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佛光无量 普照世间
佛光无量.普照世间(一)
──东林念佛堂阿弥陀佛圣诞佛七法会开示
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欣逢阿弥陀佛圣诞,东林念佛堂爰例于农历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公历12月23日至29日)举行「阿弥陀佛圣诞弥陀佛七法会」,称念弥陀圣号七永日。以此功德回向世界和平,国家昌盛,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灾难远离,人民安乐。
十一月十一日上午九时举行开坛洒净仪式,参加善信踊跃,拈香礼拜,同结胜缘,共植善因。法会庄严殊胜,大众皆感到佛光普照,如意吉祥。现将当天早上住持宽运大和尚开示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大家欢喜,我们「东林念佛堂」为了祝贺阿佛弥陀佛的诞辰,每年都会举行佛七法会。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弥陀诞的日子,选的不是法藏比丘的生日,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是由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愿,用了九劫的时间来思惟、来观察二百一十亿的佛国土,最后他把所有国土的优点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是最慈悲、最完整的佛国净土。所以,阿弥陀佛可以说因地成就,果地圆满,那么本来我们应该来纪念法藏比丘的生日,为什么后人会将弥陀诞定在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即永明延寿大师生日的这一天呢?
因为据我们中国历史上的记载,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及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他们都是阿弥陀佛再来。永明延寿大师没有出家之前,他在一个小县里当管出纳、管钱财的小官员。可是他犯了偷盗业,他把国库里面的钱偷出来买物放生;由於偷的钱财不是少数目,因而放了很多的生命;日子久了,结果被查出来了。他很老实,绝不妄语,坦白地承认了。
负责调查的判官问:「这么多的钱,是不是都是你偷的呢?」
「是我偷的。」甚至连偷了多少的数目,他都说得清清楚楚。
「偷去做什么?」
「全部都用来做放生。」
当然了,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监守自盗,拿国库的银两来放生,判官自然要判他罪啊!可是他自己没有花,都用在放生上;那这个罪要怎么判才好呢?判官只好把事实的真相向国王报告。
国王听了之后也觉得好笑:「这个人真笨啊!明明晓得把国家的钱偷了,这是要杀头的罪,他竟然不怕杀头,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去做放生。」于是国王就吩咐下来:「按照法律这个罪是要斩首的,应该把他绑到法场去行刑。」
国王又交代监斩官:「把他绑到法场后,看他害怕不害怕;如果他害怕就杀掉算了,如果他不害怕就釋放他,送他来见我。」
於是,永明延寿大师被绑到法场,可是他面不改色,毫不动容。
那监斩官就问他:「你怕不怕?」
「不怕。」「为什么不怕?」「我一条命,救了千千万万的命,很值得!」他不但不害怕而且还很欢喜。这个监斩官,实时停止行刑,并且马上报告国王;国王就命令把他带回来了。
国王跟他一见面,就对他非常的赞叹;因为相比于其他很多贪官污吏,他们从不为人民百姓的利益着想,只为自己过得更好,只希望个人的财势权位更丰厚,巧取豪夺,贪得无厌;可是永明延寿大师却刚巧相反,他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救度千千万万的生命,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实在是感天动地啊!
