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佛教读经须知
读经就二个字,一个是读,一个是经。字面上很容易搞清楚,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这二个字常常被曲解,从而让读经教育存在许多的变数,令人无所适从。
读,就是读,不是背,不是理解,更不是照着行动。你读就好了,坚持去读,一天二天,没有什么效果,没关系,一周二周,没有什么效果,也没有关系。你就是读,读熟,读透。总有一天,你突然就明白了,突然就懂了。即使你永远不明白,不懂,也没关系,仍然是读,轻松地读,起码对你也没有什么坏处,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永远也不明白一点点的。要不然古人也不会那么看重读书了。
经就是六经四书的简称。
传统六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乐经》。
六经四书是赖国全老师首先提出的国学经典的简称。
六经是指《易经》,《黄帝内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金刚经》。此六经,以儒家为主,涵盖佛家、道家内容。与传统的六
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乐经》,有所不同。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与传统的四书没有区别。
原则读经有八大原则。
第一是当下读经的原则。
以前我们不知道,也没有方法,但是现在知道了,从今天晚上,从明天就要开始。我们大人读经,没有小孩读经那么厉害,但是不厉害也没有办法,他读一遍就能背下来了,我们呢?就读十遍,我们要笨鸟先飞。中庸里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所以读经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就看你用不用心,这是当下读经的原则。
第二是全家读经的原则。
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点尝试,我们准备了1+1套装,1+2套装。一家如果是二个人读,就需要二套教材,如果是三个人读,就需要三套教材,每天到了时间大家就开始一起读。这个是全家读经的原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是科学读经的原则。
读经非常好,方法也重要,如果方法不好,要坚持下去做不到。有人说读经不需要方法,只要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天天读经,一天读十小时,读他十年。那如果我们换成这样说,吃饭很好,不要方法,老实吃饭,大量吃饭,一天吃十小时,吃他十年,大家会不会觉得很可笑。因为读经跟吃饭就是一个道理,读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这样简单。读经就像开车一样,不能说只踩油门,越快越好,一定还要注意踩刹车,这个路好走时可以踩油门,这个路不好走呢,不行的时候要踩刹车,过收费站还要交费。这是很综合的,要科学读经,不讲方法是不行的,会翻车的。读经很好,但不懂方法,出问题的不少,我们遇到很多读经翻车的孩子,读经出故障的孩子。
第四是系统读经的原则。
什么叫系统?我们就说盖房子吧,钢筋很好,那我们就光用钢筋行不行?不要水泥、火砖可以吗?还有其他材料,需要科学搭配,这就叫系统。
还有,我们认为读经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四不离原则:
第一,不离家庭的原则。
小孩子读经很好,把孩子放到私塾,只说明一件事,你想偷懒,你自己不想读,把孩子交给别人,让别人负责对不对?也有家长说我很忙,没有时间,这样做我们会失去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良好机会,我们不主张孩子离开家庭,除非不得已。一个小孩长期在没有父母的环境中成长,心理各方面是有问题的,起码亲情会缺失;一个家庭长期没有孩子,夫妻之间可能也会有问题,所以读经最好不离家庭。中国文化讲究修身,下面还有什么?是齐家。一个孩子长期不在家里,如何学习齐家?父母吵架也要让他学一学,否则他结婚以后也会不知道如何吵的,面对吵架他可能会无所适从。孩子要学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道理,所以要不离家庭。没有办法,选择私塾的孩子,最少也要一周接回家里一次,长期远离家庭,几个月,甚至长年不见父母的做法,我们是不提倡的。
第二,不离社会的原则。
有些读经推广人士认为社会很混乱,很容易污染我们的孩子,所以觉得放在没有污染的地方就好。我们要思考一下,一个孩子长期在所谓没有污染的地方能不能成才?好比一棵树苗,放在温室里,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能。池塘里的最漂亮的莲花,是长在在污水里?还是清水里?如果水很清,很干净,什么污泥都没有,那里根本开不出美丽的花来。
