没有一件不随喜的。所以我们今天看别人做善事,我们也要随喜,随喜就是功德,能随喜的人非常高尚,非常伟大,佛当然是最伟大的了,不只是心随喜,行佛之行更是真随喜,心里随喜了,外表上也要随喜,就像我们布施一样,有的人说我没有钱,我说你没有钱,你还没有心吗?你还没有身体吗?你拿一个扫帚在那扫一扫,这也是布施呀!不见得你非要拿钱啊!所以你的心在改变着,你的行为就是一种最好的布施。

下面经文是:“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

那就是说上面说的那些已经过去了,以及诸佛所在的世界中,一切世界之内,六趣四生,六道轮回么?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四生,胎、卵、湿、化;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极少之微尘,我菩贤都会随喜,其中的人、天、修罗,当然有功德了,他可以持戒,我菩贤都会随喜,鬼道也有功德,他有他心通,宿命通,有人说总是想学鬼,那是不应该的,随喜可以,学鬼总到鬼道,那都不行“哎呀!我能看见什么……”那纯粹是到鬼或者去与鬼相应,那不算什么,你去看看《维摩经》阿那利的天眼,简直不得了,现在一看,那就是黄皮子之类的,那些动物畜生之类的本事,那怎么可能去学呢!怎么能把那些微不足道的本能当作天眼呢?所以这是不应该的,畜生中也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比如乌鸦反哺,乌鸦老了,小乌鸦叼来食物喂老乌鸦呀,你说可不可以学呀?现在我们的人都没有做好,自己家里养一条狗,比对父母都好,这个很奇怪。人都没有做好,那怎么能成佛呀?所以动物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也要随喜,那么羊羔跪乳等等啊也有功德,羊羔在吃奶的时候跪着吃,报恩啊!我们有过报恩的想法吗?好像是应该应份的。这个是不应该的,那么可以说随喜,这些随喜都没有关系,而地狱众生一夜一日,万死万生,受苦不断,没有时间,好像没有任何功德,有何功德可喜呢?所以你又怎么去随喜呢?六趣四生啊!地狱你怎么去随喜啊!所以菩贤大智知地狱极苦众生,自性功德未失。自性功德还没有失去,空性啊!他不是永远变,永远不变的,说八万大劫无间地狱,没有间隔的受苦,可以说八万大劫不可以出来,那八万大劫有一个数目啊,尽来他还可以出来啊!本具大方广,与佛无二,大方广所谓的体相,用于佛没有区别,平等,虽无修德,而有性德,空性之德,法性,所以从理上讲,《华严经》讲“抛一微尘出大千经卷,”一微尘,是不是空行,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不是与他平等,依我们说一滴水是不是大海,大海其实就是这一滴水的成分啊!所以如果认识一微尘,我们也就知道整个宇宙万有都是如何了。如果我们知道一滴大海的水,我们也就知道大海水也就是这样,所以抛一微尘都能出大千经卷的话,从理上讲,就事上而言呢,极恶之人也有微小之善,不是绝对,彻底的坏,还是有一点点长处,比如杀人犯,有很多杀人犯,他非常孝顺,这一点一般人就做不到,修行人都应该随喜,哪怕有一点点与要随喜,因为以佛的眼来观众生。用佛的眼睛来看众生,因为什么?大家都是法性啊!佛观宇宙万有都是如幻如化的,那说哪个不是佛呀?与空性相应就是佛了,当以善眼来看众生,众生无有不善,学佛当效法之,当用佛眼来看世界,当用法性来去看世界,看众生,所以这个时候,你再看那个众生他还可恨吗?他有可怜可悲,他不再可恨了。因为一可恨你自己嗔恨心一生起来,你与佛法就相隔的太遥远,只见众生之善,不见众生之恶,你只看到他善的一面,你不再计较他的恶了,即转烦恼成菩提,如果能这样做,通过随喜功德,等于是转烦恼成了菩提,这样的话,学佛就会有成就。

下面的经文是“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此经是《华严经》是经王,为什么要随喜小乘啊?这里便有“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回答是就方便而说,因为虽是声闻缘觉,仍然胜过我们凡夫,仍然胜过我们今天的凡夫僧啊!我们连小乘啊、声闻、缘觉都不是。因为我们有很多烦恼啊!但是你看声闻、缘觉就没有了?所以难道不是很惭愧吗?也要随喜。

《般若经》中佛陀曾骂而二乘人焦芽败种,当初我也很不懂,为什么佛陀还会骂人呢?后来才知道,佛陀是慈悲心,我们一骂人就是嗔恨心,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因为佛需要他们进入大乘,去学菩萨学佛的,第二就根本而言,声闻、辟支佛将来必定要成佛的,因为他们到了那果位,他们一定要去成佛的,所以你去看《般若经》去看《金刚经》,跟谁说的,跟须菩提,跟小乘人讲的,跟舍利佛说的,所以他必定要成佛的,声闻缘觉只是一个台阶而已,就像《法华经》说的五百由旬,他走了三百由旬,他还继续前行,那只是化城而已,既是化城,是不真实的,只有究竟的目的地,成佛才是真实的了,不然容易产生误会。那么随喜菩萨之善,难行能行者求无上菩提,更属正常。如果既能我皆随喜。

接下来是:“虚空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进、我此随喜无有穷尽。”一切都尽了,我的随喜也不穷尽,这多伟大!什么是高尚?这是真高尚!什么是伟大?这是真伟大!“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而且不断,是绵绵不绝,甚至说身口意三也能够保持下来,甚至永远都不知道疲厌,那还是我们能做到的么?我们不睡觉都受不了,不吃饭也受不了,哪里会有无有疲厌的这种感受呢?

下面的经文是:“复次,善男子,言请转*轮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

此是普贤菩萨再一次对善财童子和与会大众说“所谓请转*轮,既是菩萨悲悯众生,所以要请法,为什么悲悯,因为不忍众生非常苦,你想想看,众生多苦,他麻木不仁,他愚昧呀,他自己不感觉到苦,事实上苦是存在的,这是从世间法去讲在的,如果从法性的角度来讲,当然不苦了,但是他同法性是完全不相应的,所以他会感觉到不如意啊!在幸福的人他也有苦,为什么呢?还有无常呢,还有生老病死啊!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所以佛说有无量诸苦,当然数目上说有八万四千苦。那么即使一心法轨生悟解(录音不清楚),一心法就是法界观,就是我们的清静心,因为这是一条路,能够是众生得以解脱,所以这是请法,请转*轮,任持自性不失,永远从事空行,哪怕一切法千变万化。他永远都不失自性,都是空行!”

校对:慧智

更新于:2023-08-07 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