于是国王就问他:「将来你愿意做什么事?」
此时,永明延寿大师感觉到人生无常,毫不留戀,于是他就说:「我希望出家为僧。」
于是国王便成就他,让他出家。出家后他修行非常精勤,实行「禅净双修」;连国王成也为他的护法,对他非常尊敬。后来到天台山德韶国师处参学,发明心地,成为法眼宗的传人。又被后世推崇为净土宗六祖。
所以我们为了纪念他,选在农历十一月十七日,他生日的这一天作为阿弥陀佛的诞辰。因此,今天大家必须要知道,纪念永明延寿的诞辰,也就是纪念阿弥陀佛的诞辰,这目的就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自性的弥陀,其实我们每个人原本都和佛一样,若从如来藏清净心来说,是不一不二的;只不过我们现在是「迷」而不是「悟」;所以今天我们纪念阿弥陀佛,就是向阿弥陀佛的无量寿、无量光学习,因为他的佛光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不但能照到明处,而且还能照到暗处;那为什么呢?就是希望能让我们远离颠倒夢想、远离恐惧怖畏;就好像昨天(12月21日),很多人预言(「玛雅预言」)说是世界的末日,令到很多地方的人心生疑虑,导致人心惶惶,恐惧不安。
佛光无量.普照世间(二)
──东林念佛堂阿弥陀佛圣诞佛七法会开示
我前一段时间,到五台山去弘法;聽信眾說,太原有一位居士,这个居士還算有錢,他为了逃避这个世界末日,买了大批的压縮饼干存放在家裡,因为恐怕世界末日的来临之时,没有粮食;所以,当预言的时间差不多到了,他就开始担心、恐惧,这个压縮饼干能不能吃呀?吃完了又怎么办呢?心中总是忐忑不安。
这是多么难过的事啊?他有没有考虑这些预言是否可信?还有它的根据又在那里?为什么这么容易就相信了呢?这就是「颠倒梦想」。
说到屯积食粮以防饿死,这令我想起以下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梁武帝是一位虔诚佛弟子,护持佛法,并提倡素食,为什么最后会遭遇到饿死的命运?其中是有前因后果的。
据说,年青时就曾有相士跟他说,他将来是会饿死的,虽然他并不相信,但是他还是屯积了大量干粮在他的宫殿及行宫里,而且是随手可得,绝对不会有饿死的可能。
到了他晚年的时候,有一天,梁武帝问宝志禅师说:「我的寿命还有多少呢?」志公禅师说:「等我圆寂之后,你会造个塔。什么时候这个塔坍塌损坏了,那时你的寿命期限就到了,应该往生了。」
本来志公禪师圆寂时那个塔是木造的,后来梁武帝想到志公的预言:「这个塔什么时候倒了、塌了,我就什么时候往生。好吧!我现在就把它造成一个坚固的塔,用石头造的,那就不怕了!」试想,如果这个塔永远不会倒、不会塌,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死了!想不到他把这个木塔拆了,造成石塔的时候,侯景就起来造反了,把他抓住,圈到台城里头,他就被困在那里活活饿死了。
他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宗庙飨之,子孙保之,为什么还会饿死呢?这是他始料所不及的。
相传梁武帝在因地修道的时候,有一只很调皮也很通人性的猴子,梁武帝不入定时,不会找他麻烦;他刚刚一入定,牠就来扰乱他,令他无法入定。这个老修行心里觉得很不高兴:「这猴子真是讨厌!」于是就把猴子圈到旁边的洞里。
圈到洞里,也不过是想让牠一时不来麻烦他;想不到这样猴子不来麻烦他,不来叫他,他就入定了很多天。等他一出定的时候,想起猴子还在洞里圈着哩,于是赶忙走去把洞门的石头移开一看,可是这猴子已经饿死了!由于活活被饿死的缘故,所以这猴子死的时候瞋恨心很重,心想:「你这么狠!这么毒!把我饿死。我将来一定要报仇!」
由于这个老修行已经修到一些功夫,所以圆寂之后,虽然还没修成,来生就做了皇帝──也就是梁武帝萧衍。萧衍做了皇帝之后,怎么也没想到会有一个人出来造反,而造反的人名叫侯景;侯景就是前生被他堵死在洞里的猴子,所以今生来造反报复,最后把他圈到台城里饿死了。由此可见,这确实是因果报应的循环,真是丝毫不会差错,而且又是不期而然,预想不到的。令我们世人看了之后,就能有一种反省,警剔自我,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其实这宇宙、世间的种种灾难、祸患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规律与轨迹的,我們不必太過杞人憂天;佛教里头称之「三灾」,即小三灾、大三灾。又叫做「三灾劫」。世界是依成劫(成立期)、住劫(存续期)、坏劫(破坏期)与空劫(空漠期)等四期无穷地循环不息。其中,有情出现于住劫之一定期;至坏劫之终末期,世界全遭破坏。在住、坏二劫中,分别有三种灾厄。
