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今天又是十余位同学小聚的日子。沿着石子小路,踏过溪上小桥,隐约中听到了熟悉的谈笑声,看来我是来晚了。
进入包间,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我,异口同声笑道“说曹操曹操到“。
“你们说我什么呢?”我问。
小虹说:“我们点菜,大家说你吃素,要给你点个素菜呢。”我的谢谢还没说出口,梁子就接话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学佛就不能吃肉,这个很难,我还是吃肉吧。“
我笑着问,这理论是谁告诉你的?得了,今天我给你们普及一下,让大家长点知识。佛门中是出家人不能吃肉,吃荤,在家学佛居士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吃素或吃荤的,只是吃荤要吃三净肉。
梁子问:“什么叫三净肉”啊?”
我答: “三净肉”就是:第一、眼不见杀,即没有亲眼看见动物临死的凄惨景象;第二、耳不闻杀,即没有听见它惨叫的声音;第三、不为己所杀,即不是为了自己想吃才杀的。
比如:我们到市场正好看到摊贩在杀鸡、杀鱼,或者贩卖的人告诉你这是现宰的鲜肉,这就不是“三净肉”,而如果我们买的是已经宰杀好牲畜禽类等肉或冰冻的海鲜,就是“三净肉”;对于像我这样目前暂时不能完全吃素的佛弟子来说,可以暂时吃这种肉的。
又比如,到亲戚朋友家里做客时,他们特地杀鸡宰鸭来款待,这些鸡鸭就是因为我而死,这便不是三净肉。或者今天我们同学聚会,大家为了宴请我而点现杀的鱼类,这就属于“为己所杀”,这样的鱼我是不敢吃的。
梁子说:“原来如此,看来是我们曲解了意思,以为学佛就是不让吃肉。“
“是呀,很多人一听学佛就马上联想到“吃素”,仿佛不吃素就不能学佛,或者学佛必须吃素。如此误传让很多暂时不能吃素的人,不敢学佛。当然能吃素最好,但暂时不具备吃素条件时,吃“三净肉”照样可以学佛的。”我回答。
娟子插话说“其实我也想学佛,但想到佛门清规戒律那么多,这个也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会给工作、生活和社会应酬造成很大的不便。生活上很受约束,我还是不学的好”
我回答,犹如你们误解了学佛要吃素一样,你们误解了佛门的戒律。其实 ,对于我们在家初学佛者来说,只要守“五戒”就可以了,而这些戒律并非约束我们的,恰恰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是为我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与融洽的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种规范行为。
娟子同学问:“你说的是哪五戒呢?”
我答,佛门“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和一般的社会法律乃至社会公德都是普遍相应的。如果有人违犯了五戒当中的一些规定,也会给他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困扰。
娟子马上说,你看,第一点“不杀生”我就做不到了,我是做海鲜生意的,“不杀生”了,我就要“喝西北风去了”,还怎么过好生活呢?
我问她,娟子你饭店的生意怎么样?她说:“本来生意很好,还开了两家连锁店,可生了二胎后,女儿一生下来就身体不好,当时连爱人都劝我放弃,可我硬是花了很多钱几经抢救才把女儿保下来。为此两家连锁店也相继关门了。现在,连自己的总店也因拆迁,换址而暂停营业。”
看着憔悴的娟子,我心生怜悯的问:“你知道,你女儿为什么一生下来身体就不好吗?”
娟子瞪大眼睛看着我。我说:“就是跟你的海鲜生意有关联的。你的饭店做的是海鲜活物的生意,虽然不是你直接杀,但却是你雇佣的厨师在杀,而你开门做生意为挣钱,无视那些被杀海鲜生命也有妻儿眷属与之分离时的种种痛苦。就犹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种什么因,就感什么果。杀生,感多病、短命、地狱等报。因此,你要用你做海鲜生意赚的钱去给女儿治病。这不就是我前面所说,只要触犯五戒,就会给自己生活、工作带来困扰吗?””
佛说:“欲知过去因,今生受的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世间法中,个人品德、家庭幸福、社会安宁等,也都与五戒法的持犯息息相关。
此时,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这样看来,我们在生活中确实要注意,五戒就融在生活里,不可忽略。”
娟子说:“我明白了,原来总是找不到原因,我和爱人身体都非常好,得知怀上二胎后更是注重营养,又开着饭店有条件,真是什么营养吃什么,怎么新鲜怎么吃,这么说来就是犯了杀生,杀业太重而影响到了孩子身上,我们都是无知的父母,这可怎么办?”
我告诉她,知错要改错,就是你要忏悔你犯的杀业,多行放生,多做善事功德回向,发心皈依三宝,学佛修行以此转换因果,孩子会慢慢地好起来的。看着娟子释怀的表情,我也轻松了很多。
无论是出家或在家、信佛或者不信佛的人,对于戒律都同样需要去实践,因为无论是世间法还是佛法都是以戒律为基础的,这就是我们共同生活于世间的游戏规则。
在这样轻松的交谈中,我们结束了短暂的小聚,相信大家会从实践中得到受用,从而坚持不懈,得大利益。
相关文章
- 肖云儒在佛教圣地王舍城竹林精舍发表重要演说
- 太虚大师:读木村博士佛教研究之大方针书后
- 太虚大师: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
- 印光大师佛教问题问答集 上
- 佛教入塔仪轨步骤
- 净土法门法师:还是破坏僧团,这个因果责任太大太大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
- 佛教禅定可缓解病痛
- 佛教因果故事集三
- 陈永革:从慈悲到慈善——论佛教的财富观念及其慈善伦理
- 佛教居士:刘立夫:《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
- 佛教居士:杨全: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
- 佛教居士:李明友: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 【戒律学习】五戒的破、犯因缘
- 香与佛教养生
- 佛教双手合十(合掌)的16种意义
- 赵朴初:当代中国佛教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 “免费就餐”,善行还是炒作?(图)
- 冬天吃藕可保护你心脾
- 姚卫群: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
- 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无明”观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