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件善事,会给自己招致“恶果”,看看你做了吗?

时间 2021-04-09 14:53素食斋食

佛教提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善积德是老祖宗对我们的敦敦教导。都说好人有好报,一个人只要一心行善,将来必能收获无量的善报。因此,一个行善之人是不用过多的在乎自己的命运的,有一句话说得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道德经》也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行善,注定与天道相应,得人天护佑。

可是,由于社会的复杂多变,现在的人心早就“不古”了。换句话来说,即使现在重回古代,也依然会存在诸多“变数”,因为人心本来就是最琢磨不透的。我们想要做善事,如果缺乏了智慧是万万不行的,下面的这三种“善事”,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如果不能正确分辨,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招致“恶果”,看看你做了吗?

第一、一味地接济贫困

救助穷困的人,这是行善积德的善事,天经地义,不容置疑。但是如果一味地去接济,不讲究方式和方法,也不准确的把握“火候”,就会使“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一度上演。使得最后“两败俱伤”,不欢而散。

古时候就有一个富老爷,乐善好施,远近闻名,四方穷苦人家纷至沓来,想要从这里得到“救助”,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就有一个乞丐,索性在富老爷家门前搭了一个草棚,安稳的“住”了下来,每到饭点,他都准时到场,尽情享用。后来被管家发现,报告了老爷,老爷于是决定再不施舍任何食物给他。

不得不称赞这位老爷的做法是极具智慧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乞丐的贪欲会不断滋长,于人于己都没有半点好处。所谓施舍应该是将自己多余的财富或者物质施舍给有需要的人,尤其是急需的人,解其燃眉之急,而不是助长了他人的贪欲和惰性。

第二、纵容或溺爱孩子

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爱,也可为天经地义,与生俱来。世间没有任何一种爱能如此无私,如此博大。可是如果这种“爱”过度了,则不仅对孩子没有好处,反而会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他们会变得只会索取,而不会付出,变得自私任性,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却忽视了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这样的人将来走入社会,是很难与他人共处,并通过团队的协作,共同开创自己的未来的。

而且他们的心灵也会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稍微遭受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停滞不前。因此,过渡的纵容或溺爱孩子,不仅不是“行善”,反而会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第三、惩恶即是扬善

社会需要正能量,需要众多正义之士挺身而出,一起来维持这种力量,才能促使社会不断向前健康的发展。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正就有负,有善就会有恶,当我们面对“恶”势力的入侵时,不应该选择逃避,也不应无视,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应该勇于站出来维护正义。

“惩恶”也即是扬善,如果过于纵恶,或者坐视不管,他人的恶行就得不到制止,对方也就会逐渐放大自己的欲望,逐渐由“小恶”发展成“大恶”。因此,当我们遇见了不平之事,一定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采用各种方式为受害者解围,并提醒侵害者,让其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弘扬社会正能量。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做到的。

上面的这三类“善事”,你有没有做过呢?不妨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佛法虽然为出世间法,教人离苦得乐,脱离轮回,但是也与世间法一致,教给人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让人生出智慧,正确的处理各种事物,这样才能真正的利益他人,圆满自己的德行。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精彩内容
更新于:2021-04-09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