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一、戒德降龙 饿鬼诉苦
二十一、戒德降龙 饿鬼诉苦
诗曰:
师尊微笑忆前因,鬼子门边托圣人;
剧苦惨然无一食,住城坏见七番新。
释迦世尊涅槃后七百年,北印度?宾国,出现阿利那恶龙王,兴灾作乱。是时有二千位大阿罗汉,虽各尽神通力,均无法将恶龙王驱出国境。有一位大威德的尊者,名叫祗夜多,他来到龙池边,向龙三弹指说:龙!你今出去,不得住此。恶龙王随即离开,不敢停留。
二千位大阿罗汉非常惊讶,均问尊者说:祗夜多尊者!为何我们各尽神通力,毫无反应,尊者只用三弹指,即能令恶龙王远入大海呢?
尊者说:这就是密宗的密法威力不可思议之处,也是由于持戒功德的关系。我从凡夫以来,均严持显密佛戒,尊师重道,清净身、口、意三业,即使极微细的戒,也视同四重禁无异。因为神力不同,所以诸位尊者不能够把它赶走。
祗夜多尊者驱龙之后,即和众弟子往北天竺,途中看见一只乌鸦,尊者向它仰视微笑。众弟子讶异地问道:尊者!您为什么见到乌鸦就微笑?可以对我们叙说微笑的因由吗?尊者说:时间到时我就会说。于是继续前行到石室城的门口,尊者惨然变色。这时因为快近中午,尊者和众弟子均入城去托钵乞食。用过午餐之后,将出城门时,尊者又惨然变色。众弟子即长跪请求尊者开示,微笑和惨然变色的原因。
尊者向众弟子说: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后,是时我出生为富豪人的儿子,少年时欲出家学道,父母却不允许我出家。父母亲说:家业事重,你若出家去修道,谁能继承后嗣?我为你娶妻,生下一个儿子,就让你出家去修行。因此即便娶妻。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到了小孩七岁时,我再请求父母亲放我出家去修行。
是时,父母恐违前言,暗中嘱咐乳母向孩子说,你的爸爸如果要出门去时,你就在门口缠住他,而对你的父亲说:爸爸!您既然生了我,为什么现在又要舍弃我而去出家呢?爸爸如果决心要去出家,就请您先把我杀死,爸爸要去出家再去。
我看到孩子啼啼哭哭的缠住不放,惨然情变,便对他说:你不必悲哭,我住在家里,不再去出家。由于受到父母和儿子的阻碍,没有出家去修行,因此流浪在生死轮回中,遭受各种剧苦。
后来,我五百世出生为狗,经常饥渴难忍,只有两次得到饱满:一次是遇到一个酒醉的人,酒肉吐满一地,我得到安乐饱足。另一次,遇到夫妇二人,丈夫在田里工作,妇人在家中煮饭,忽然有事暂出,我即乘机入内,准备偷吃他们的饭菜,因为食器的口小,我的头钻了进去,难得出来,虽得一饱,却受到辛苦。这时农夫从田间回来,他一怒之下,即用刀把我的头砍断在容器中。当时阻扰我出家的儿子,因为犯了留难出家人的深重罪业,命终也堕落在三恶道中受苦。我成道之后,运用神通道眼去观察宿命,天上人间以及三恶道中,相遇非常困难,到现在才头一次见面。我向它微笑的那只乌鸦,就是当时阻扰我出家的儿子。
我在城门边见到可怜的饿鬼子,他对我说:尊者!我在此城边已经七十年了,我的母亲为我入城去求食,一去不回,我饥渴难堪!拜托尊者入城若见我母,请传话给她,说我非常痛苦,赶快回来看我。
我入城时看见饿鬼母说:你的儿子在外面啼哭,饿渴得非常困苦,请你赶快回去。饿鬼母说:尊者!我入城已经七十多年,因为我薄福,加以新产,羸弱无力,偶然找到脓血、涕唾、粪秽等不净之物,也被大力鬼抢去。最后我得到一个人吐出来的一口痰,我要拿回去和我子分食,可是城门中的守城鬼,不许我出去。恳请尊者慈悲带我出城,使我母子相见,以便分食此不净物。我即将饿鬼母带出城和他儿子相见。
我问饿鬼母说:你住在这里有多久?鬼母答说:我眼见这座城坏掉,再重建新城;新城又坏,坏了又重建新城。这样见过七次新城,七番成坏到底有多久,我也不知道。是时我叹气说:饿鬼寿命长,甚为大剧苦。我看见饿鬼如此困苦,所以才惨然变色。
诗曰:
出家学佛利人天,福广虚空德海渊;
无量圣贤由此得,留难阻碍罪深坚。
附注说明:
(一)佛陀说:无知之人,若是阻扰别人出家,其罪甚重!入深地狱,黑暗无目,四围赤铁,烈火猛烧,经万亿劫,不能得出。
(二)出家学佛修行,能够了脱生死,弘扬佛法,救渡众生,所以出家人是人崐天福田,有善神恭敬守护。
(三)如果有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欲求出家,修行学佛;应该要坚固信心。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当初为求道要出家时,父母亲也不允许。但他信愿真实,坚定不移,以至出家修道,终能成佛,普度众生。
相关文章
- 印光大师佛教问题问答集 上
- 佛教入塔仪轨步骤
- 方海权:讲因果故事二十一 舍黑开厂,发财归来
- 佛教禅定可缓解病痛
- 佛教因果故事集三
- 陈永革:从慈悲到慈善——论佛教的财富观念及其慈善伦理
- 佛教居士:刘立夫:《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
- 佛教居士:杨全: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
- 佛教居士:李明友: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 香与佛教养生
- 佛教双手合十(合掌)的16种意义
- 赵朴初:当代中国佛教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 姚卫群: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
- 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无明”观念比较
- 姚卫群:佛教因明学说的产生和主要发展线索
- 法乳同源 和合共生:从佛教观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 陈星桥:略论佛教的荣辱观
- 陈星桥:中国佛教四大译师之一:不空金刚
- 董群:融合的佛教 第七章 真心论:融合的本体论基础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八章 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 第一节 心灵湛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