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大智慧,不用装

时间 2024-10-11 10:59谈佛说禅悟人生作者:六涛

达真堪布:大智慧,不用装

菩萨不是因为有人帮助、利益过他而去帮助、利益那个人。没有人托付他,没有人请求他,菩萨与他人之间也没有任何的亲戚、朋友关系,他依然会全力以赴地帮助、利益需要帮助的人。就如《佛子行》中讲的:“获得菩提身尚舍,何况一切身外物,故不图报异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菩萨不图回报,也不贪异熟果;而世间称之为“大好人”或“大善人”者,他们是图回报的,是贪果报的,是求异熟果的。

在世间,父母对儿女也是图回报的,所以我说都是自私的。对此有的人还不承认:“我对我的女儿、儿子,是无私的……”怎么是无私的呢?你是关心他,照顾他,但你是有要求,求回报的。儿女们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你心里就烦恼;得不到如是的回报时,你心里就失落,就开始埋怨——这都说明你是自私的。若是不自私,不会有这些烦恼。你们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啊?虽然自己嘴上这么说,跟儿女也这样讲:“没事,不用管我。只要你们好就行……”但若是儿女没有按自己的要求做,心里就不舒服了;没有得到如是的回报时,心里就开始纠结了。虽然嘴上没有说,也没有跟儿女闹,但是心里想不通。这说明你还是自私的。对自己的儿女都这样,对其他众生就更不用说了。

世人都是求回报的,求异熟果的。听说布施、放生,做一些善事能发财,能健康长寿,能遣除违缘,能保平安,于是就开始布施、放生、做善事,就是为了图这些果报!菩萨呢,无论是布施、放生的时候,还是去利益他人的时候,都是不求回报,不贪异熟果的。菩萨的心和凡夫的心完全是相反的。菩萨为什么这么做呢?在《入中论》里有这样的说法:“且如佛子闻求施,思维彼声所生乐,圣者入灭无彼乐,何况菩萨施一切。”一个菩萨在房间里,若外边有人要饭或要某种东西,听到这个声音,他心里就非常高兴,顿时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声闻、缘觉入寂灭的时候,会有非常不可思议的禅悦,世间任何一种喜乐,都比不上这种喜乐。菩萨听到要饭、要东西的声音,心里生起的欢喜心比这个还要大。

我们现在看到要饭的就想逃避,有人来寻求帮助的时候,找一千个、一万个理由拒绝。你跟菩萨相比,这两种心态的差别怎么这么大呢?我们对儿女都做不到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对其他众生就更不用说了。当我们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心里就特别讨厌。怎么会这么不乐意呢?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菩萨对一切众生不分亲仇,对任何众生不求回报,不为异熟果。不求回报、不为果报是什么意思?因为菩萨是完全无私地去奉献付出,而且是心甘情愿的。菩萨听到有人寻求帮助,听到要饭的声音,内心顿时生起了极大的喜悦。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因为他们把一切众生视为福田,视为自己成就佛果的唯一助缘!因为他们想解脱、想成佛的心情特别迫切。哦!今天自己没有去找福田,但是福田找到门上来了,还能不高兴吗?心里还能不喜悦吗?

“为什么要回报呢?应该感恩这些众生,真的!若是没有这些众生,我怎么修六波罗蜜多?若是没有这些众生,我怎么积累善根、福德?”你看人家念转了,这也可以说是转识成智。这才是智慧,这才是真正的真理。世人没有这个智慧,转不了念,不会转念,所以不会有这些善举,即使有,也是装出来的。装不行,也许装一天行,装一个月行,时间再长就不行了,有一天一肯定会露馅的。装是装不出来的,装是不长久的,所以不要装。若是具有正知正见,就不用装了。

菩萨要种福德,众生是良田。若没有众生,怎么种福田呢?若没有良田,我们就种不出好庄稼。一样,菩萨要种福德,就需要众生,若没有众生就种不了福德,所以他把众生视为福田。他要解脱成佛,就要积累福德,要积累福德就要靠众生这个福田。有这样的福田,他就高兴了,高兴得不得了。他觉得很难得,一定会珍惜,不会错过。我们没有正知正见啊!真的,明理很重要啊

,正知正见很重要啊!不明理就没有正知正见,这样学佛难,修行更难!因为要“装”,难啊!要“装”一辈子,难啊!真的难啊!

更新于:1个月前