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连载033

时间 2023-12-06 11:33药师佛经典作者:碧游仙君

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033:《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者性火

二者事火

在释迦牟尼佛成道的这一天,从娑婆世界东方很遥远的金色世界来的文殊师利菩萨,此时正在摩羯陀国(释迦佛所在的道场),给大众们讲法......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关钥世界中,或名败坏相,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在这个娑婆世界所提到的苦、集、灭、道「四圣谛」的「苦圣谛」,我们在关钥世界那个地方,有的时候跟大家讲,什么是苦啊?败坏之相是一种苦。

比如说植物的叶子,刚刚萌生的时候,是幼嫩可爱的,长大的时候是成熟滋润的,但是当它枯萎的时候,是枯干的、憔悴的。相对于叶子出生时候的那种幼嫩之相,相对于叶子成熟时的那种滋润之相,这种败坏之相也让我们感觉是苦的,人的相貌当然也是类似的。

或名如坏器,或名我所成,

或者说器皿坏掉了。一个花瓶本来是完好的,也可能是非常珍贵的花瓶,但是不慎摔碎了,当器皿摔破成了碎片的时候,你看着这个坏掉的器皿,你是遗憾的,这种感受也是苦的。

或者说「我所成」。世人执著小我,认为小我一直在造作什么,当他认为他所造作的已经成就了,但是这种成就已经蕴含了一些不安的因素,因为相的世界有成就有坏,所以我所成也是一种苦。

或名诸趣身,或名数流转,

在六道轮回中,众生可能去任何一道,去任何一道众生都不自主,这种轮回中的身形样貌也是苦的。或者有的众生已经无数次地流转在六道,无数次地流转,本身这种无奈的重复也是一种苦。

或名众恶门,或名性苦

或者说「众恶之门」也是苦。不管你造作哪些恶,恶基本上意味着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众生,有些恶是损人利己的,有些恶是损人也损己的,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恶,早晚都会招来恶的苦果,所以众恶之门也是苦的。「门」代表开始,恶的开始就是一种苦。

或名性苦。当然世间有一些食物,本身它的味道就是苦的,比如说苦瓜,或者有的药(比如黄连)等等,本身它的味道就是苦的,你的舌头一接触你就感觉很苦,本性是苦,这也是苦。

或名可弃舍,或名无味,或名来去。

有些东西是你应该扔但是还没有来得及扔的,或者是想要扔掉,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种种纠结等等,这些也都是苦的。「或名无味」,就是真的是乏味,没有什么味道,失去了兴趣,这些食物让你感觉也是苦的。「或名来去」,来来去去、纷纷扰扰,你看到这来来去去、纷纷扰扰的感觉,也是苦的。这是在关世界,我们是这样讲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关钥世界中,或名行,或名愤毒,

那么在关钥世界怎么讲集圣谛呢?「苦、集、灭、道」的集圣谛。「集」一般代表苦的缘由、苦的凝结。为什么会苦?在关钥世界这个地方,文殊菩萨说,我们讲无明缘行、行缘识,这种行、这种造作、这种惯性本身就是苦的。

还有愤毒,佛陀在经中讲无边的殃害都是从嗔恨而生,这种愤恨像毒液一样,它也是一种苦。

醍醐

恨人的人他绝对不是快乐的,这是极大的苦,而且嗔怒之毒也容易让人造下重罪。冲动是魔鬼,所以一定要小心嗔

【或名和合,或名受支,】

还有「和合」,就是说人是群居动物,和其他众生这个业搅缠在一起。独自居住又孤独、寂寞、无聊,和别人在一起又不可避免地要冲突,不得不和合在一起,表相上不得不在一块,这也是让众生感觉苦的。

醍醐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个人的小我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人都为小我着想,那么冲突是必然的

「或名受支」,你受命运的支配,命运面前你就好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让你干嘛你干嘛,很多东西好像无法自己掌控,这是一种苦。

醍醐
当然有的师兄知道了修习「准提法门」可以改命,现在已经开始去改命了。当然念诵地藏王菩萨的圣号多少万声,或者说读《地藏经》,读《僧伽吒经》等方式方法,包括禅修课也可以改命,改变了你的心念,慢慢就改变了命。