一、据《俱舍论》卷十二的说法:(一)小三灾:住劫分二十期,有情的寿命在八万岁至十岁间反复增减约二十回(最初为减劫,最后为增劫。每至人寿减至十岁以下,则发生一灾厄,共有刀兵灾(互用凶器杀害)、疾疫灾(恶病流行)、饥馑灾(由旱灾起饥馑)等三种。 (二)大三灾:坏劫分为二十期,于最后一劫世界即开始坏灭而引起天灾,即:火灾(坏欲界至初禅天)、水灾(流失至第二禅天)与风灾(破坏至第三禅天)。以上火、水、风,分别称为劫火、劫水、劫风。三灾的发生,它的顺序是一定的;即初以火灾坏灭七回后,再以水灾坏灭一回;如此以火灾七回、水灾一回,反复经七次后,再以火灾坏灭七回,最后即以风灾坏灭殆尽。
二、据《法苑珠林》卷一所载。(一)小三灾:(1)饥馑灾,人寿由八万四千岁,每百年减一岁,减至三十岁时,大旱不雨,草菜不生,世间无量人民饥馑而死。(2)疾疫灾,人寿减至二十岁时,诸病皆起,世间无量人民疾疫而死。(3)刀兵灾,人寿减至十岁时,众人各起斗争,手执草木即成刀杖,互相残害,世间无量人民死于刀兵。
(二)大三灾:(1)火灾,坏劫之时,有七日出现,大地须弥山渐渐崩坏,四大海水辗转消尽,欲界及初禅天皆悉洞燃,无有遗余。(2)水灾,初禅以下经过七回火灾,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渐降大雨,滴如车轴,更兼地下水轮涌沸上腾,欲界乃至二禅天水皆弥满,一切坏灭,如水消盐。(3)风灾,二禅以下经过七回水灾,又经七回火灾坏于世间,至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从下风轮有猛风起,兼以众生业力尽故,处处生风,欲界乃至三禅天悉皆飘击,荡尽无余。
小三灾中之「疫疾灾」,又称为「瘟疫劫」,像我们02、03年时候的SARS传染病,这也类似瘟疫劫,不过真正的「瘟疫劫」发生的时候,它的杀伤力也就远远大过SARS了!
那为什么会出现「大三灾」、「小三灾」?前面已经说了,这个宇宙、世界本来就是成、住、坏、空,就好像春、夏、秋、冬一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永不停顿。可是《心经》不是告诉我们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什么是「色」呢?就是现象界一切物质的存在,其本性都是空的;那为什么是空啊?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由缘所生、因缘而起的,其中并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也就是没有自性,所以是「无自性空」,亦即所谓「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一切都是没有自性的啊!不单世间一切有形的物质没有自性,就连我们这个身体也没有自性;我们生命只在呼吸之间,有出没入就是下一世了;人生实离不开生、老、病、死;这个色身不过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当四大分离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不复存在了。
而这个宇宙也离不开成、住、坏、空四劫;在「成劫」也就是宇宙初成的时候,是没有佛出世的,而在坏劫、空劫的时候,一样是没有佛出世,所以唯有在「住劫」的时候,才有佛出现于世;这个「住劫」就是「贤劫」,也称「现在劫」,指包括释迦佛在内的千佛出现的现在劫;其与过去庄严劫、未来星宿劫相对应:过去的庄严劫,未来的星宿劫也会各有千佛出现于世。(在《阿含经》中有数处提到过去、现在佛,其中有一部经名为《七佛经》;过去七佛中,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是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已经在这一贤劫出现;贤劫还会有以弥勒佛为首的九百九十六尊佛在未来出现,其中最后一位是楼至佛。)
