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大众勿造口业3
三、人造口业的恶报
诗曰:
心贪嫉妒口谗言 十恶随身毁善根
诳诈牵他沉苦趣 奸雄莫过女人冤
女人业障深重,身常不净,口多恶言,心存嫉妒,以致多造恶业,死多堕恶道。据《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说:“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众多。便问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缘故。
一者,贪珍宝物衣被,欲得多故。
二者,相嫉妒(女人口似相亲,心如冤家)。
三者,多口舌(女人口多恶业,出言虚诳)。
四者,作姿态淫多。以是故堕地狱中多耳!”
女人多因嫉妒而生毁谤,以是恶业因缘,不但多堕地狱,又多堕于饿鬼恶趣,受大剧苦。
从前,释迦佛陀在中印度广严城说法时,数百渔人在胜慧河中,捕获一条摩竭大鱼,此鱼生有人头、象头、马头、骆驼头、驴头、牛头、猕猴头、狮子头、虎头、豹头、熊头、罴头、猫头、鹿头、水牛头、猪头、狗头、鱼头等十八头三十六眼,一时引起千万人在河边观看。佛陀常于昼夜中,以佛眼观察六道众生,看谁有善根因缘能得度?见此摩竭大鱼于过去佛时,曾种善根,今遭受苦厄,应当得度。于是,佛陀与诸比丘来到胜慧河边。
是时,佛陀在大众中,告诉诸渔人说:“你们先世造作恶业,由此因缘生于卑贱人中,今生再造恶业,来世更加受苦。”佛陀便劝诸渔人戒杀放生。诸渔人均对佛陀生信敬心。于是,就把鱼等所有水族之类放生。佛陀以神通力加持,使诸水族众生游入胜慧河。然而,摩竭大鱼能忆前生事,独在此处不去。
佛陀即便问此鱼说:“你是劫比罗吗?”
摩竭大鱼作人语,酬答佛陀说:“是!我是劫比罗。”
“你曾作身、口、意恶行吗?”佛陀问。
“是!我曾作身口意三恶行。”摩竭大鱼回禀。
“你知道作此三恶行的人,会堕于恶趣吗?”佛陀又问。
“作恶业的人,自作自受,这我知道。现在我就是受此口业恶行的业报。”摩竭大鱼禀白佛陀说。
佛陀又问摩竭大鱼说:“谁是你的恶知识?”
大鱼回禀说:“佛陀!我的母亲害我堕于恶趣,是恶知识。”
佛陀又问:“你说你的母亲是恶知识,她现在生于何处?”
摩竭大鱼回禀:“佛陀!我母亲已堕在地狱。”
佛陀再次问:“你现在生在何趣?”
摩竭大鱼回禀说:“佛陀!我堕在旁生趣中。”
佛陀复问大鱼:“你这生死后,会生于何处?”
摩竭大鱼回禀:“佛陀!我于此生死后,会生在捺洛迦(堕于地狱)。”这时,摩竭大鱼即流眼泪大哭!
佛陀即说伽陀(偈颂)曰:
汝堕旁生趣 我今无奈何
处在无暇中 啼泣当何益
我今悲愍汝 汝宜发善心
厌离旁生身 当得升天上
此时,摩竭大鱼对佛陀深生敬信。因此,佛陀更为大鱼说三句法。颂曰:
诸行皆无常 诸法悉无我
寂静即涅槃 是名三法印
是时,无量大众听见大鱼能作人言,与佛陀互相酬答,各生稀有心。因此,大众共议恭请阿难尊者,请求世尊说明此摩竭大鱼的宿业因缘。
佛陀告诉阿难及诸大众说:过去迦叶佛住世时,有一位婆罗门名叫劫比罗设摩,博学多闻,大众称他为大论师。其子劫比罗,更是聪明智慧,博通众典。其父命终时,告诉儿子说:“劫比罗!你已精通四明众典,堪作论师。我命终后,你于诸论场上都不会有任何疑难惧事。然而唯一要注意的是,迦叶佛的弟子——出家僧众,你千万不可跟他们辩论。因为佛学深广难测,世论不能伏,俗智不能知,僧众一心修行,不求名利。所以,你必须注意,不应和僧众激论。”设摩咐嘱其子后就逝世了。
有一次,国王举行辩论大会,劫比罗以三寸不烂之舌,战胜诸大论师,获得国王灌顶,被封为大论王。
大论王(劫比罗)回家,其母亲问说:“劫比罗!你已经摧破诸大论师了吗?”