【或名我心,或名杂毒,或名虚称,】

还有「我心」,也是一种苦。这里的心是什么—妄心,众生执著我又执著自己的心念,这本身就是苦。还有「杂毒」,杂着毒染、心灵不纯净,这本身就是苦。还有「虚称」—虚妄的称名,停留在表相上,这就是苦,也是苦的根源。

【或名乖违,或名热恼,或名惊骇。

或名「乖违」,外在事物不符合我的想法,总是违背我的想法,这也是一种苦,或者是苦的根源、苦的凝结。或名「热恼」,就是深陷烦恼,很燥热的感觉,这种感受也是苦,或者是苦的缘由。或者惊骇,被什么东西吓到了,惊恐、畏惧的感觉绝对也是苦的,是苦的缘由,或者叫苦的凝结。

醍醐

这就是「集圣谛」,在关钥世界针对着当地众生的根性,我们就这样讲。

那么在提到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灭圣谛」的时候,在关钥世界中,什么样的状态算是苦的消灭呢?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关钥世界中,或名无积集,】

文殊菩萨说,无积集的状态是苦的消灭,散开、化开的状态,你的苦就灭了。你散开、化开的时候,苦的感受也随着散开、化开了,所以无积集--无有积攒、聚集的散开、化开的状态,让苦灭掉。

【或名不可得,或名妙药,或名不可坏,或名无著,或名无量,】

或者不可得,渺渺然不可得,不可得那也不要妄求了,这样苦就灭了。「或名妙药佛陀无上的甘露妙药也可以让苦消灭,就好像灭火器可以灭掉众生的烦恼火一样。「或名不可坏」,金刚般若波罗蜜不可坏也能让苦消灭。或者无著」,文殊菩萨说三界无著处,无著所以不苦,菩萨们都不苦。「或名无量」,也是让苦消灭的方式、方法,把你的注意力扩展开来,不要只关注一个点,无量的点那不就是虚空了,这样就不苦了。

醍醐
所以,真正念「阿弥陀佛」,念到极致的众生,他是不苦的。「阿」是无,「弥陀」是量,合起来就是「无量无量无量」。总念阿弥陀,即无量无量无量,想着这个无量去念,你就能够由念阿弥陀的名号,念到法性那里面去。当然你也可以观想着阿弥陀佛的形象去念,这样的话就等于在修习《观无量寿经》,这也是一种修习方法。

【或名广大,或名觉分,或名离染,或名无障碍。】

还有广大可以让苦灭,心胸无限的广大苦就灭了,宰相肚里能撑船,佛菩萨的心中可以承载整个宇宙。

或名觉分觉分——七觉分也叫七觉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内容,修习三十七道品也可以让苦灭。

或名离染」,离开所有染著,我不染著,苦就消灭了。或者无障碍,无有障碍的状态舒适而自在,这绝对是苦的消灭。

醍醐

在关钥世界,这是苦灭的「灭圣谛」,再讲什么是「道圣谛」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关钥世界中,或名安隐行,】

文殊菩萨说,在关钥世界,你要想证得解脱,那么就修习安隐之行,像佛菩萨一样,佛菩萨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慢慢的苦就灭了,这是道圣谛

【或名离欲,或名究竟实,或名入义,或名性究竟,或名净现,】

还有离开所有的欲求。离欲首先让你超越欲界,最后的心念也都消失,慢慢的色界、无色界也都超脱了。离欲这是解脱道的道圣谛或名究竟圆满的实相,这也是道圣谛的内涵。或者入到甚深的了义境界,这也是道圣谛或者是性究竟,就是证入到法性、佛性涅槃之境或者是净现,就是自性的清净、完美地呈现出来的时候,这也是道圣谛的内涵。

【或名摄念,或名趣解脱,】

或名摄念,佛陀在《涅槃经》中讲,我们平常的念头,把它先框在六处(佛、法、僧、戒、施、天慢慢的念头习惯了,就在这境处遨游,他不去别的地方,这是摄心正念。慢慢的最后由正念到无念,这就是修禅定了,这是道圣谛的内涵。趣解脱实就是修禅定,在定中能得大解脱。当然禅定初期讲是要打坐,到了最后阶段无处不禅定,这是趣解脱。

