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佛教界“菩萨名号”满天飞的怪象背后
当今佛教界有一怪象,某些学佛者不明佛理,自以为尊称别人一声菩萨是谦卑之举。见到出入寺庙的居士就合掌称呼对方为菩萨,见到张大爷就称“张菩萨”,见到王大娘就称“王菩萨”,见到李大婶就称“李菩萨”;见到年轻的学佛者称“小菩萨”,见到年老的学佛者称“老菩萨”。
更有甚者在放生时或日常生活中称呼鱼、鸟、猪、狗、猫、兔、等动物为“鱼菩萨”“鸟菩萨”等,更搞笑的是,无意之间踩死了一只蟑螂,连声道歉说“对不起啊‘蟑螂菩萨’,我不是故意的”,然后扬长而去。这种理事不分,颠倒糊涂、愚昧无知的邪见,严重的污辱了菩萨圣号。
他(她)们的理由是: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成佛的潜能;众生无始劫来互为父母妻子兄弟姐妹,动物也有佛性,将来因缘成熟也会学佛,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如“因地菩萨”,现在称呼其“菩萨”有何不可?
既如此,以此逻辑思维来推理,你见到一位军人就称呼他为某将军,见一位公务人员就称呼她为某省长,这合适么?
你在街上随便遇到一个小女学生就叫她老婆,遇到一个小帅哥就叫他老公,人家会认为你的精神出了问题,不辱骂你才怪呢!这合法度吗?
不错,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的佛性与佛陀平等无二,但众生的佛性被无明业障盖住不能显现。虽然众生都可以成佛,但可以成佛与一定成佛是不同的概念。如果不按佛陀说的教法去行持,不种成佛的因,就不可能成佛。就好比含金的矿石,尽管含金,但被石头所困,不能发出金子的光芒。含金的矿石可以提炼成金,但如果不按正确的工艺、方法提炼就不可能成为金子。总不能因为矿石含金,就称为金子吧。含金的矿石只能称为矿石,而不能称为金子!
一遇见念佛的老居士就称呼别人为老菩萨,这是尊称吗?这是对菩萨名称的滥用。
行者们知道,未证言证、以凡充圣是犯大妄语罪。凡夫是刚性我执,烦恼缠身,具喜怒哀乐,贪嗔痴爱,没有智慧和证量功夫表显,是未解脱者。称呼凡夫为菩萨不仅是绮语、妄语,更是侮辱菩萨的恶行。
这些学佛者因为不看佛经,不研学论著,不具佛法基础知识,未树立正见,没有认清善知识,胡乱听某些出家人或老居士说教,或在网络里、qq群、微信群里学佛,遭遇邪师邪说荼毒,反而对指出其错误的同修大加指责,死不悔改,学得满身的邪见邪行!非常的可怜!
在当今菩萨这个称呼,常常被世间人所误解,还被一些人误认为土地神、城隍、坛神等鬼神之类。也有人妖言惑众,把邪门的巫士、神婆认作为菩萨。还有社会上的骗子装神弄鬼自称观世音菩萨附体,凡是信之者实为愚迷颠倒的邪见。
其实“菩萨”二字乃梵语“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是觉悟之意。萨埵是有情。《成唯识论述记》[梵云萨埵。此言有情识故。]此指萨埵即是一切有生命情识的生物和人之总称。合之一句乃觉有情。即以佛说之法去教化度脱众生。菩萨乃菩提萨埵之简称。凡称菩萨者即是指发大乘心。修大乘法。其愿均建立于自觉觉他。以菩提心为务。故菩萨二字并非小乘罗汉、辟支佛所能有资格享受的称誉。更非天人鬼神能沾边的名字。
根据觉有情三字。当作菩萨修行起用。有三要解释。
第一约自利释。虽然依佛之教。修行解脱生死。分证深浅不一之如来觉道。但照常有无明未尽。
第二约利他释。以种种形。多异方便。游于诸有情中。随机行化。分度一切所迷众生。
第三约两利释。由于菩萨还未彻底圆满三身、四智。未证达无上菩提。不能住入与佛无二无别之大圆觉地。
故依佛之法。上行无上觉道。求达彻底圆满无上菩提。在自修行持中。又当依一切有情为自修之行。因此下化一切众生为务。故称之觉有情。古德云:[菩萨六度齐修。万行繁兴。不违本愿。普度众生。不舍尘劳。而作佛事。宁可损已专为利生。刀山火海代生而受。故于度生之际。常发心者。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常在苦趣救度众生]。此举圣人罗汉天人焉能比之。鬼神邪说焉沾皮毛也。
佛弟子们,不要把佛陀的佛法看得那么廉价,不要再侮辱佛法了,动不动就恭奉这个是大菩萨,那个是大圣德,你们去读一读经书,读《佛说佛地经》《佛说十地经》,看看大菩萨摩诃萨应该具有何等惊人的证量,且不说摩诃萨,初地菩萨就可以将一个身体化身为一百个,‘能动百世界,能往百刹土,能照百世界,成就百有情,能住寿百劫,于前后际各能入百劫,于百法门能正思择,示现百身’,这还只是初地菩萨,可想而知大菩萨摩诃萨乃至无上佛陀会有怎样无法思议的境量,怎么可能是你们眼前那些六根离不开六尘的凡夫俗相!连让一根头发自己动的力量都没有,还动什么百世界?几面墙就把他堵得死死的,还去什么百刹土?眼耳鼻舌身意都锁死在凡夫躯壳里,到底这些愚痴无能的凡夫凭了什么可以称大菩萨?!
末法时期的娑婆世界,做个好人都困难,罗汉都找不出几个,哪里来的那么多菩萨?
文/法度
相关文章
- 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 七、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关系
- 肖云儒在佛教圣地王舍城竹林精舍发表重要演说
- 佛摩顶付嘱诸大菩萨流通、宣扬《妙法莲华经》(宣化上人)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菩萨慈悲智慧功德)
- 太虚大师:读木村博士佛教研究之大方针书后
- 佛菩萨会感应哪些人
- 太虚大师: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
- 印光大师佛教问题问答集 上
- 佛教入塔仪轨步骤
- 佛教禅定可缓解病痛
- 佛教因果故事集三
- 陈永革:从慈悲到慈善——论佛教的财富观念及其慈善伦理
- 佛教居士:刘立夫:《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
- 佛教居士:杨全: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
- 佛教居士:李明友: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 人身难得,三宝难闻,药师琉璃光佛名号更难得闻
- 香与佛教养生
- 佛教双手合十(合掌)的16种意义
- 赵朴初:当代中国佛教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 姚卫群: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