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二卷
第二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请掀开经本,看第二页,倒数第二行,我们把这段言语念一念: 佛教是大智大觉的教育,佛教是智慧觉悟的教学。佛教的教学宗旨,是在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正智,使人人能明辨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得失,进而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清净慈悲救世的人生宇宙观,达到解决众生一切苦难,获得圆满、真实、幸福的生活目标。因此,佛陀教育确是每个人都应当接受,应当依教奉行,这才叫「事佛」。 这段话是很久的时候我写出来的,年代我记得不太清楚,是为「中华书局」出版一部《中国近代名人录》,我给它写的这么一段话,简单的把佛教教学宗旨说出来了。佛教究竟是什么?我们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外国人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要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他在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人物?是什么样的地位?我们可以说,对他尊重来讲,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如果不是这样尊重的话来说,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这是他真正的身份。一生教学是义务教学,不收学费。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因为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只要肯学,没有不认真教导的,所以他的身份地位跟中国的孔老夫子确实无 无别,有教无类。孔子的教学局限在一世,始从胎教,最后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是一代的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是三世,范围就大了,他讲过去世,他讲未来世,他教学的内容讲到十方三世,比孔老夫子的范围大得太多太多了。 他最完整的教科书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总结它的内容,总的来说他的教学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经》常讲的「诸法实相」,实是真实,真实的宇宙人生真相。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完全得到利益、得到受用。三个问题:第一个教导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好,和平,世界就是和平,人祸没有了。第二个教导我们「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能把自然环境处好,天灾就没有了。第三个教导我们「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个关系处好,不但我们这一生幸福,生生世世都幸福。有人说这一条是迷信,怎么讲到鬼神?其实我们换一个名词,他也就接受了,现在科学家已经肯定我们空间是多元次,或者是说多维次,多维次跟多元次意思一样。知道我们今天处的是三维空间,有四度空间、有五度空间,在理论上讲空间是无限度的,今天科学家确实证明有十一度不同空间存在。我们就用科学家的方法来说,什么叫「天地鬼神」?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我们能跟他相处好,这是我们生生世世往后的关系就好了。你看看这个教育多么圆满! 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内容就是讲的这个,我们展开经卷,里面所说的就是我们这个世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诸位都知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我们从早晨起床睁开眼睛,看到这一切人事物就是五十三参,从早到晚你所接触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宗门大德常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现前境界是大方广,我们自己的生活是佛华严;你要不会,你是生死凡夫,六道轮回。凡夫跟佛实在讲就是一念之间,一念觉,这个世间原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一念迷,六道轮回,苦不堪言。所以论说教育,没有比佛陀教育更圆满,没有比这个教育更彻底。但是现在佛教在世间沦落为宗教、沦落为迷信,谁的责任?当然首先是出家人的责任。出家人不懂得佛法,不懂得经典,盲修瞎练,出家人把佛法形象破坏了,让大家看到佛教是迷信,果报都在阿鼻地狱。我们要有调度的警觉心,古人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出家人的衣服不好穿,这碗饭不好吃。我常常在提醒大家,既然出家了,要好好的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这部经学起,经义要懂得,经文要记得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用这部经典来对比一下:「我这个念该不该起?」「我这个话可不可以说?」「我这个事能不能做?」佛这部经典教训是标准,与经典相应是真佛弟子,与经典不相应是假佛弟子。假佛弟子就是魔王子孙,他是来破坏佛法,他不是来兴佛法,无论你是有意无意,你都要负因果责任。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第四段「吉凶」。「吉」是称心如意、事事如愿,吉祥如意:反过来,一切事情不顺心、不如意,这就是凶。我们世间人都有这个疑问,你们说佛教育好,我接受这个教育,修学这个教育,到底是好还是不好?难为阿难尊者在佛陀面前代替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学佛得到吉利这是正常的,那还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学佛得到凶灾,这疑问才生起来。学佛为什么会得凶灾?你们有没有认真去想一想?学错了,你没有照佛的教诲依教奉行。我在讲经的时候常说,如果真学佛,这个好处是非常明显,你要得不到这个好处,可见得你没有认真修行。所以学佛,实在话,你是真学是假学人家一眼就反你望穿了,你怎么能瞒得过人?人尚且瞒不过,你怎么能瞒佛菩萨,怎么能瞒我鬼神? 大乘经论里面常说,讲宇宙人生的根源,《华严经》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总说。