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放生还是放死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尊重科学

时间 2024-02-28 14:12放生起源作者:清澈如昔

放生还是放死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尊重科学放生是救命的行为,要细心周到,处处为众生着想,做到问心无愧才可以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则协助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和北京广化寺编写出版了《佛教放生指南》,按照科学的分类讲解了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的习性、保护级别、分布地区和放生注意事项,而且,北京市林政稽查大队还提供了野生动物法律保护咨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设专章介绍了如法科学放生。戒杀和护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佛教人士的放生也有自己的一套仪轨程式。中国汉地放生的习俗并不是因佛教而形成的一说到放生,人们总以为是在佛教传入后,观念受宗教影响而形成的。但北京广化寺方丈怡学大和尚则认为这是古已有之。他在为《佛教放生指南》所写的序中说:《列子?说符篇》记载: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日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佛教提倡放生,首先见之于《梵网经》。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这是对放生的一种佛法上的解释。尽管两者建立的理论基础不同,但是同样都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养育人类的自然的感激之情,对人类自身道德的一种要求。在西方世界,也有类似的思想。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说:如果不想窒息人类的情感,则人必须以仁心对待动物,因为对动物残忍的人对人也会变得残忍。我们可以从人对待动物的态度上来判断他的心。可见,慈悲、仁爱之心,是不分地域、不分时代的。这种精神,正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科学放生办法非常细致,甚至要观察动物的心理活动近些年,由于科技发展,人类活动半径迅速扩展,人们身边的动物植物也都发生着变化。在新的条件下,本着善意出发进行的活动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因为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近些年的放生活动中也出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有些市民非常有爱心,把家里人从国外带来的罕见的鹦鹉给放生了。结果由于洋鹦鹉不具备在北京生活的能力,而且气候环境等和它原来的居住地有很大差异,很快鹦鹉就死了,放生者还被指责是伪善。这也是争论集中的一个话题,即放生还是放死。不仅如此,有些人为了在一定日期放生,从市场上买来巴西龟、国外的蛇、鱼等放生,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危机本地物种,真是好心办了坏事。此外,科学放生方法中还包括非常细致的准备活动,甚至要观察动物的心理活动。如果动物精神不振、性情低迷、恐惧,要及时找出原因,加以调整。否则会对成功放生有负面影响。对放生动物的体质、健康、笼舍都有严格的规定,还要对动物进行野化训练,以免动物在人为环境下生存时间过长,产生依赖感,无法在野生环境中生存。另外对于放生季节的选择、运输方式等都有要求。即使在放生后也不能大松心,负责任的放生者还要进行放生效果评估。鱼、鸟、爬行、两栖类效果可以实时进行,兽类放生则需要认真观察行踪,包括动物的飞行情况、运动情况、栖息情况、动物取食情况等等。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放生,还需要更加严谨的技术手段进行观测。这些都在《佛教放生指南》中有明确介绍。买动物放生是否客观上刺激了商家的捕猎行为呢很多人到了节日就会从渔市、鸟市上直接买来放生。有些不法商贩就借机发财,大量打野鸟,有些还是国家禁止捕猎的保护动物。这次慈心护生、共享和谐的活动中放生的鸟、鱼就都是稽查大队没收的非法猎取物。正是因为买动物放生行为客观上刺激了商家的捕猎行为,因此在市民中也有争议。其实,买动物放生也并非正确态度。在《佛教放生指南》中就详细解释了放生应有的正确态度:放生是救命的行为,要细心周到,处处为众生着想,做到问心无愧才可以。不能贪图一时方便或便宜,先去预定,造成商家趁机捕抓兜售。不能固定时间地点采买及放生,以免有心人士伺机敛财捕猎,害及物命。佛教生态观符合现代生态学之所以在对于放生的解释上加入了科学的阐述,是因为佛教人士对于现代社会中人和自然的关系有自己的认识。怡学方丈认为:从本质上来说,爱护动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也正是为了关照人类自己。事实表明,当我们对动物、环境等等不加关爱,不知保护,一味利用、索取的时候,最终的结果,是环境对我们进行更大的报复!现在,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谐的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同时也是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的魏德东博士认为,佛教不是生态学,但佛教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具有独特的生态观。

更新于:8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