所以,我们学佛必须要明白这个佛教的宇宙观,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然后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生死、无常。
我们都知道,释迦佛是在世间成佛的,他成佛后在世间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而在成道之初的二七日间,首先讲了《华严经》;
这本经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为宗,说菩萨以菩提心为因而修诸行,顿入佛地的因果,显示心性含摄无量、缘起无尽、时空行愿等相涉相入、无碍无尽的理境,及佛果地广大无碍、庄严无比的殊胜境界。《八十华严》有三十九品、七处九会之说。(「七处」包括地上三处、天宫四处,即 1.菩提道场(地上):第一会六品(世主妙严品以下);2.普光明殿(地上):第二会六品(如来名号品以下)、第七会十一品(十定品以下)、第八会一品(离世间品);3。忉利天宫:第三会六品(升忉利天宫品以下);4.夜摩天宫:第四会四品(升夜摩天宫以下); 5.兜率天宫:第五会三品(升兜率天宫品以下);6.他化天宫:第六会一品(十地品);7.重阁讲堂(即逝多林):第九会一品(入法界品)。)
这「七处九会」所讲的内容,就是如何成佛之道──人如何能够成佛呢?要成佛就必须要发愿,发愿以后就必须要实行,其中有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好像我们读书求学一样;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由学士、硕士,一直到博士;获得了博士学位就等于是成佛了。这是从修行的历程上说,而在修行的方法上讲,要从那里开始呢?这就必须从断烦恼下手,唯有烦恼断尽了,才能得证菩提。但要断什么烦恼呢?就是要断见思惑、尘沙惑与无明惑。这「三惑」,又称为「三障」。(若依天台宗的说法;见思惑,是见惑和思惑的并称,也称通惑。包括意根对法尘所起的各种邪见,以及其迷恋于现在事理的烦恼。尘沙惑,为迷惑于界内外恒沙尘数所起的各种惑障,与无明惑合称别惑。无明惑,又称无明,即于一切法无所明了,尤其是于中道第一义谛无所知。)
佛光无量.普照世间(三)
──东林念佛堂阿弥陀佛圣诞佛七法会开示
《华严经》中所说的菩萨阶位有五十二个之多,而五十二位又分成五大阶段,分别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最后再加上「等觉」与「妙觉」两位。「十信」是对佛法信与解的阶段;「十住」是已安住于佛法。「十行」是能确实实践佛法;「十回向」是指菩萨除自度外还要度人,故回向之;「十地」则是正式登上「大菩萨」的位阶,并如大地一样能长养众生。以上每大阶段各分十小位阶,故都以十为单位。修满上列五十位后,则成「等觉」,已经相当于佛了,等待因缘具足而成佛,也可以算是一生补处菩萨,如当来降生佛弥勒。
「妙觉」就是正式成佛,或说是「成无上正等正觉」,亦可以说是完全、究竟的解脱、悟证、明心见性、无余涅槃等。
经中指示修行的目标就是要断无明惑,这个无明惑即是极微细的烦恼。「无明惑」是「三惑」或「三障」(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之一。若依天台教义,此三者之惑障粗细虽有不同,然本体实为一。因于一心之中,具有此三惑,所以又称「一心三惑」、「同体三惑」故须修三观以断三惑:
1.见思惑:指迷于三世之道理(见惑),与迷于现在之事象(思惑),两者并称见思惑。
因能招感三界生死之果报,故属界内惑;又以其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三者所断之惑,故又称通惑。此惑可用空观来加以断除。
2.尘沙惑:比喻我人之惑障有若尘沙之多,故称尘沙惑。
菩萨应知十法界众生具有无边之惑障,及对治众生惑障之无量的教法,然因菩萨以空观破除见思惑,而易执着于空理,以致未能进一步了知众生无边之差别相,故此类尘沙惑又称着空惑。
又因此惑仅为救度众生之菩萨所特有,故又称别惑。此惑共通于界内、界外,可用假观来对治。
3.无明惑,乃昧于「万有即法界」之理所引起之烦恼,故属界外之惑障。
