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后记
生活中的佛教
后记
在《前言》中,我已谈及因为我信佛的关系,故常有朋友和我谈起佛教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他们大都认为佛教创立在2500年前,当今社会进步一日千里,现在还信这古老的宗教,好像太落后于社会,有的甚至还把信佛与迷信、落后、不科学等同起来。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则很难说清佛教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更不用说对佛学的弘扬了。
为此,几十年来我一直在这方面努力。早从1982年筹组临海佛教研究组(即后来的临海市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开始,我就为佛教与现实社会相协调,现代的佛教徒应怎样学佛等方面而作努力。当时非但把研究佛教文化,萃取适时菁佛,服务人类社会,圆满无上菩提作为研究组的宗旨,更于1986年2月举力新时期的佛教学术研讨会。在当时除学术界之外,在教内还没有举办研讨会的,这些在《法音》上也作过报道。我到普陀山,在助编《山志》结束后,又受妙老的指示,筹办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并到所里工作,虽然我研究的重点是净土,但我把建设人间极乐来庄严西方净土,作为佛学净土的资粮来做,读者们看了本书之后,一定会有所体会。为了回答朋友们给我提出的问题,我特在近年所写的论稿中,选编二十余篇编成此书,开始名为《与时俱进的佛教》,后改名曰《生活中的佛教》这样可能更切合实际些。
书成后,普陀山全山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戒忍大和尚认为此书很适合时代,出版此书对弘扬佛法大有好处,即题写了与时俱进的佛教等催学佛同人上进的墨宝。普陀山佛协副会长净旻法师,在阅读书稿之后,给作者以鼓励,并希望此书能早日出版。普陀山佛协咨议委员会主席道生法师,很乐意地为本书题写了书名。上海闻妙老居士为本书题词。杭州师院黄公元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宗教文化出版社陈红星、戴晨京、张越宏等老师在审阅书稿、筹备出书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笔者特在此对以上几位法师、老师表示深切感谢!
林克智丙戌年观音成道日于普陀山
相关文章
- 梦参老和尚:学佛不能脱离;生活修行是为提升自我
- 太虚大师:读木村博士佛教研究之大方针书后
- 太虚大师: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
- 印光大师佛教问题问答集 上
- 佛教入塔仪轨步骤
- 佛教禅定可缓解病痛
- 佛教因果故事集三
- 陈永革:从慈悲到慈善——论佛教的财富观念及其慈善伦理
- 佛教居士:刘立夫:《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
- 佛教居士:杨全:佛学基本问题的五个辨析
- 佛教居士:李明友: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 香与佛教养生
- 佛教双手合十(合掌)的16种意义
- 赵朴初:当代中国佛教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 不是为了生气而生活的
- 达真堪布:在生活中消业积福
- 姚卫群:佛教中的“性空”与“识有”观念
- 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无明”观念比较
- 姚卫群:佛教因明学说的产生和主要发展线索
- 法乳同源 和合共生:从佛教观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