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宽容】_佛教的宽容是什么_宽容是什么意思
宽容
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不列颠百科全书)。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
佛教的宽容是什么?
什么是宽容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宽容定为动词,解释为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宽容一词的认识都不尽相同,感悟也各有不同。
真正的宽容,就是当你被他人伤害时,不仅能忘却自己的伤痛,还能去关注伤害你的人需求什么。一个人对宽容的理解能达到如此境界,相信他已将世界纳入胸中,已然洞悉宽容的真正内蕴:慈悲为怀,利益他人。
佛教讲慈悲为怀,这种怀以大慈大悲、大善大爱为基石,以博大的胸襟与宽容为内涵。通过学佛修行,我们会进一步发现,佛教讲的自利利他、自觉觉人、度己度人,同样是通过宽容来实现的。没有宽容心,就很难发菩提心、勇猛心;没有宽容心,就很难发无畏心、精进心。因为宽容,我们心胸宽广、得失无意,将烦恼与苦痛尽抛脑后,微笑着面对世事万物;因为宽容,我们勇猛精进、忍辱无畏,将度化众生、利乐有情作为一生坚持和奋斗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宽容就是普度众生、利益人天殊胜法门。概括来讲,宽容有五种殊胜之处。
第一:宽容能长养我们的恭敬心,经受得住外在的诸多压力。
考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宽容心,只要试着去冒犯他一下就够了。因为人的心量与胸怀尺度是可以衡量的,在被冒犯的一刹那,即能被测试出来。面对伤害你的人,面对与你为敌的人,面对诋毁和陷阱,面对造谣和中伤,你会怎么办呢?有人畏惧、胆怯,甘愿认命;有人抗争、奋起,以牙还牙;有人表面处之泰然,心里记仇;有人反应强烈,又苦于无计可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这其中一定不乏宽容大度者,他们在遭冒犯时,不是回以敌意,而是报以和善的微笑、理解的眼神,这种微笑与眼神不用太多的着笔,已足以令对方自惭形秽,转冒犯为尊重,化仇恨为敬佩。在宽容的过程中,我们也为自己培植了殊胜的福报。
第二:宽容能让迷途的人找到正确的方向,能让迷失的心找到理想的归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人不犯错误,也没有人不碰到犯错误的人。对待犯错误的人,应该怎么办呢?不过是两种方式,要么惩罚,要么谅解。惩罚是最无奈的一种,若能用宽容感化对方,结果定能皆大欢喜。有这么一则禅语故事:一位在山中茅屋修行的老法师月夜散步归来,碰上一个窃贼正从他的茅屋出来。他知道窃贼在茅屋里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的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窃贼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望着窃贼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老法师感慨道: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
第二天早晨,老法师睁开眼睛,便看见自己的那件僧衣被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老法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给他一轮明月了!因为宽容,老法师让窃贼受到良心上的谴责,最终选择从善,找到了心中的光明之路。宽容就像一面旗帜,引领众生踏上光明的坦途。天空无垠,才有了日月星斗,胸怀宽广,才会有知心的朋友。如果我们以宽容的心看世界,以宽容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能随时随地发现美,享受快乐。而对被宽容的人而言,则能让他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觅得心灵的归宿之处。
第三:宽容是一种无畏布施,给人以信心与力量。
日本的白隐禅师道行高深,威名远播。白隐禅师居住的禅寺附近有户人家的女孩怀孕了,女孩的母亲大为愤怒,一定要她找出肇事者。女孩用手指了指白隐所在的禅寺方向,说:是白隐的。女孩的母亲便跑到禅寺找到白隐,又哭又闹,白隐明白了怎么回事后,没做任何辩解,只是淡淡地对女孩和她母亲说道:就这样吧!孩子生下后,女孩的母亲又当着寺院所有僧人的面,将孩子送给白隐,要他抚养。白隐把婴儿接过来,小心地抱回自己的内室,安排人悉心喂养。
多年以后,女孩禁受不住良心的折磨,向外界道出了事情的真相,并亲自到白隐的跟前赎罪,白隐面色平静,仍是淡然地说了句:就这样吧!白隐禅师的宽容与隐忍,最终感化了那位女孩,让她有勇气说出真相,接受事实。佛教中,将布施分为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宽容便是一种无畏施。一个人拥有宽容的胸怀,就会释放出无量的爱心,无量的善意,无量的美德,无量的人间真情。一个拥有宽容心的人,也是一个善于为他人做无畏施的人。
第四:宽容能产生两种正能量宽容者心生清净与法喜,被宽容者心生欢喜与勇气。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曾对108名大学生做过一次长时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能宽容别人的人,一般血压偏低。而那些充满了敌视情绪和脾气暴躁的人,最易得心脏病、癌症及其它慢性疾病。美国威斯康里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英列德也提到:被人亏待自然会发怒,但如果怒气不化解则会积成怨恨。
如果任凭怨恨滋长,就等于把毒素注入自己的身体。所以说一个人要想健康,首先就要学会宽容。拥有宽容心的人,内心清净祥和,法喜充满。而得到宽容的人,往往能从自我检讨或自我责备中获取正念与正能量,从而找到自心,回归本真,心生欢喜与改过自新的勇气。可以说,宽容是一种自利利他的能量场。宽容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一个积极的暗示,一种认可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
第五:宽容能让人明辨是非,得到别人的尊重。
一次,德国着名诗人歌德(1749年~1832年)在路上遇到一个时常抨击他文章的人,这个人又当着歌德的面出言不逊,乱说一气,并且挡道不让。歌德微微一笑,闪在一边,并不做任何争辩。旁人看了很生气,劝歌德要反唇相讥。歌德笑着说:我若和他一样,岂不也成了疯子?后来,那个人主动找歌德道歉,他们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的着名诗人卡里纪伯伦(1883年~1931年)曾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从这里可以看出,宽容别人的过失,原谅别人的错误,本身就是一种睿智的选择。知道宽容的人,不仅能明辨是非,深谙为人处世之道,还能因其宽己待人、宽大为怀的正行赢得别人的尊重。