上述之别惑可由假观对治之,而此惑则可由中观断除。
盖将以上三惑次第由三观分别断除,是别教的说法。
若以天台圆教而言,三惑既为一体,仅须以「一心三观」之法门对治即可,而无须次第分别破除。
由此可见,无论是华严或天台,其目的都是教导我们断除烦恼,修证菩提。而华严的菩萨五十二阶位,即是一循序渐进,层层上升的修行历程;就是说,从「十信位」开始,一路上升;但单要入一个「十信位」即需要「一小劫」的时间;为什么需要这样长的时间呢?因为这个「信」必须是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不动摇的,那才是真信、实信,也就是说,真信是完全没有动摇的信;而我们现在的信,有时候容易动摇,而且我们都是性识不定;怎么性识不定啊?就是我们前一念和后一念不一样;昨天和今天不一样;今天和明天又不一样,我们的心总是前后矛盾,无法做到真正的统一;而要做到内心的统一,就必须要有「觉」,也就是觉悟与觉醒;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诸佛所说的一切法无非是要让我们觉悟,所以佛教是个觉悟的宗教,其目的就是要让我们这些迷执的愚痴众生破除我见、我执,了悟缘起性空、诸行无常的道理,从而破烦恼、证菩提。
我们众生之所以愚迷,原是就是因为我们都是以「我见」来看一切事物;而我见是不可能全面的,因此就会有所偏差;我们经常说有五种眼;这五种眼即是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用佛眼看到的东西自然不同,用法眼看又不一样,用慧眼看又是另一种境界,而用天眼看与人的肉眼去看,当然亦有很多的差别。而不同的众生,牠们所看见的世界,也有很大的差距;好像这个蚂蚁牠是二维空间,蚂蚁牠看这个宇宙非常的大,因为牠看不见其他的东西,牠所见的一切都是平面的,所以牠的宇宙很大。而这个青蛙呀,牠是三维空间;如果没有三维空间怎么样啊?牠就补捉不到食物了!而且还要跳起来,才能捕捉到食物,所以牠的视角必须是三维空间。而我们人类是多维空间,我们的世界是多维的、立体的,所以我们的世界和青蛙的世界,和蚂蚁的世界那完全不一样。当然了,我们和佛和罗汉和菩萨的境界,更是无法相提并论;我们看人、事、物,都会分出美丑、善恶;如果看见这人长得英俊,那人长得漂亮,心中就会生出种种的分别,或羡慕或嫉妒,种种烦恼因此而起;尤其是我们很多人,老是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看来看去只有自己是最好的,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若以佛眼来看,一切都是平等,所有众生都是佛,那会有这么多的分别呢?
佛光无量.普照世间(四)
──东林念佛堂阿弥陀佛圣诞佛七法会开示
所以唯有境界提升了,才能出离生死,了生脱死,亦即把「分段生死」、与「变异生死」都完全了断了,才能真正的出三界、脱轮回。什么叫做「分段生死」、「变异生死」呢?
1.分段生死:又作为分段死、有为生死。是变异生死的对称。指众生由于每一世所招感的果报不同,而有形貌、寿命等差别,称为分段身。受此分段身后,必有一期生命的结束。所以称为分段生死。
2.变异生死:又作无为生死、不思议变易死、变易死。是分段生死的对称。指阿罗汉、辟支佛及大力的菩萨等三乘圣者因悲愿心而来世间所受的生死。三乘圣者已跳出三界,结束分段生死,由于修行的结果,烦恼迷惑渐除,智慧圣果渐增,此种迷悟的迁移,感得意境的升华,每一期都不相同,由前期转入后期的变易,恰好一度生死,所以称不思议变易生死。
这个变易生死,就是说我们透过修行,从人升到天上;到了天上继续用功,再从天上又修到其他更高的地方去,这就是「变异」。所以,阿罗汉、辟支佛等必须经过五十二阶位的层层提升--所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阿罗汉即使断除执着,还存妄想、分别;再往上提升,把分别也放下了,这就是法身的菩萨,称为「正等正觉」;「正等正觉」,「等」是等于佛,还没成佛。这比阿罗汉的智慧高、觉悟深;对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与诸佛如来非常接近,所以称之为「正等正觉」,好比世间的硕士学位。