劫比罗回禀说:“母亲!孩儿已经摧破各大论师,唯除迦叶佛的声闻弟子而已!”
其母告诉劫比罗说:“你应该去折伏沙门(出家人)。”
劫比罗禀白母亲说:“慈父亡日诫以遗言……勿与彼共论。”
劫比罗的母亲是一个嫉妒、造口业的恶女人,她说:“你父亲在世时是沙门奴,你现在也要当沙门奴,你一定要想办法折伏那些出家人。”
劫比罗为人禀性仁孝,不敢违背母言,即便前往鹿野苑僧坊。于其途中,遇见一位来自鹿野苑的比丘,劫比罗就利用机会,向此比丘探查佛教内幕,以做为研究摧破僧众的方法。他问比丘说:“你们出家人,一共有多少?”
比丘答说:“住在鹿野苑的僧众,其数超过两万人。”
又问:“僧众既然有这么多,那经典到底有多少?”
比丘告诉他说:“佛教经典总共有经、律、论三藏。”
“每一藏的数量有多少呢?”劫比罗问。
“每藏有十万颂。”比丘答说。
“在家俗人都可以听闻吗?”劫比罗又问。
“可以听闻经、论两藏,其毗奈耶(《戒经》)是出家轨则,俗人不宜阅读听闻律藏。”比丘回答。
这时,劫比罗自忖:唔!其激论法不许他人知道。他想了以后,又禀白比丘说:“仁者!请您为我说些佛教的要义,好吗?”
比丘自忖:这位婆罗门是论难者,他为了称量我而发这种问法。我说一首偈,看他能否了解?比丘即说偈曰:
何处流当止 何处道应行
世间苦乐事 何处当穷尽
比丘说此偈后,便对他说:“婆罗门!请您为我解释这偈的意义。”劫比罗于其所学四明论典中,想不出答案,尽他的智慧,不能测其义理。到底什么是流止?什么是道行?
他即便四顾,自忖:不要让人家看见我“大论王”在此献丑。于是,便行矫诈说:“我观此偈宗绪绵长,其义深远,不可仓促略解此义;我有要事到鹿野苑,后时重会再来解释。”劫比罗说此语后,即往鹿野苑。他看见诸比丘精进修道,深生敬信,不愿造业,遂即回家。
其母看见他回来,便问:“劫比罗!你已摧破僧众了吗?”
劫比罗就把经过禀白母亲,并且说:“佛教论义不教俗人。”
其母说:“你可以假出家,从其受学,学成之后,就还俗。”
劫比罗被母驱逼,遂到鹿野苑僧众中,请求出家。
比丘思惟:这位婆罗门善能激论,若发心出家修行,将来定能绍隆佛法,遂允许他出家修学。
劫比罗说:“师父!此处人家都认识我,可以到他乡剃度吗?”于是比丘就带他到别处去圆顶、受具足戒,教授经律论三藏佛法。由于劫比罗的智慧辩才无碍,出家不久即能通达三藏教理,成为大法师。
是时,劫比罗暗自思忖:我勤求佛法,学业已经成功,现在应该前往波罗奈,亲近供养迦叶佛,以求解脱生死大苦,遂即起程。
大法师劫比罗来到波罗奈城时,其母亲去找他,说:“劫比罗!你是否已经摧伏迦叶佛的沙门弟子?”他禀白母亲说:“我虽然是了解佛教教理,但是尚未证得道果,诸沙门比丘全是成就圣者,教证俱明,我何能摧折?”