醍醐
在关钥世界,我们也跟众生讲什么是道圣谛,救济众生就是道圣谛的内涵,你修得了解脱,然后不忘众生,又能够帮助众生解脱,这是道圣谛。最后殊胜的行为本身就是道圣谛的内涵,什么样的行为能称之为是殊胜的行为?那肯定不是凡夫愚者的行为,是诸佛菩萨的行为,而且是不退转的菩萨的行为,这是道圣谛。

【诸位佛子,关钥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啊,在关钥世界这个地方,依着众生的心性,我们在讲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时候,有以上大概四百亿万种名称和说法,目的是为了调伏众生。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匿疵,或名世间,或名所依,

再换一个世界,在振音世界这个地方,我们去讲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时候,又不同了。娑婆世界讲的苦圣谛,在振音世界我们可能跟大家这样讲,什么是苦?你藏匿自己的罪过、过失就是苦。

你不敢把自己的过失发露、显露出来,也不敢告诉别人,自己藏起来。明明是骂了人,别人说你骂了,你说我没有,你听错了。明明偷了东西,也不敢承认。藏匿自己的罪过、过失,这本身就是苦,也是苦的源头啊!一切过失从此而生,所以说我们造作过失之后,不敢覆藏,要敢于发露,显发、显露出来,一忏悔这过失当下就没了。你藏着,这个过失会长大。

振音世界,我们也跟众生讲,什么是苦?世间就是苦,这三界、这世间就苦。什么是苦啊?所依著就是苦,你所依著的就是苦。你依于肉身,肉身就是苦。

【或名所依,或名傲慢,或名染著性,】

依于精神,精神就是苦,只要有依著之处它必然带给你苦。「或名傲慢」,傲慢也是一种苦,傲慢、不可一世的骄傲本身就是一种苦,它会让你未来变放逸,造作一些不如法的行为,傲慢是苦。「或名染著之性」,也是苦。

【或名驶流,或名不可乐,或名覆藏,】

或名在轮回中奔驰、流淌,这也是苦。「或名不可乐」,事物不让你感觉欢喜、欢乐的,你就感觉是不舒服的,那就是苦的感受。「或名覆藏,藏一些秘密,其实这种感受也是不舒服的。也许你藏的不一定是你造作的恶,但是这种藏的感受,你仔细想想,心里边儿沉甸甸的,它并不是一种乐,它是苦。

【或名速灭,或名难调。】

「或名速灭」,有些东西虽然很美,但是很快就消失、消灭了,这是苦。像美丽的烟花再绚烂转瞬即逝,或者说昙花一现,昙花那么美开一下立刻又败了,这种速灭也是一种苦。

「或名难调」,这个修行不足的菩萨们想要帮助众生,但是发现很多众生很难调御,有的时候唉声叹气,这也是一种苦。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须制伏,】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在振音世界这个地方,我们讲到苦的凝结、苦的缘由,这个集圣谛的时候,是这样讲的:什么是苦的凝结,或者苦的原因呢?「须制伏」,你感觉我必须制伏自己,或者我必须制伏别人,这种心念其实就是苦的缘由,它是一种控制性,其实还是我执的表现,我必须怎么做,这是一种我执。

【或名心趣,或名能缚,】

「或名心趣」,你的心灵还是有一种集中的趣向,一种极其特别的爱好,你钻到里面又不能够把它转化成妙用,那么这个菩提就是烦恼。对于修行有道的人来讲,这个烦恼也是菩提,但是你无法转它,那这个菩提就是烦恼,所以心灵的某种趣向,有的时候也成就了苦。或者是能缚,你被什么东西缚著了,或者我认为我能缚著什么,这都滋生你的我执,这也是苦的缘由。

【或名随念起,或名至后边,或名共和合,或名分别,】

或者随念起,心念不停地生生灭灭,被心念所控制这是一种苦。或者至后边」,拖沓的感觉也是一种苦,我们说要谨慎,要三思而后行,但不意味着拖沓,拖延症其实也是苦的。或者共和合,跟一些你不喜欢的人还要勉强和合在一起,这也是苦的。或名分别,你分别丑恶、长短、染净,这也是苦,或者苦的缘由。