从上不难看出,宽容的作用是巨大的,宽容的意义是殊胜了。既然知道宽容如此殊胜,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时刻以宽容为出发点,以宽容为处世之道,并传递宽容这一正能量,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吧!(作者:邹相)
宽容详细解释
基本解释
(1) [tolerate;be lenient]∶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
(2) [forgive;pardon;excuse]∶包涵;原谅;不计较。
引证解释
1. 宽厚能容忍。《庄子天下》: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后汉书傅燮传》: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
2. 包容;原谅;不计较。《宋书郑鲜之传》:我本无术学,言义尤浅,比时言论,诸贤多见宽容。
3. 引申指宽恕。 清李渔《风筝误拒奸》:你不从就罢了,何须告诉母亲,待我陪个不是,求你宽容了罢。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死》: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4. 宽舒从容的神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 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 王之恐状转见於色; 谢之宽容愈表於貌。
品质修养
宽容是最美丽的一种情感,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宽容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能够宽容别人的人,其心胸像天空一样宽阔、透明,像大海一样广浩深沉,宽容自己的家人,朋友,熟人容易,因为,他们是我们爱的人。然而,宽容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人或者自己的敌人则是最难的。
宽容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的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质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仇恨是一把双刃剑,报复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同样受到伤害,所以冤冤相报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心中装着仇恨的人的人生是痛苦而不幸的人生,只有放下仇恨选择宽容,纠缠在心中的死结才会豁然脱开,心中才会出现安详、纯净的爱之天空恨能挑起事端,爱能征服一切。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难免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仇恨;这时别忘了在自己心里装满宽容。宽容是温暖明亮的阳光,可以融化人内心的冰点,让这个世界充满浓浓暖意。
宽容是吞吐日月的海洋,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是容纳青青小草的山石。
宽容是吹开闭关保守的春风,是滋润干涸内心的春雨。
宽容是甘甜柔软的春雨,可以滋润人内心的焦渴,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
宽容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可以慰藉人内心的不平,给这个世界带来幸福和希望。
忘掉仇恨,远离仇恨,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宽容一切,拥抱一切,拥抱一切吧,和谐共存是永恒的主题。
夫妻之间
夫妻之间出现感情矛盾,往往容易出现把过错全归于一方的情况,一味埋怨、记恨只会无限放大痛苦。这时不妨双方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对另一半产生宽容的心,从而更积极解决问题。
亲子之间
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犯下一点儿错误都不能容忍,过分的严苛和不断的批评会给孩子成长留下不好的影响与阴影。其实,家长不妨摆出宽容的态度,给孩子一个知错认错改错的机会。家长应多些改变,对孩子学习等方面多些宽容,记住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从小就为孩子树立一个宽容的榜样。
同事之间
同事之间应围绕大局,凡事先以工作为首要,不要过分拘泥于个人利益。从大的核心工作出发,在尊重的基础上多些宽容。
朋友之间
耿耿于怀,或是一次迟到不能释怀,这些小问题往往容易让友情产生裂痕。所以,宽容是朋友之间最和谐的桥梁。不妨双方真诚地说出对方缺点,互相包容与改正。
相关文章
- 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 七、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关系
- 肖云儒在佛教圣地王舍城竹林精舍发表重要演说
- 太虚大师:读木村博士佛教研究之大方针书后
- 太虚大师: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
- 最可贵的是什么?
- 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 黄念祖:净土是以什么因缘而引起的
- 印光大师佛教问题问答集 上
- 佛教入塔仪轨步骤
- 三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才是真布施
- 达摩祖师:农历十月初五是什么日子?恭迎达摩祖师圣诞!
- 佛教禅定可缓解病痛
- 佛教因果故事集三
- 阿弥陀佛与释迦摩尼佛到底是什么关系?
- 陈永革:从慈悲到慈善——论佛教的财富观念及其慈善伦理
- 佛教居士:刘立夫:《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
- 佛教居士:杨全: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
- 佛教居士:李明友: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 香与佛教养生
- 佛教双手合十(合掌)的16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