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文化】灵隐寺佛教文化期刊《狮子吼》人物访谈——光泉法师寄语创刊号
编辑:《狮子吼》灵隐寺文化期刊在您的规划设计下即将在线发布,因栏目和即将成为创刊号首批读者的诸多善信提议,想和您就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做些请教,请大和尚慈悲开示。
一、首先,请您谈谈《狮子吼》灵隐寺文化期刊的创刊缘起?
《狮子吼》杂志最早由广西省佛教会于1940年12月,创办《狮子吼》月刊。刊名典出佛陀说法,声震四方,群魔摄伏,犹如狮子一叫,百兽降伏,表明这是一份佛教界人士的杂志。当时,为了宣扬新佛教运动,促进佛教改革,宣传抗日,报道各地佛教界救亡动态,推动佛教界的抗日救亡运动,鼓舞士气人心,救国家与危难。
巨赞法师担任主编和主笔,暮笳法师是编辑。暮笳,法名慧旦,南岳僧人,1939年参加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写《炮火下的一群僧青年》报告南岳僧人投身抗战活动的事蹟发表於邹韜奋主编的《全民抗战》。周恩来总理的著名题词上马杀贼,下马成佛即题写在暮笳的笔记本上。《狮子吼》发表了不少紧密联系抗战救国实际又观点鲜明、颇具号召力的文章,直到今天依然深入人心。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杂志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纸媒越来越被网络期刊取代的今天,灵隐寺依然希望通过与网络期刊的形式再续《狮子吼》,并条件允许的时候,出版印刷的物理读本,以纸媒读本为载体,保持一种书籍的阅读习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寺院做为一个佛教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字般若是法宝,也是恢复一种传统的弘法渠道。
再者这也是时代的要求,灵隐寺需要有一个佛教文化的解读文化平台,将大众生涩难以理解的佛教义理、佛教词汇,还原在当前的语境下,更好的适应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需要,佛教文化传播需要更多原创素材,适应时代的素材,从而守住传统文化的薪火相续。
灵隐寺每年有很多活动,但是能够直接参与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为了让大众多渠道的了解灵隐寺的弘法动态,通过阅读有深度的文字呈现活动全貌,从而提升活动的教育意义。
二、众所周知,灵隐寺文化活动多,您对这些活动的定位是什么?
灵隐寺从年头到年尾总是组织很多活动,一方面是佛教传统例如节日、法会等等。今年些年灵隐寺尝试组织探索性的活动,例如沿袭回顾佛教历史的托钵活动,诠释孝道文化的孝亲文化节,保护传统文化的腊八粥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定位就是济世度人,自利利他。以活动为载体,广结善缘;以活动为契机,应机施教,活动是灵隐寺弘法教育的呈现形式之一。
三、您谈到了孝亲文化节、杭州佛教界的托钵活动等等,很多是颇具原创性的,是一种当代弘法模式的探索,您认为佛教在当代能够发挥怎么样的作用?
谈到作用,佛教的终极思想,是引导人证得圆满的觉悟,这种觉悟,隐藏在深入经藏的学习中,隐藏在参禅打坐的精进处,也隐藏在平淡无奇的生活里。通过活动让大众走进佛教教育,为令一切未闻者闻,未信者信、已信者得善解。
人间佛教的实践就是立足当下,从利益个人、家庭、社会,从而完成对佛陀教育的切实践行,以此达到修行的道用。
当前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佛教积极普世价值,正当其时,有利于和谐社会,有利于服务社会文化发展,有利于提升民众素养,更有力于保证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
习主席提出了一个命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佛教界应该抓住这次历史机遇,一方面从文化建设入手,发现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以文化作为弘法的平台,以文化成果涵育大众,以文化促进对话沟通,以文化服务社会发展。佛教界有责任也有义务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四、以灵隐寺为主体,您将如何推荐佛教教育的普及化?
佛教教育从根本上是心地教育,是素质教育。这种教育跨域知识机构、跨越年龄层次、跨域社会群体,一种正确的信仰,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生活,理解人生。佛教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对和谐社会有着积极作用。
佛教倡导广开弘法之方便,灵隐寺图书馆、灵隐寺的社区文化服务活动、灵隐寺常态的社会关怀活动,开展佛教文化公开课、佛教文化活动体验。多渠道的参与社会慈善服务,都是一种对佛教践行佛教。
结合网络信息传播的特色,发挥寺院文化底蕴优势,组织人力物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正能量的文化大餐,满足日益扩大的精神文明需求,这对佛教本身而言也是一种发展,一种践行。
五、请您和即将成为《狮子吼》创刊号的首批读者将几句话,作为我们的刊首语。
万事开头难,创刊号是《狮子吼》这本灵隐寺文化期刊的首次呈现,希望《狮子吼》从今天开始逐步成长为灵隐寺的信息载体,寺院弘法的新平台,大众了解佛教文化的窗口,居士生活的必备阅读素材。
《狮子吼》杂志可以说是再续前缘,需要大众的支持与关注,更有赖于诸方贤达的指导与提携,希望更多善信先进参与《狮子吼》灵隐文化期刊的稿件征集,让这本新兴的弘法刊物,更加丰富全面,真正成长为弘法利生的文化平台,为佛教事业发现贡献力量。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佛法宝藏浩如烟海,然践行佛陀言教却要从点滴处着手,参禅打坐不离搬柴运水,吃斋念佛不离广行利他,只有听闻后,通过思维产生觉知,继而在生活中脚踏实地的去落实践行,才能见道,这是修行的本质,修行不离生活。一本刊物供应大众,愿佛陀慈光加被,众生欢喜信受。
相关文章
- 肖云儒在佛教圣地王舍城竹林精舍发表重要演说
- 太虚大师:提供谈文化建设者几条佛学
- 太虚大师:读木村博士佛教研究之大方针书后
- 太虚大师: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
- 太虚大师:中国应努力世界新文化
- 太虚大师:东方文化正名
- 印光大师佛教问题问答集 上
- 佛教入塔仪轨步骤
- 沉香与中国宫廷的奢雅文化,原来古人这么浪漫
- 首届中国荣县佛文化灯会将于本月16日正式亮灯
- 【香事预告】翰方云香书院“汉服、汉香”文化体验
- 佛教禅定可缓解病痛
- 佛教因果故事集三
- 传承中华香道文化,隐香团队《丝韵春风》澳门展演
- 慧能大师:香巴噶举存在的理由?如何评价禅宗文化和慧能?
- 陈永革:从慈悲到慈善——论佛教的财富观念及其慈善伦理
- 佛教居士:刘立夫:《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
- 佛教居士:杨全: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
- 佛教居士:李明友: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 香道文化艺术中心沙龙活动(八)向您邀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