【或名门,或名飘动,或名隐覆。】

或名门,这证明可入,你把它当成了实相,认为是可入,明明是虚妄的,却执著它是真的,认假为真这就是苦。或名飘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随风摆的状态,这是苦的。或名隐覆,隐藏、覆盖什么东西,刻意地要藏匿什么,这也是苦的。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无依处,或名不可取,或名转还,】

那么在振音世界提到灭圣谛,什么样的状态能让苦灭呢?无依处,无所依那苦就灭了。不可取,不取苦就灭了。转还,善于转、善于还,转烦恼成菩提,把万物回归回去,让它做自己,这样你的苦就灭了。

【或名离诤,或名小,或名大,】

或明离诤,不要去争吵,保持沉默,松松松、空空空,这样苦就灭了。或名小,或名大,小或者大,小的就让它去小,大的就让它去大,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苦就灭了。

【或名善净,或名无尽,或名广博,或名无等价。

或名善净,已经习惯了纯善、纯净,苦就灭了。或名无尽,已经感受到虚空法界了,并且常与它合一,那苦也灭了。心灵的广博也会让苦灭。「或者无等价」,你得到了佛陀那无等价的法财(禅定财宝),那么苦也将灭掉。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观察,】

什么是道圣谛呢?在振音世界我们讲观察,善观察(旁观者清),观这个轮回,观一切恶、一切善,观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善观察就能够让苦消灭。

【或名能摧敌,或名了知印,或名能入性,】

或者能摧敌,摧灭六尘之敌、之贼,这能够让苦灭。或者了知诸佛法印,了知诸法实相,能够让苦灭。或者能够入到法性,也能让苦灭。

【或名难敌对,或名无限义,或名能入智,或名和合道,或名恒不动,或名殊胜义。】

「或名难敌对」,你成了难以敌对的金刚般若本身,苦就能灭。「或名无限义」,你已拥有了无量的陀罗尼妙门,或者能够入到萨婆若智,或者与道和合,或者八风吹不动,或者获证了佛法的殊胜义,这一切都是道圣谛的内涵,都能让苦灭。

【诸佛子,振音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在振音世界这个地方讲说四圣谛,就有以上这些四百亿万种不同的名称和说法,随着众生的心慢慢地调伏他们。

【诸佛子,如此娑婆世界中,说四圣谛,有四百亿十千名。】

文殊菩萨又说,诸位佛子,就好像在娑婆世界讲说四圣谛的时候,我们说法也是有四百亿万种之多呀!

【如是,东方百千亿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所有世界,彼一一世界中,说四圣谛,亦各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就是这样,在东方的百千亿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所有的世界」,每一个世界去讲说四圣谛,都有四百亿万种不同的名称和说法,随着众生的心,去调伏他们。

【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与东方一样,在南方、在西方、在北方、在四维上下都是这样的,在每一个世界去讲说四圣谛,都有四百亿万种不同的名称和说法,随着众生的心去调伏他们

【诸佛子,如娑婆世界,有如上所说;十方世界,彼一切世界亦各有如是。十方世界,一一世界中,说苦圣谛有百亿万种名,说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亦各有百亿万种名,皆随众生心之所乐,令其调伏。】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就好像在娑婆世界有如上种种的说法,在十方的世界、在一切的世界讲四圣谛,我们都可以有无数种说法,但本质里都是类似的。十方世界的每一个世界,讲说苦圣谛有百亿万种名称说法,讲说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是这样的,分别各有百亿万种不同的名称和说法,随着众生的心所乐的去调伏他们,所以众生不同讲法不同,但是究竟义都是相似的。

安隐行是道圣谛,离欲是道圣谛,究竟实是道圣谛,入义是道圣谛,性究竟是道圣谛,净现是道圣谛,摄念是道圣谛,趣解脱是道圣谛,救济是道圣谛,胜行是道圣谛,观察是道圣谛,能摧敌是道圣谛,了知印是道圣谛,能入性是道圣谛,难敌对是道圣谛,无限义是道圣谛,能入智是道圣谛,和合道是道圣谛,恒不动是道圣谛,殊胜义是道圣谛......

更新于:9个月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