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4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1)
第 十 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
条件越好,关注越多,责任和压力就越大,
物质上优待对玄奘来说根本不值一提,没有压力才是最大的压力,
高度的自律性和强烈的求知欲让玄奘没有在那烂陀寺浪费半点光阴;
事在人为,玄奘决定把那些珍贵的经书运回中原去,是传道,是授业,也是保护。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历经千难万险的玄奘终于来到了那烂陀寺所在的摩揭陀国;
当那烂陀寺越来越近,玄奘却明显的放慢了自己的脚步;
大雁塔是西安的著名景点,这座造型奇特的佛塔与那烂陀寺里的大雁塔有什么关系呢?
在那烂陀寺五年的求学生涯让玄奘的佛学修为有了质的提升,然而玄奘并没有马上回国,而是离开那烂陀寺继续南行,开始了一段新的游学之旅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玄奘32岁。在这一年里,他完成了前往那烂陀寺学习之前的知识和语言准备,也经历了恒河岸边那惊心动魄的生死劫难,在历经千难万险、走过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后,终于抵达了那烂陀寺所在的摩揭陀国。
摩揭陀国又名摩竭陀国、摩伽陀国、默竭陀国、墨竭提国、摩竭国、摩揭国,地处恒河中游南岸地区(今日比哈州南部巴特那一带),是中印度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国都王舍城。
难陀王朝兴起后,摩揭陀国开始支配恒河全域。此后旃陀罗笈多(又名月护王)势力崛起,在婆罗门的帮助下,借助于亚历山大留在印度境内的希腊势力巩固自己的力量。亚历山大死后,月护王赶走希腊人,回师摩揭陀,废除难陀王,定都华氏城,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时期,孔雀王朝的国力达到顶峰,其版图几乎覆盖印度全境,并且在境内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历史上的四次集结,有两次都发生在摩揭陀国境内,分别是第一次的王舍城结集和第三次的华氏城结集。
作为当时佛教界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修建在摩揭陀国并非偶然:
其一,修建寺院供养僧人需要强大的国力来支持,而印度历史上最为繁荣强盛的孔雀王朝的核心统治区域就在摩揭陀国,这是物质上的保障;
其二,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中大部份时间都在摩揭陀国内度过,与他有关的故事和遗迹也大都集中在王舍城附近地区。佛祖一生游历教化四方,光是在摩竭陀国境内的圣地就包括:
(1)、王舍城内的三处精舍──迦兰陀长者奉献的竹林精舍、耆婆奉献的耆婆林精舍,因摩诃劫宾那而建的精舍;
(2)、王舍城外最高的灵鹫山石窟,还有环绕着王舍城的十处石窟;
(3)、王舍城北面不远的那烂陀寺,即佛祖曾经说法的波婆离捺林里也有一精舍,王舍城和那烂陀寺之间也有一处精舍;
(4)、达克希那基利,佛得道第十一年里曾来到此地,并在此制定袈裟;
(5)、王舍城附近的安陀迦频多村和迦莱哇那墨达村里各有一处精舍。
王舍城附近的每一处精舍都是佛祖曾经布道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佛祖的踪迹,还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在孔雀王朝强大国力的支持下,全印度的高僧都聚集到了摩揭陀国,在他们讲经问法求道生活过的地方,那烂陀寺拔地而起,一处超越时代和地域的佛学圣地就此诞生。
相关文章
- 玄奘精神 第82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5)
- 第十章 马哈摩嘎喇那之死
- 达摩祖师:伍先林:试论菩提达摩的禅法精神
- 玄奘精神 第69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6)
- 玄奘精神 第74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4)
- 玄奘精神 第27节: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6)
- 玄奘精神 第10节: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3)
- 《唯有香如故》国内首部讲述中华香道精神的纪录片
- 郑石岩:悟·看出希望来 第十章 结语
- 郑伟宏:佛家逻辑通论 第九章 玄奘的唯识比量
- 丝路上的精神跋涉
- 荆三隆:继承玄奘精神 促进中印友谊
- 程云仲:佛道禅心是我要传达的精神信仰
- 张文良:玄奘与弥勒净土信仰
- 尢智表:佛教科学观 五、佛教的积极精神
- 内修外行的茶道精神
- 第二卷 第十章 见性不是因缘
- 一行禅师:精神的富足来自独处
- 净土法门法语:无论是物质生活,无论是精神生活,要知足
- 悟光法师:禅的讲话 第二章 形骸与精神之归一 身心不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