整个宇宙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说到根源。世出世间这一切现象,怎么发生的,从哪里来的?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极乐世界从心想生,华藏世界从心想生,阿鼻地狱也从心想生,就看你想什么,想什么它就变什么,所以佛这才劝我们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道理实在讲不难懂,我们天天想慈悲,那个人相就慢慢变成很慈悲的样子,天天想凶恶,那个面貌人家见到都害怕。相从心生,体质也从心想生,如果你真的学佛,佛的心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你的相貌一定是这样的,你的体质也一定是这样的。学佛的人,相貌没有改变,体质没有改变,他白修了。我多少年前在讲席上常常讲,真正学佛的人不会老,不会生病,不会死。你还会老,还会生病,还会死你没有学佛。这就是学佛的形象、外表,表里如一,诸位要真干,你要不真干就错了。相貌本来不好,身体本来多病,真正学佛三年,你相貌就改变了,你的病痛就没有了,这是小果报,学佛的小果报、小成就;你边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难了。所以这个事情要真干,这个事情不能干假的。 经题这四段,「阿难」、「问」、「事佛」、「吉」、「凶」,在佛家讲这叫别题,只限于这部经适用这个题目。下面「经」这个字是通题,凡是佛教教科书都用经字做一个总题目。经是不是全是佛说的?不是的,佛家确实是开放的,是民主自由的,这一点跟其他的宗教不一样,宗教里面只有上帝说的话才能称经,其他的人没有资格再说。佛教不如此,佛教讲五种人说经,有佛说,佛学生弟子说、仙人说、天人说、变化人说,但是有一人原则,只要据说的跟佛所讲的意思相同,在佛教里面都承认它是「经」。意思相同的标准是大乘经里的「实相」,他所讲的确实是事实真相。无论什么人说,他所讲的是事实真相,这是经:如果不是事实真相,就不能称为经,这是《大智度论》里面讲的。 《华严经》上讲的五种人,佛、菩萨、声闻,还有众生,就是我们普通一般人。我们讲的跟佛所说的没有两样,譬如说「孝顺父母,奉事师长」,这佛常说的,我们纵然说的言语跟佛说的言语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佛都承认你所说的是经,所以佛家很开明。不但众生说的,还有「器世间」说的。器世间就是万事万物,它也不会说话,是表法,那个表法的意思跟佛所说的经没有两样。世间法里面,我们生活当中离不开的水,我们供佛,所有一切供品都没有,最低的要供一杯水。可以不烧香,可以不燃灯,一定要供一杯水。水是什么意思?水代表清净心。心像水一样,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这就是水在说法,它教给我们心要清净、心要平等。这是器世间说法,佛也承认,跟佛讲的没有两样。 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都在说法,没有一样不是在说法,你在这里学的是无尽,你怎么会不开悟,你怎么会不成佛?一切诸佛帮助我们,一切众生帮助我们,一切器世间也在帮助我们。而《普贤行愿品》里面讲得就更好,它讲有佛说、菩萨说,刹说(刹是讲刹土、世界)、众生说、三世一切说,这个境界就更广了。由此可看到,佛家讲的「说法」,不是说只有佛说的才是经,除佛之外都不能称经,佛教没这个讲法,你说的合情合理都是经。你说这胸襟多大!量大福大!你心量小不行,心量小的人没有福报,纵然有福,那个福报也很有限。所以一定要把心量拓开,要能包容一切,学「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经」这个字,在《华严经》里面有十种解释,那个太麻烦了,我们通常介绍只取一种,「贯摄常法」,符合这个意思才能称之为经。「贯」是贯穿,语言文字有条不紊,有层次、有脉络,一点都不乱,这叫贯。好的文章、好的言语,能够做得到。在佛教里面,特别是科判,如果用科判一衡量就知道,这部经典它的章法、结构、组织严密。为什么?加一个字在里面是多馀的,少一个字,它就缺了,它就连不下去,文字写得这么好!中国的古文,大家常常看的《古文观止》,《古文观止》用科判来看它,确实你也能发现好文章,好文章做到的是不能增加一个字,也不能减少一个字,做到不增不减,佛的经典做到这个。第二是「摄」,摄是摄受,好像磁铁有吸引力,你读了之后还想读。你们看报纸,大概看一遍不会想再看第二遍,为什么?没有摄受的力量。中国好的文章,像《四书》、《五经》,百读不厌,它有摄受的力量。佛经典摄受力量太大了,永远不疲不厌,你真正理解契入,确实能帮助你达到法喜充满,这是摄。「常」是永恒不变,我们今天讲,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三千年前世尊在印度为大家讲学,那个时候人得利益,三千年之后在中国讲,现代中国人还得利益,这我们一般讲「真理」,真理是永恒不变,没有时代性。「法」是法则,是原理原则,一切凡圣都应当遵守。能够符合这四个意思,这才称之为佛经。这是我们最简单的一个说法。 我们懂得佛经是有条理、有体系,说明宇宙人生真相,而能使人从佛的教学当中去证实宇宙人生真相。我们不是只听他说的就盲目接受,那是错误的,我们听了他的话,依照这个方法去做,把他年说的这个道理证明,佛家讲「信解行证」,这才是一个好的教学,不是盲目的,佛教给我们亲证。
相关文章
- 圆瑛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卷
-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的真意趣
- 第二卷 第四章 妄心生灭迷失本性之二
- 第二卷 第一章 身体定当坏灭
- 第二卷 第十章 见性不是因缘
- 第二卷 第九章 见性不是自然
- 第二卷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七
- 智谕法师:《中论要解》第二卷--观燃可燃品第十
- 智谕法师:《中论要解》第二卷--观本际品第十一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卷
- 正法眼藏第二卷之上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十六卷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十八卷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二十五卷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二十二卷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三十四卷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十四卷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十二卷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二十八卷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三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