那么一个人的成长,应该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合适呢?我们纵观历史,几乎所有优秀的人才,杰出的人才,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在完全的顺境中成长的。我们会担心孩子在社会这么复杂的环境成长,难道真的不会受污染吗?会的,所以要读经典,让经典去引导他,给他一盏指路明灯,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如果不学经典,我们才真的要担心他。我们看,一本小小的《三字经》里面就有很多智慧: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长期的朗读就会潜移默化地知道要亲师友,习礼仪;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孩子经常朗读,自然就知道小时候要努力学习。所以,经典会引导,会慢慢地渗透进孩子的心灵,熏陶孩子,让孩子知道生活中应该怎么去判断是非,在复杂的环境里完成自己的判断,才能最终成为人才。而关在温室里的孩子,在一个完全没有,自己认为完全没有污染的地方,事实上恰恰是培养不出人才的,所以要遵守不离社会的原则。
第三,不离生活的原则。
读书就像吃饭,读经就跟吃饭一样,要不离生活,生活会告诉我们很多道理。有人说读书,读了又不懂,对不对?所以他就不读,你不读又怎么会懂呢?生活告诉我们,如果说吃饭,吃一口又不饱,吃了又不饱,所以就不吃,你什么时候能饱?不吃又怎么能饱呢?吃了不饱怎么办?小朋友,吃了一口饭不饱怎么办?(场下孩子回答:接着吃!)接着吃,对不对?这不就对了吗,接着吃不就行了吗,一碗饭不饱再吃一碗。那读经呢,读了又不懂怎么办?(场下回答:接着读!)再读不就行了吗?一遍不懂,再读再读,读他几十遍读他几百遍,我看懂不懂?读他十年读他二十年,看看懂不懂。
其实懂不懂是不要管的,就像我们吃饭不需要管饱不饱一样,这是不要管的,吃多了自然会饱的,这都是生活给我们的道理。开车也一样,读经像开车,开车要方法,开车大家知道,其实开车包括很多层面,第一,你的车好不好,好车,坏车,差别很大;第二,路好不好;第三,油好不好;第四,开车人的技术怎么样。这些因素都要考虑,是不是?那么我们读经,培养孩子,这个孩子怎么样,还有这个家长怎么样,还有我们选择使用的教材怎么样,方法怎么样,都有关系,这就是生活给我们的智慧,跟生活是一样的,不是说这个不重要那个重要,统统都重要,都要去注意到,这就是不离生活原则。
第四,不离圣贤教诲。
所有的经典都会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我们要不离圣贤教诲,圣贤告诉我们,凡事积小成高大,不需要我们做大事,我们只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不到的事我们不要考虑。读了要懂,这个是做不到的,谁知道懂不懂啊,读了以后马上就去应用,这个更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读,所以我们只有把读做好,该懂的时候就懂了。吃饭我们就吃,吃是能做到的,什么时候饱,不知道,所以我们就只管吃,吃好了饱就会自然而来,读好了懂就会自然而来,懂了应用也是自然会来,懂了我们就会应用。我们只要把能做得到的做好,做不到的先不要考虑。
相关文章
- 印光大师佛教问题问答集 上
- 佛教入塔仪轨步骤
- 仁炟法师答:每月读完十遍《地藏经》,可不可以算十斋日读经?
- 佛教禅定可缓解病痛
- 佛教因果故事集三
- 陈永革:从慈悲到慈善——论佛教的财富观念及其慈善伦理
- 佛教居士:刘立夫:《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
- 佛教居士:杨全: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
- 佛教居士:李明友: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 香与佛教养生
- 佛教双手合十(合掌)的16种意义
- 赵朴初:当代中国佛教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 姚卫群: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
- 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无明”观念比较
- 姚卫群:佛教因明学说的产生和主要发展线索
- 法乳同源 和合共生:从佛教观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 陈星桥:略论佛教的荣辱观
- 陈星桥:中国佛教四大译师之一:不空金刚
- 董群:融合的佛教 第七章 真心论:融合的本体论基础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八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 第一节 心灵湛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