正等正觉在《华严经》上讲,从圆教初住一直到等觉菩萨,四十一个位次都称为「正等正觉」。到破最后一品无明,智觉圆满了,一丝一毫的欠缺都没有了,再加上「无上」两个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陀,像佛门里的博士班毕业。
以上所说是菩萨修行次第逐步上升的过程。
因此,修行人如果无明不破,那么仍然是在六道里头轮回。我们经常说,六道之中,在人间修行是最好的,因为天人享受太多、太快乐,不会想到修行,而地狱及饿鬼道的众生又太苦了,所以无法修行;而畜生就只有欲和食,那里知道修行呢?所以,唯有人才知道修行、才能够修行,因为人间苦乐参半,我们才有自我提升的希望;只有自我提升了,我们的身、口、业三业才会清净,我们念佛的时候,才能做到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前一念和后一念必须要完全统一,如执持一个佛号,一念念到底,不夹杂、不间断,如此日子久了,自然能工夫成片,达到一心不乱的境地。
所以我们现在不断的念佛,就是为了将来临命终时作彩排,我们昼夜六时、行住坐卧都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就是给临命终时作准备;试想,我们一般人对一个世界末日的预言,尚且担心到不得了,惶惶不可终日,何况是到了临命终的时候呢?可想而知,到那时候,恐惧会就会更多、更多,因为我们众生大多数都是贪生怕死的,没有一个人会想死,但是上天是很公平的,怎么公平啊?有生就有死。这是宇宙人生必然的道理。
佛光无量.普照世间(五)
──东林念佛堂阿弥陀佛圣诞佛七法会开示
那么,我们佛教所追求的是什么呢?佛教所追求的是无生的境界;那什么是「无生」呢?无生的意义:(一)是诸法之实相无生灭;与「无生灭」或「无生无灭」同义。也就是说,一切存在之诸法皆无实体,它的本性都是空的,所以无生灭变化可言。但是我们凡夫众生,迷此无生之理,而起生灭之烦恼,故而流转生死,无法解脱。
(二)是阿罗汉或涅槃之意译。阿罗汉有「不生」之义,即断尽三界烦恼,不再于三界受生的意思。又依弥陀本愿,往生净土的人,皆是契合弥陀本愿,此因「无生」即是「涅槃」之理。依昙鸾大师之《往生论注》卷下称之为「无生之生」。
我们佛教亦常常说「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三种忍法之一;即一「生忍」,二「法忍」,三「无生法忍」。
(一)、「生忍」:
「生忍」就是「众生忍」,我们初发菩提心,必须修行六度万行的法门,这「六度」里面的第三度,就是「忍辱」,就是在辱境现前,即被人侮辱、被人欺负的时候,我们要修忍耐;「忍」就是忍耐,「辱」就是侮辱。意思是辱境现前,就是有侮辱、欺负我的众生现前了,这时我们就要忍,这就叫做「生忍」,也叫做「众生忍」。「众生忍」——就是这个众生骂我,我能忍;他打我,我能忍;嫉妒我、障碍我,我都能忍。
(二)、「法忍」:
就是对寒、热、饥、渴等无情之法,都能忍受,叫「法忍」。天气太热,热得不能用功;天气太冷,冷你不能用功;渴了找不到水喝;饿了没饭吃。这些都是「逆境」现前;我们修行就是要做到「逆境」现前能忍;比如说,天气最热的时候,我们要对治它、克服它,我们不能被这个「热」的「法」所转;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再冷我们也要对治它,不能被这个「冷」的「法」所转;甚至生活非常的艰苦,水源非常的缺乏;吃饭不饱,喝水也不足,我们都要忍下来,安心修道,这就是「法忍」。对这些不顺心的「法」现前,我们要令它不要成为修道的障碍,我们要忍下去,继续修行下去,这就是「法忍」。
(三)、「无生法忍」:
这是甚深的功夫。一切法本来不生,本来不灭;事相上的有生有灭,只是我们妄想把它分别出来的。如果我们心中不起分别,又怎会有众生来侮辱我们呢?就是因为我们有分别妄想心,所以才会对众生相,生出是非取舍;因为我们有妄想心、分别心,才会分别这个人待我们好,那个人待我们不好。可是如果我们能反过来想,把这些待我们不好、负负我们、侮辱我们的人,当作是帮助我们修「忍辱波罗蜜」的逆增上缘,这样我们的忍辱功夫就会因此而进步了。所以说「境缘无好丑,好丑生于心。」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分别出来的;我们要学会以境转心;一切法从因缘生,缘生相生,缘灭相灭,生灭不停,其中那个真实的「众生相」可得呢?
