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唯识】-唯识是什么

时间 2023-07-09 12:03佛教名词作者:南歌北舞

唯识(佛教解释)

梵语 (Vijāptimātratāsiddhi)。音译毗若底摩坦喇多,梵语倒置,称为识唯,汉土译为唯识。

识者心之别名。

词语属性

释义

所谓唯识,即是简去心外诸法,择取识心。这是遮简迷情、外界有实我实法的存在,表显内界识心的真性法相。换句话说,唯识宗立论,以我人心识之外的万有现象,皆是由我人心识自体所变现而来,亦即是由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变现生起,故除心识之外,万有现象皆非实在。因此说:唯识无境;或自万有现象自识所变一面来说,称为唯识所变。

影响及应用

中国

中国唯识宗立宗的主要理论依据,以大乘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世亲的《唯识三十颂》为主线,由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三藏法师揉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而成,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学派的基本思想。

唯识论

唯识的认识论,就是由识分成见分(认识的主体,亦即认识的能力或作用)及相分(认识的客体,亦即反映在主观上被认识的形相),然后由见分去认识相分。此时的经验,可以给阿赖耶识造成新的印象,形成新的种子。世界万物只是阿赖耶识内藏的自性各别的诸法名言种子的显现,故说境依识起,唯识无境。

佛教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重要术语之一。意谓世界一切现象都是心识所变现,心外无独立的客观存在。亦称唯识无境。这种观点认为有情的识可分为八种:前五识,谓能了别外界对象的眼、耳、鼻、舌、身等识;第六识,谓有想象、思考等统觉作用的意识;第七识,谓作为潜在的自我意识的末那识;第八识,谓作为前七识的根本及核心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内藏着被命名为种子的能产生世界各种现象的精神因素,故又称为藏识或种子识。从阿赖耶识能维持种子及身心器官这一方面说,又被称为执持识。唯识无境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宗教理论与宗教实践的基石,也是中国佛教地论学派,摄论学派以及法相宗的基本观点。

更新于:2023-07-09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