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口业_口业是什么意思_什么是造口业
什么是口业?造口业的意思
口业,三业之一,谓口之所作,指人的语言表达,即由口而说的一切善恶言语,又作语业。业有善有恶,若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若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则为口善业。人是为了欢喜才到人间,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会说话的人,首先考虑到的是,一句话说出来是为了传达自己的意思,也是希望对方能欢喜。
口业有两种,一种是搬弄是非,一种是制造是非,这都是口舌的恶业。有些人的口业只是一种习惯,他们没有想到是否造口业,只是爱讲来讲去,口没遮拦。每当知道一件事、或想到一件事,马上告诉人家,而且加油添醋、夸大事实。
例如,听说某人吃了一块大饼,他会说成某人「偷」吃了一块大饼,这是他的恶习。如果他不是预谋,也没有恶意,我们只能说这是有病态的人,没有什么造业不造业的问题。如果,你明明知道是造口业,明明知道会使人受到伤害,也明明知道不可随便乱说,你还是说了,而且还制造了一套假证据来告诉别人,那就是造口业了。
你造的口业使别人受损越大,你的果报就越重。到底是什么果报?要看人家受到什么样的损失。不一定是对方再造相同口业来伤害你,有的是从人而来,有的是从环境而来,造口业者会受果报的。
有的人是在造口业之后才知道已造了口业,他知道那些事说不得,只是脱口而出,并没有预谋或挖空心思要使人受害,讲完之后就马上后悔:「怎么搞的,我不该这么说的,怎么又说了?」有这种毛病的时候,就要忏悔了。
如果你说了什么人的坏话,而他知道了,你应找到那个人,对他忏悔。如果那个人根本不知道你对他造了口业,也未对他造成损害,你就不必对他忏悔,否则反而使他困扰,此时就用自我反省或对佛忏悔的方法。
养成忏悔的习惯之后,造口业、犯口过的机率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忏悔本身就是纠正自己的一种方法。到最后,便可以口业清净了。
忏悔的方法,是每犯一次口过,只要忏悔一次就够了,不需要为了某一次口业的过失而不停地忏悔;老是忏悔会变成自怨自艾,会把自己弄得没有信心。忏悔就是承认。如果相同的口过已忏悔过了,却又一再发生,那还需要一再忏悔。忏悔过后,又是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一个人。并非犯了过失之后,从此再也抬不起头来,而是要像不倒翁一样,倒了之后要忏悔,忏悔之后站起来,如果又倒了,就再忏悔。
知道自己犯了口业的过失,尽量训练自己: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话,而是要惜言慎语。搬弄是非、传播流言、论人臧否、背后批评,都是犯口过造恶业,每一个人都应该避免。
相关文章
- 口业警示集(总目录、编者的话)
- 21种口业对应的果报,值得一看
- 三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才是真布施
- 达摩祖师:农历十月初五是什么日子?恭迎达摩祖师圣诞!
- 佛教禅定可缓解病痛
- 佛教因果故事集三
- 阿弥陀佛与释迦摩尼佛到底是什么关系?
- 陈永革:从慈悲到慈善——论佛教的财富观念及其慈善伦理
- 佛教居士:刘立夫:《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
- 佛教居士:杨全: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
- 佛教居士:李明友: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 香与佛教养生
- 佛教双手合十(合掌)的16种意义
- 赵朴初:当代中国佛教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 赵朴初答:我国许多佛寺中有五百罗汉像,他们是什么人?
- 沉香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 姚卫群: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
- 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无明”观念比较
- 宣化上人:吃斋有什么好处?
- 姚卫群:佛教因明学说的产生和主要发展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