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出身豪门的哈佛女博士,坐拥百亿身家,却说:修行胜过一切......
出处 | 灵性觉醒中国梦
外人眼中的杨元宁,出身豪门,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孙女,母亲是台塑集团副总裁王瑞华,父亲杨定一是长庚生物科技董事长。
父亲从小就是天才儿童,13岁以全巴西最高分考上医学院,21岁就拿到纽约洛克斐勒大学生化博士及康乃尔医学院医学双博士。
如此显赫的家世,坐拥百亿身家,杨元宁却从不提及,也没有一丝富家千金的骄气,而是靠自己走自己的路。
杨元宁在16岁就出版了7本发人深思的童书,获得过全球生命文学创作奖。
17岁成为“纽约时尚周”走秀的模特,18岁以提前准许的最困难方式进入哈佛大学。
不仅修习了生物学与东方哲学双学位,而且在二年级就修完哲学系的学分,并以哈佛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为博士,当时被《华人之光》栏目特别报道。
杨元宁不但读书优异,还取得了美国最高资历瑜珈教练证,同时还是纽约和南加州的特约画家......
特殊教育,感悟哲思人生
她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仅因为聪颖的天赋,还因为杨定义特殊的训练──诵读古典智慧文献。
身为科学家与医师的杨定一,在研究儿童脑波时发现,朗诵高智慧的古文时,儿童脑波的状态与静坐时一样。
脑波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不仅意味着深层的纾解与冥想,更是让大脑发挥创意的必要条件。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古代圣哲的著作?
他认为这等于在让孩子们直接与人类的最高智慧对话,他更要求带领朗诵的大人不要解释字义。
他相信孩子们有足够的智慧了解,这样就不至于因为大人的解释而扭曲原意。
杨元宁笑着说:“小时候这样读古文只是好玩,但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不同时候会跑出来产生新的意义。”
在这么多经书中,最让杨元宁有所感悟的,则是《六祖坛经》,经书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她影响深远。
9岁时,她随父母一同参加5日禅修,在第5天要结束时,杨元宁忍不住泪流满面,父母以为5日禅坐让孩子身体不适,没想到杨元宁却哭着感动地说:“原来人生是一场空。”
16岁那年,杨元宁出版了7本童书,《大地医生》、《不再恐惧》、《活在沉静中:赞颂大地》、《整体疗法》、《记得快乐》、《大笑老人》、《业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
书中处处充满佛家哲思,她坦言书中写的道理,都是给大人看的。
她甚至谈到连成年人都讲不清的“业力”,在《业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写到:
人生的一切都是将石头丢在水中,激起阵阵涟漪,引发善恶因果。
杨元宁在《业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的另一段更写到:
我们的灵魂或是精神,不论我们叫它什么,都是一样的。即使抛去了这个肉体,我们的灵魂还是永存的。
真相是,我们原本就是美丽的灵魂,暂居于此身。内在无限地光明,永远不灭地闪耀着。
传承门风,成为他人天使
出身豪门,对杨元宁最大的意义,不是挥霍不尽的金钱,而是特别的教育环境,以及更严的“家风”──尽力、勤俭、助人。
尽力,从小,家族里的长辈就身体力行:“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一旦立定目标,都全力以赴。”
有人问杨元宁:“你人生遇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她认真地想了想,回答:“没有,我一定全力以赴完成。”
她承认自己有完美倾向,常常连杨定一都拜托她放轻松。
申请大学时,她比别人早两个月寄出所有的申请表格;
老师建议她不要超过6所大学,她却一口气申请了12所,而且每一份表格都费尽心思,强烈表达她渴望入学的欲望。
最后她被哈佛大学以提前申请的方式准许入学,在哈佛所有的入学方式中,这种是最困难的。
当她获准入学后,便轻轻松松放假,而别的同学们还在拖延,直到最后一刻才临危抱佛脚。
勤俭,自然是这个家族最为人所知的门风。
王永庆先生总是一条毛巾用到破。杨定一在餐桌上也有规矩,他不准孩子们有剩菜,他说:“吃饱,不是理所当然,非洲有几百万人都在挨饿。”
杨元宁也不像一般富家千金爱奢华,她很少买衣服,特别是学期中,宁愿把时间拿来看书,也不花钱血拼;
好不容易可以买衣服,总是平价实用得体就好,一件衣服穿个4、5年很平常。
助人,则是杨定一从小教育杨元宁时,最重要的观念。
杨定一在巴西见过太多穷人,知道他们的苦以及自己的富足,所以他从小告诫杨元宁:“你很幸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更应该帮助人。”
杨元宁的心比父亲期望的还要柔软。
从小只要有同学生病请假,杨元宁除了打电话关心,还会帮同学准备好缺漏的功课。
曾经有个犹太妈妈握着杨定一的手说:“杨元宁真是个小天使。”
从宾格利高中(The Pingry School)毕业时,杨元宁除了在学业上获得无数奖项。
最让她骄傲的,则是“罗斯奈尔奖”(Russ Neil Award),由全校250位同年级学生选出得奖者;
另外,最高荣誉的“劳丹帝奖”(Magistri Laudandi Award),得奖评语则是:
其他奖项或可表扬“最能缔造成就者”,但该生乃因“最能帮助众人缔造成就”而获颁此奖。
台上绽放,完美表现进入哈佛后,杨元宁几乎投注所有心力于智慧的追求,夜夜苦读,两三天就读完一百多页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或者生物学理论。
读书累了,她就去湖边跑步。
她永远提前把老师交付的功课做完,两年来科科得A。
杨定一劝她放轻松,甚至说:“只要你有一科得B,我就请你吃饭!”