其母听了之后说:“不行!你必须想办法,摧破诸沙门。”劫比罗被母所逼,无可奈何,即禀白其母说:“母亲!若闻击鼓吹螺之声,大众云集时,敬请来此处观听。”
后于异时,劫比罗即击鼓吹螺升座说法,其母来至座边默然观听。是时诸比丘、居士大众云集,听闻大法师说法。此时,劫比罗先说正法,然后演说邪法。
诸比丘听见他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即当场劝告说:“具寿!你莫毁谤佛教,建立魔帜,摧坏法幢;毁破佛法的人,死后必堕诸恶趣,受大剧苦。”
劫比罗无话可说,即便下座,禀白母亲说:“诸比丘们教证双全,我无能挫折。”
其母说:“我教你激论的方便,下次说法时,你可先说佛法,然后转述邪法;诸比丘若再次呵谏,你当口陈刀剑,出粗恶语把他骂辱,那些出家人均畏恶名称,自然会离开。这样,你不是胜利了吗?”
其子说:“这确是好方便!”是时,劫比罗又升座说法,初说佛法,后演邪法。诸比丘又劝他说:“具寿!你切勿破正兴邪……当堕恶趣。”
劫比罗便忆母言口出刀剑。他即向诸比丘乱骂说:“你们知道什么?你们的口如象口、马口、骆驼口、驴口、牛口、猕猴口、狮子口、虎口、豹口、熊口、罴口、猫口、鹿口、水牛口、猪口、狗口、鱼口、愚人口,你们知道什么法、非法?”
诸比丘听见这位所谓大法师,口出刀剑漫骂不休,即便各自远离而去。这时,劫比罗在此圣凡人众面前,作此十八种恶口骂詈之后,便下高座,禀白其母说:“母亲!今天您高兴吗?”
其母说:“我听见你大骂出家僧众,我今大喜,好!我们现在一同回家。”(其心恶毒,令人恐怖!)
劫比罗敬禀说:“母亲!我对迦叶佛无上正觉教法,非常喜爱,我不能弃舍正法归家。”其母指斥劫比罗违背父母言教。劫比罗再次禀白母亲说:“我不能回家。”他又发愿说:“若我流转于生死中,愿莫重遭如是之母,由恶知识故,令我于学无学圣人众前,出粗恶言,缘此恶业必堕于恶趣。”
其母劝子不回家,便在城中如泼妇骂街,毁谤说:“迦叶佛的弟子,抢夺我儿……”其敬信三宝的善人,共相安慰她,不信佛法者,即以火上加油,加以调弄毁谤。是时,老母以其耻辱耿耿于怀而致呕血身亡,堕于地狱恶趣。
劫比罗比丘由于作十八种恶口,骂詈诸比丘,以此恶口因缘,命终生于摩竭鱼中(事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九)。
身为大法师的劫比罗,顺从其母恶言,而骂辱诸出家众,遂致随其口业受报诸头。由此可知,恶口最不吉祥。
佛经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已获得人身,又能信仰佛教,更是稀有难得,正如贫人进入宝山。然而,那些不知因果业报而造口业毁谤僧众者,不但“如入宝山空手回”,又好像跑到“宝山”上去跳崖自杀。
可是,投崖自尽的人,只能自害一身,若造口业毁谤僧尼,其人命终必堕无间地狱,非但自己遗害无量身,又牵引无量众生同受恶报剧苦。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十四说:
明眼避险途 能至安隐处
智者于生界 能远离诸恶
(全文完)
相关文章
- 口业警示集(总目录、编者的话)
- 21种口业对应的果报,值得一看
- 净土法门法语:身口意三业里面,口业最容易犯
- 摄受大众皈三宝,建立僧团弘戒律(2)
- 钟茂森:与大众共修好,还是自己在深山老林独修好
- 口业之过(妙祥法师)6
- 口业之过(妙祥法师)7
- 艺人取乐大众
- 星云法师:为社会大众祈愿文
- 星云法师:为贫苦大众祈愿文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一、毁谤口业 现受惨报
- 星云法师:如何在大众中相处?
- 守住口业,成佛一半
- 善道称为习养道德 为大众服务的一种行境
- 给人类带来好处 给人大众谋取福利的人会受人尊敬
- 美科学家倡导大众素食减排
- 方兴未艾的韩国素食教育深受大众欢迎
- 佛教名词:口业_口业是什么意思_什么是造口业
- 慈悲大众,智勇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