这就是观「众生」本来「不生」,这就叫做「无生」。我们要知道,这一切法都是从因缘生的,无有自性、自体,也就是当体即空,那有个「热」的「法」,那有个「冷」的「法」可得呢?这就叫做「无生」的「智慧观照」也叫做「无生法忍」。一切境缘,转眼就过去了,我们若不起妄想分别,自然就能够在「冷」「热」之中得到自在了。
正如《大智度论》卷五十载:「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又《大般若经》卷四四九云:「如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以自相空,观一切法,已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不见少法可得;不可得故,无所造作;无所造作故,毕竟不生;毕竟不生故,名无生法忍。由得如是无生法忍故,名不退转菩萨摩诃萨」。
由此可见,若能修至无生法忍,即能达到不退转菩萨摩诃萨的境地了。但这对于初学佛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困难、距离太遥远了。
佛光无量.普照世间(六)
──东林念佛堂阿弥陀佛圣诞佛七法会开示
所以,大家今天来念佛,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目的就是为了了生脱死;大家放下身边的俗务,来到寺庙念念佛,吃吃斋,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其实这是非常殊胜难得的因缘。我们常常说,生而为人已不容易,而得闻佛法就更不容易;听闻佛法之后,能够信受奉行,那就更加、更加不容易了。今天大家为了将来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这里一心一意念佛,就是为了临终作彩排、作准备;而我又为大家讲解、开示,目的就是希望让大家生起真实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也就发不起真实的愿力;这个「信」和「愿」,就好像鸟的双翼,两者必须相辅相成,如果只有單翼,亦即只有信而无愿,那么我们将来的成就会很低;相反地,如果只有愿而没有信,将来也是不会成就的;当然除了信、愿,还要加上行;信、愿、行三者必须具足,缺一不可,这是往生净土的三资粮。
而三资粮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行」;「行」就是要真修实行;而怎样才是真修实行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必须老实念佛;不过这「老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困难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就是不老实,如果老实了,就能死心塌地,不起妄想、分别去修,这样的话,我们才会修得好。为什么我们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心不够恳切呢?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存有逃避或侥幸的心理,认为这个无常不会这么快就到来,离自己还是很远、很远,没有近在眉睫的感觉,所以念佛的时候,无法做到真正恳切至诚;唯有当我们对这个娑婆世界生起了真正的厌离心,这个时候,才能够真正发心、发愿;如果对人世间的种种没有真正的厌离心或出离心,是不可能发心、发愿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們有太多的贪恋、执着,令我們不舍得走,也不想走。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看清楚世间事物虚幻不实的本质,當我们明白以后,才能够真正的放下。我们现在不断念佛的目的,就是在累积资粮,就是在为临终彩排,到真正的时候,绝对是派得上用场的。如果没有恳切求生的愿望,其实只能种下一个善根种子,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开花结果呀?那是完全没有把握的,可能要等到「龙华三会」的时候,可能还要更长、更长的时间,机会是很微小的。当然如果这个善根保护得好,还要看下一世修得好不好;修得好的话,也就是说信、愿、行都具足的话,那么就能早一点开花结果。
所以,我们佛七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精进用功,以求克期取证,在这七天里头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如果真的念到一心不乱,阿弥陀佛就会在我们临命终时,亲自来迎接,也许是拿着金刚台,也许是紫金台,也许是莲花台,到来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莲登上品;我们都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三辈九品」,上品、中品、下品,每一品之中又分为三个层次,就看我们修行功夫的深浅。当然了,据经上所说,我们受八关斋戒再加上念佛,最低限度都能够中品中生。可是我们很多人就是信心不够、愿力不够,到临命终时啊,因为修行功夫不够、定力不足,又或者是业力的牵引,颠倒妄想,一念之间,可能就会堕落恶道了。我们念佛人,不得不小心谨慎啊!