但是直到大学二年级结束,杨元宁都没吃到爸爸这顿“拜托不要拼命”的晚餐。
但别以为杨元宁是个无趣的书呆子。
17岁时,她参加试镜,成为平面模特儿。
杨元宁总是从纽泽西开车进纽约参加一场又一场的面试,直接面对被挑选的残酷,以及被选上后严苛的工作。
第一次当模特儿,她是现场最小的菜鸟,做造型要忍受发型师拉扯头发,拍照一站就是12个小时。
她后来还为美国《Vogue》杂志拍照,在“纽约时装周”走秀。
上了哈佛大学后,甚至担任起模特儿指导,新手走秀难免会胆怯,她便上前说:“请一定要相信,你自己是美丽的!”
不过她这个模特儿也很特别,拍照现场当大家都在闲聊,她却带上耳机,抱着书本苦读。
尤其接近大学申请前,有无数的先修科考(Advanced Placement,简称AP),她一边走秀一边读书,还得个全A。
杨元宁做模特儿,除了好玩,更重要的是去体验苦与乐。
别以为模特儿光鲜亮丽,很有自我满足感,实际上每一次都要面对心理和体力的挑战。
面试要残酷地被挑选、到了现场要毫不保留,勇敢地展现自己,更别提在冬天穿薄纱拍照的艰辛。
杨元宁笑着说:“我爸爸觉得吃点苦很好,所以很支持。”
她若不是天才,怎会如此优秀?
杨定一却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大人能够放下。”
杨定一从不限制孩子们的选择,唯一在意的,是希望孩子放下“我”。
他说:“如果把自我成就当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得到的一定是失望与痛苦。”
杨定一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愿力”,有了热爱就有了希望,自然就会走向它。
父亲在小小杨元宁的心中便种下了“助人之愿”。
杨元宁在学校曾经为了帮助中国兔唇的孩子筹措经费,举办时尚走秀活动募款;参加不同的非营利性组织,为贫苦的人找希望。
杨定一在危地马拉推动的“住屋计划”,杨元宁更是重要帮手。
那是一个为了当地贫民所兴建的计划,分别为“希望之村”与“光之城市”的计划。
“希望之村”建造了环保而美丽的房屋,每户只要1万1000美元,目的是让中低收入户的贫民能够有屋可住;
“光之城市”则是造镇计划,包含2000户住家、商用建筑、学校、医院等。
回到美国的杨元宁常想起那些贫穷景象,贫穷单亲妈妈带着孩子住破烂铁皮屋,一出门就被男人毛手毛脚,每天还要坐两个小时的巴士去工作,杨元宁就忍不住难过。
于是,杨元宁在繁重的课业外,还主动提出要制作说明书。
她打了几十通国际电话,跟不同单位要来详细数据,消化后写成易懂的简介,在危地马拉总统面前简报自己的梦想与实践方法。
在新书《哈佛心体验》最后她写到:“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我能为世界各地无数的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我希望能助世上每一个人获得平静、和谐、均衡的生活。”
“为别人付出,回报是什么?”
她笑着说:“看到被帮助的人开心,就是最棒的。”
对杨元宁来说,哈佛大学,只是人生的起点。
让人欣羡的家世,滋养她,也考验她。
然而,让她闪闪发光的,不是出身豪门名校,也不是美貌与才华,而是慈悲和智慧。
下面是一篇杨元宁在9岁时,随父母禅修后,感悟文的部分摘录 :
《我的第一个禅修》
一道金黄色的光像玻璃框般环绕着我,这个光非常的亮,也非常的温暖,在这光圈的环抱下,我遗忘了时间。
突然间我看到了佛母,她就在那边,漂浮在这光圈中,她像闪电般急速飘到我面前,说了几句话,几句我听不懂的话,我注意地听着每一个字,但却完全无法领悟。
她接着对我说“你总有一天会了解的,只要尽力用功,并战胜无明”。
然后,她就消失了,我对这些话想了很久,
“只要尽力用功,并战胜无明”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思索着。
当我第二天上座,我凝视着放置在师父旁边的蜡烛,它们慢慢地在燃烧着,我发觉它们就好似生命,生命像蜡烛般慢慢在燃烧着。
但当你深入去观察,生命事实上却已在不知不觉中快速的溜走了。
更新于:2021-05-28 14:54
相关文章
- 梦参老和尚:学佛不能脱离;生活修行是为提升自我
- 太虚大师:读木村博士佛教研究之大方针书后
- 梦参老和尚:修行中的中断障碍
- 梦参老和尚:出家后的四种修行法
- 印光大师: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 虚云法师:虚云老和尚和宣化上人是从磕头开始修行
- 修行人贪恋红尘的宿报
- 了知诸法空,始信一切有
- 一切佛所用的忏悔文,佛为我们写的忏悔文
- 一切皆禅
- 宣化上人:若想把一切的魔力都消除了,要怎么样呢?
- 梦参老和尚:持诵佩戴楞严咒,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有些人一修行就犯困
- 梦参老和尚:治好近视眼和一切烦恼的妙法
- 海涛法师:你在这个人间所做的一切,都有果报的
- 出身首陀罗族
- 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因果报应的
- 钟茂森:修行次第
- 顺其自然,发生的一切都是因果注定
- 许士群:破我见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