前两天有一个信众来见我,她向我诉说,自己前几年经常到寺庙去做义工,经常发心念佛,经常发心拜忏,可是最近怎么样了呢?最近因身体不适去医院做检查,才发现原来得了癌症;这个就是无常啊!她非常的担心,突然对佛法失去了信心;她说:「我这么诚心的学佛、拜佛、做义工,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果报呢?可见她只看到今生,而忽略了佛教所讲的是「三世因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因果报应是丝毫不差,且绝对公平的。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宿命通,更没有天眼通,我们不知道自己过去世曾经做了什么坏事,如果我们真的知道了,就不会觉得这个因果不公平,就能够坦然面对、欣然接受;而且还能针对自己的缺点习气,对症下药,改往修来,改恶迁善,这样的话,将来的报应,就会完全不一样。
我们今生之所以能够生而为人,大部份都是因为过去生曾勤守五戒;五戒可以说是做人的基本条件;而除了五戒之外就是十善;十善是生天的正因;由此可见,「五戒十善」是我们学佛人最根本的要求;所以我们若想学佛成功,首先就要拿五戒十善来衡量自己。这「十善」就是身三、口四、意三;身有没有杀生?有没有偷盗?有没有邪淫?口有没有妄言?有没有绮语?有没有两舌?有没有恶口?在意念上有没有贪?有没有瞋?有没有痴?这个就是我们今天用来衡量自己的一个准绳。我们做到了,将来就能够生天,若加上有禅定的工夫,那么所生天界就会更高;不过天界是不究竟的,天福享尽,还是会堕落,所以,我们应该念佛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信、愿、行都具足,那么将来一定能够成就。
当然反过来,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这中间的关系,大家必须清楚明白。我常常反复说明,如果五戒具足,那将来就是人,这「五戒」也是杀、盗、淫、妄、酒,你做了没有?没有做的话,这就是得人身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不需要去问其它的人,只需要问我们自己,因为佛教讲的是自救法,我不是靠上帝,也不是靠他人,而是靠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的业必須要自己了,而且這個業力决定了我们的去处,所以说,到了紧要关头的时候,谁能救我们啊?唯有我們自己才能救自己。因为如是因、如是果,今天我们念佛就是因,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果;当然,如果去到西方之后,我们继续努力修行,力量就会越来越增加,然后为了不舍娑娑世界众生之苦,而再发愿倒驾慈航,还度娑婆,那个时候,极乐世界就是因,娑婆世界就是果;无论怎样说,都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我们唯有如是作、如是修、如是行,将来才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大家既然来了,就要发心、发愿,真诚用功,希望将来都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当然我们修行不能单是自利,而必须做到自利利他,也就是自己得到佛法的好处后,发愿将好处与别人分享,所以还要做影响众;影响其它的人来信佛、学佛,因为佛教讲的就是深心、至诚的心、回向发愿心,希望令一切颠倒梦想的愚迷众生,都能够远离这个五浊恶世,同证菩提,共成佛道。
我们可以看到像观音、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他们最后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众生?而且我们还能够带业往生,只要我们肯努力、用功,修得好的话,那么将来往生的品位就会高;所以,我们可以用「三福」:「世福」、「戒福」、「行福」来衡量自己,我们要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还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更要「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发菩提心、劝进行者」,这都是我们佛弟子应该做的;如果这三福都能做到了,将来就是中品以上了。这就是往生的资粮,我们念佛就是为将来作准备;我们修行念佛,就是「累积德本」,那累积多了,将来自然就够成就。所以大家既然来到念佛堂,就应该好好把握机会,努力念佛;虽然我不能天天陪着大家念佛,但我的心跟大家是在一起的;我也发心、发愿,我常常说:我愿做阿弥陀佛的推销员,我走到任何的地方,都是教大家恒持佛号,常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因为正如祖师所说「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这确实是金石良言。希望大家多来念佛,阿弥陀佛!(全文完)
相关文章
- 宣化上人:你想出世,想成佛,就要在世间法里觉悟
- 《佛今在何》佛光禅师
- 海涛法师:世间哪个东西让你快乐
- 藏传佛教中的八大菩萨,见者福寿无量
- 证悟者龙树的故事:世间每个人都是贼!
- 净土法门法语:在这个世间,我们干什么事情福报最大?
- 星云法师:世间上什么最强
- 隆波田禅师:果报:出世间 The Result Is To Be Beyond The World
- 净土法门法语:世出世间一切法,总在一个觉迷
- 强帝玛法师:四无量心的修习
- 净土法门法语:我活在这个世间,这一生就干这桩事情
- 宣化上人:一念这个六字大明咒,无量诸佛、无量菩萨、无量护法金刚,都常常拥护你
-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观察五蕴世间 第三节 约众缘生法释众缘
- 净土法门法语:真学佛人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一点都不假
- 净土法门法语:你对这个世间放不下,想到极乐世界去不了
- 净土法门法语:这才是世间上真正有智慧的人、第一流有大福德的人
- 如果世间小小的福报都不能如愿,应这样检查我们的发心和修行方法
- 佛所成就的四无量心
-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二十一
-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